25.4 C
Hong Kong
Friday, April 25, 2025
主頁 博客 頁面 89

Toyota Urban SUV Concept 暫定 2024 年推出市場


Toyota Urban SUV Concept 為歐洲市場提供另一款電池電動車(BEV),計劃於2024年上市。新車將是規劃中的六款專屬BEV車型中最小巧且易於接觸的,將參與 B-SUV 級別的競爭,而 Toyota 預測這款車將是歐洲 BEV 市場中最受歡迎之一。

Toyota已經在B-SUV級別中擁有一席之地,憑藉著混動Yaris Cross,成為其級別中最暢銷的車型。在這方面的經驗基礎上,他們開發了一款具有靈活適應性的真正電動SUV,滿足歐洲客戶的優先需求。同時,它將傳遞Toyota品牌的質量、耐用性和可靠性。


Toyota Urban SUV Concept擁有真正的SUV風采,車身緊湊,肩膀寬大,駕駛位置高。靈活的內飾最大程度地擴大了空間,可以輕松地根據需要調整以優先考慮乘客或載貨空間。

前驅和全驅動力系統將提供,其中全驅動力是Toyota產品DNA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生產車型將提供雙電池策略:客戶將能夠選擇兩種電池選項,容量不同,以滿足其需求,並根據對易於接觸或行駛範圍的不同偏好。透過其多元化策略,Toyota展望未來,通過實際推出一系列擁有先進的替代燃料和零排放動力技術的產品,實現碳中和。

Toyota 新款 Hilux Hybrid 48V 登陸歐洲市場


豐田的新Hilux Hybrid 48V首次將電氣化引入傳奇的皮卡系列,為用途廣泛的城市和越野環境提供更有效率、更卓越的行駛性能和增強舒適度。自1968年推出第一輛車型以來,威猛的Hilux以其優質、耐用和可靠(QDR)而聞名。 它成為豐田最具辨識度的工作馬車輛之一,既適用於城市,又能在世界最艱難的地形中發揮其真正的雙重用途。通過添加混合48V系統,豐田加強了其全面多技術途徑以實現碳中和的方法。 豐田認為客戶需要各種可負擔和實用的移動選擇,包括商用和越野車輛,以減少碳排放。Hilux Hybrid 48V僅提供雙頂艙車型,以其立體格柵和前保險桿強調其堅固而豪放的風格。

2.8公升強大的Hilux柴油引擎現在通過添加一個專為豐田雙用途皮卡需求而設計的48V混合系統而更加強大。 在英國,它將首次應用於Invincible和Invincible X級別,並配備自動變速箱。該引擎驅動一個使用皮帶系統的緊湊馬達發電機,這個發電機充電一個48V的鋰電池。 這個小巧的電池僅重7.6公斤,安裝在後座底下,大大減少對車廂空間的影響。 它還通過DC/DC轉換器為車輛的12V系統供電。


與豐田的全混合電動系統一樣,該電池在減速時充電,高效地再生製動能量並提供額外的製動性能。 一旦充電,它將高達12千瓦的功率和65牛頓米的扭矩通過馬達發電機發送到引擎,以提高加速性能、動力和效率。

這款堅固而緊湊的馬達發電機經過設計,能夠在惡劣的工作環境中工作,而引擎則經過修改以適應混合系統。 新的雙臂皮帶張緊器和更強的皮帶材料有助於提高可駕駛性和更安靜的駕駛體驗,同時保留Hilux著名的耐用性。

這款強大而經驗豐富的符合歐洲6d標準的DOHC 16閥2.8升柴油引擎在3400轉/分時產生201馬力/204 DIN馬力/150千瓦,並在1600至2800轉/分之間提供500牛頓 米的扭矩。 它配備了共軌燃油噴射系統、可變噴嘴渦輪增壓器和水冷式中冷器。 排氣排放控制措施包括柴油氧化催化劑、柴油顆粒過濾器、選擇性催化還原(SCR)和尿素額外噴射。與現有的Hilux、Land Cruiser和Proace車型一樣,Hilux Hybrid 48V相容於HVO100柴油,這是一種由100%可再生資源製成的非化石燃料。


新的Hilux Hybrid 48V將靈敏的加速、優化的製動性能和更高的燃油效率與更平穩的行車體驗相結合,無論是在道路上還是應對崎嶇的地形。在城市環境中,混合48V系統的額外動力提供更靈敏的油門反應和線性加速,尤其是在起步時,而再生製動則創造出更有效和更自然的減速感。增強的啟停系統使引擎更長時間保持關閉狀態,再加上混合48V系統的好處,與傳統的非電動柴油動力總成相比,燃油效率提高了5%。

除了這些效率優勢之外,停車啟動系統還透過馬達發電機始終連接到引擎實現更舒適的交通行駛體驗,這要歸功於它不像傳統系統一樣使用啟動馬達。 這也使引擎以更高的速度重新啟動。Hilux Hybrid 48V,忠於其輝煌的傳統,自然在越野方面表現出色。

馬達發電機的動力使在崎嶇的路面上更加平穩,而再生製動支援更安全的下坡操作。 引擎怠速速度從720轉/分降低到600轉/分,這使得駕駛更容易控制車輛。

首次在Hilux上推出的Multi-terrain Select系統透過根據特定駕駛條件調整車輛穩定性控制設置的選項,提供額外的性能和控制。 它可以設置為自動或五個預設選項—泥土、沙灘、泥漿、深雪或岩石——根據需要調節動力和輪胎打滑,以提高牽引力和機動性。


特別注意確保Hilux Hybrid 48V具有強大的越水能力。 由於對48V電池和DC-DC轉換器進行了防水處理,它可以應對高達700毫米深的水域,而馬達發電機滾輪和皮帶上的防滑和強化措施確保即使在潮濕的環境中也能實現最佳 性能。

全新的Hilux Hybrid 48V以5325毫米的長度、1900毫米的寬度和1815毫米的高度傲視而立。 當然,這是一款實用的皮卡,擁有1525毫米長的車床和在拖曳和有效載重容量方面毫不妥協,分別為3500公斤和1000公斤。

與其Hilux同族一樣,Hilux Hybrid 48V擁有機架式車身結構和梯形車架底盤,這是確保其耐用性和扭轉剛性的關鍵。 堅固耐用的葉片彈簧和雙震動器後懸掛系統確保了四輪驅動工作馬車所期望的越野性能與SUV般的乘坐舒適性和操控性。 為了加強其無所不能的特點,Hilux Hybrid 48V擁有310毫米的類領先最低行駛離地高度和29度的接近角和26度的離去角。新的Hilux Hybrid 48V配備了最新的豐田Safety Sense技術,為駕駛員和其他道路用戶提供了許多常見事故風險的世界級保護。


增強的預碰撞系統(PCS)在夜間能夠更好地檢測到行人、白天騎自行車的人以及在轉彎時交叉路口上來車或行人。 一旦檢測到這些危險,系統會在需要時發出聲音和視覺警報,然後施加製動力。

更新的車道偏離警報(LDA)現在除了能夠檢測表面彩繪的線條外,還能夠檢測到道路邊緣。 同時,適應性巡航控制(ACC)與路標輔助(RSA)可以讓駕駛員快速根據限速變化調整速度。 ACC還可以自動降低車速,以確保在高速公路彎道通過時維持適當的速度。

在夜間行駛時,自動遠光(AHB)功能消除了切換前照燈亮度以避免刺眼其他駕駛員的需要。 它能夠檢測到進來的車輛,並立即精確地調整燈光,以最大程度地使用遠光燈。


豐田專業車系展現了品牌對商用車的全新承諾。 該公司的目標是增加歐洲商用車銷售量,2022年達到了119,000輛,今年預計將創下超過140,000輛的新紀錄。 為實現這一目標,豐田專注於提供全面的車輛系列,同時注重客戶滿意度,包括競爭力十足的融資和保險產品、保修和道路援助,以及提供禮貌車輛,確保客戶能夠保持在路上並保持工作 。新款Hilux Hybrid 48V將於2024年中旬抵達英國和歐洲的經銷商處。

平治計劃減少在美國生產 EQS SUV 全力製造新款 GLC 應付市場需要


據外國汽車供應鏈消息稱,平治快將 EQS SUV 的生產轉移到其位於 Breman 的工廠。EQS 目前在亞拉巴馬州的塔斯卡盧薩工廠製造,是去年八月在美國首次製造的全電動平治。此後,平治還推出了 EQE SUV。平治這一轉變是為了為新的 GLC EV 騰出生產空間,其中一位消息來源稱這將是一個「cash cow」。據 AutoForecast Solutions 表示,平治將在2026年第一季度開始生產 GLC EV。更重要的是,這家汽車情報公司預測,這款新的電動SUV在首年將達到 50,000 輛的產量,是目前EQS SUV的兩倍以上。儘管 EQS SUV 目前在平治在美國的銷售中處於領先地位,截至九月已售出 7,086 輛,但在第三季度銷售下降了 48%,與去年同期相比(3,077 輛),只售出 1,596 輛。

新的GLC EV 將取代現有 EQC,據知情人透露,它將擁有約 300 英里(約 480 公里)的行駛里程和一個全新的外觀設計。一位經銷商表示,新的電動車前後採用了圓潤的造型,取代了傳統汽油車型的方正風格。在美國生產這款新車型使其有資格獲得 IRA 稅收抵免,據 AutoForecast 副總裁 Sam Fiorani 表示。平治還在 Bibb County 的新工廠內購買本地生產的電池。

平治正在美國迅速轉向電動車。在第三季度,電動車在其美國銷售中占據了近 15% 的份額。在五月的經銷商會議上,平治全球市場營銷主管表示,該汽車製造商預計到 2026 年,電動車將佔新車銷售的 40%。到 2030 年,她預計這一數字將達到 70%。

考慮到美國是平治的頭號市場,按照 Seeger 的說法,調整生產是合理的。預計新的 GLC EV 將是比目前 EQS 更高產量的車型。這款更小、更高產量的車型(可能價格更實惠)將更好地適應汽車製造商的過渡。預計它還將採用新的平治 MMA 平台,以降低成本並提高效率。平治計劃在 2030 年實現全電動,“在市場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進行轉型。

Renault 雷諾 SCENIC E-TECH ELECTRIC 入圍 2024 歐洲年度車輛


Renault 雷諾自豪地宣布,其Scenic E-Tech Electric已入圍2024年歐洲年度車輛獎的決賽。在2022年的Austral和2021年的Megane E-Tech Electric之後,現在輪到Scenic E-Tech Electric成為七位入圍車型之一。評審團由來自22個國家的59名記者組成,他們仔細評估了28款車型,最終選出七位入圍者。得獎者將於2月26日星期一,在日內瓦車展上公布。

雷諾已經書寫了Scenic的故事長達27年。它於1996年誕生,通過成為歐洲汽車史上第一輛緊湊型MPV而顛覆了市場。第一代Scenic於1997年贏得了著名的年度車輛獎。

如今,它擁有全電動動力系統,正在重新定義家庭用C級車輛,引導家庭出行,同時保留其開創性和家庭友好的基因。Scenic旨在成為家庭的主要汽車,適用於長途旅行、周末和假期。在這第五代中,Scenic在保留創新基因的同時進行了重新定義,定位為滿足家庭所有需求的全電動家庭車輛。無論是適合城市駕駛的緊湊尺寸(4.47米),還是適合長途旅行的寬敞空間,其行駛里程可達625公里(WLTP)。

雷諾已致力於在過去十年中實現電動出行的大眾化和可及性。Scenic E-Tech Electric完美融入品牌的戰略計劃:這是一款可持續設計的電動車,擁有實用且直觀的技術。在ZOE的成功基礎上,雷諾將其在C級車型上的產品線擴展到Megane E-Tech Electric和Scenic。這兩個關鍵車型可能加速全電動車型的普及,並繼續確立雷諾作為新時代可持續出行的領導者。

逾 1,000 萬輛 Mercedes-Benz 平治汽車已配備行人偵測緊急煞車系統

23C0389_003


Mercedes-Benz 平治目前提供超過40種駕駛輔助系統,為提高所有道路使用者的安全作出重大貢獻。其中,具有行人偵測功能的主動煞車輔助系統多年來一直有助減少涉及過路行人或騎單車人士的事故,並適用於典型的市區和非市區車速。一旦偵測到與橫向行駛或迎面而來的車輛出現碰撞風險時,主動煞車輔助系統會發出畫面及聲音警告訊號。若駕駛者煞車時力度不足,系統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提高煞車力。若駕駛者未能作出反應,系統會啟動自動緊急煞車。在近年的車輛中,主動煞車輔助系統會使用鏡頭或雷達感應器來檢測車輛前方的過路行人及騎單車人士。若檢測到與上述道路使用者有碰撞風險時,系統將計算所需的剎車力量,以避免意外發生或降低事故的嚴重程度。

現時,平治已達成另一個在主動安全技術方面的里程碑:自2012年起,全球銷售的平治汽車中已有超過1,000萬輛配備了行人偵測緊急煞車系統。過路行人屬於不受保護的道路使用者,因為他們沒有安全氣囊、安全帶或保護衣。此風險在事故統計數據中有所體現:根據歐盟委員會分析,2020年歐盟的道路交通死亡事故中,行人佔近五分之一;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數據顯示,2021年美國交通事故中,行人死亡比例佔總數的17%。與此同時,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2022年的研究指出,配備行人偵測緊急煞車系統的車輛比沒有此技術的車輛,涉及過路行人的事故率降低了27%。


平治於1996年推出了第一款煞車輔助系統(BAS)。2005年,雷達技術進一步提升煞車輔助系統,使其具有預測性。僅一年後,專家們將主動式車距輔助系統DISTRONIC PLUS和BAS PLUS煞車輔助系統加以結合,創造了具有自動煞車功能的PRE-SAFE® Brake。重要的行人偵測功能於 2013 年增設,並首次在 E-Class (W212) 中引入。2016年,作為全新E-Class(W213)推出的一部分,行人緊急煞車統首次被安裝為標準配備。自2021年起,主動煞車輔助系統已成為所有全新平治汽車的標準配備,反映平治內部對安全標準作出了較法規更高的標準要求:用於市區低速行駛的緊急煞車輔助系統自2022年7月起才成為歐盟所有新款車輛的強制性要求,從2024年起,該法規將適用於所有新注冊的車輛。

未來的駕駛輔助系統將借助日益先進的感測器和人工智能的幫助而變得更加強大。如今,顯而易見的是,主動輔助系統對保護行人和騎自行車者作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對弱勢道路使用者。透過對真實交通事故的分析,實現創新「Real-Life Safety」理念

「Real-Life Safety」是平治的安全理念。經過50多年的系統性事故研究,平治不僅致力於從碰撞測試中打造令人信服的車輛,還追求在實際道路事故中展現出色的表現,以保護駕駛人士、乘客及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平治的目標是於2050 年實現平治車輛零事故的願景。

和諧汽車香港第三間比亞迪陳列室將軍澳盛大開業


和諧汽車(3836.HK)中國香港第三間比亞迪陳列室(將軍澳)盛大開業。這也是比亞迪首間進駐將軍澳區域的陳列室,位於高級住宅區。由於現貨在手,以將軍澳陳列室開業作為標誌,和諧汽車現有三間比亞迪陳列室,交車速度將提升至更高層次。


在開業活動現場,中國和諧汽車控股董事會主席馮長革先生、BYD (H.K.) CO., LTD乘用車運營總監張景榮先生、香港著名影視明星、TVB總經理(節目內容營運)曾志偉先生,摩根大通亞太高級顧問、前摩根大通中國CEO黃國濱先生、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委員會委員宋嘉桓太平紳士與智絡充電有限公司行政總裁李永生先生為將軍澳陳列室開業剪綵,社會各界、媒體嘉賓以及新老客戶共濟一堂,共同見證這一重要時刻。

在開業儀式現場,張景榮先生祝賀合作夥伴和諧汽車在將軍澳開設的新陳列室正式投入服務。他表示,通過10年耕耘,比亞迪積極融入中國香港市場,目前在港銷售的三款新能源汽車受到很多香港消費者的喜愛,成為香港市民生活的一部分。未來,比亞迪將開設更多中國香港市場銷售和售後服務中心,為中國香港消費者提供更加卓越的產品和服務。


和諧新能源汽車(香港)比亞迪總經理Eddie Wong先生表示,將軍澳陳列室概念設計非常生活化,希望將一種休閒優雅的生活體驗融入汽車購買體驗。和諧汽車開設的三間比亞迪陳列室風格各有特點,是因為和諧汽車想創造優質的客戶體驗,也希望把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時尚風格帶給客戶。

曾志偉先生作為比亞迪汽車的資深用戶,在現場也分享駕駛比亞迪汽車的感受。他說,比亞迪汽車的操控非常人性化,即使是女士也很容易上手。因為車子容易操控,他更開玩笑地提醒比亞迪車主要小心超速。他為中國有這麼好的汽車而感到自豪,推薦大家前來體驗比亞迪的產品和服務。


和諧汽車開設全港首間高級住宅區比亞迪陳列室
比亞迪作為全球新能源領域的佼佼者,始終堅持「用技術創新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的品牌使命,並在電子、汽車、新能源和軌道交通等領域展現出卓越實力。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比亞迪具備從原材料到最終產品的全產業鏈核心技術,其產品備受全球消費者的喜愛。在2022年,比亞迪乘用車的銷量更是高達186.2萬輛,位列全球首位。

自2012年進軍中國香港市場以來,比亞迪始終致力於為香港消費者提供高品質、高性能、高安全性的汽車產品以及優質的服務。隨着更多比亞迪汽車展廳在香港開業,以及香港市場對新能源汽車需求的不斷增長,比亞迪有望進一步提升在香港市場的影響力,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更多優質、創新且環保的出行解決方案。


和諧汽車此次開設的比亞迪將軍澳陳列室位於唐俊街21號翩滙坊住宅區。這區住宅被海、天、山三景環抱,為市區內稀有的高級住宅。陳列室前方臨海,背靠豪華住宅區,是比亞迪全港首個在高級住宅區設立的陳列室,顯示出比亞迪期望更貼近香港市民悅享自然的城市生活理念。

翩滙坊內設有高端會所、泳池、健身室、兒童遊樂場、零售商店等設施。將軍澳陳列室是區域內首間汽車展廳,開業後也令社區配套更加成熟。

陳列室面積有5000平方呎,外牆為落地玻璃,內設休閒區,兼有不同風格的獨立會客室和工作間,整體風格新派休閒。開放的空間給人優雅恬靜、舒適愉悅的家庭氛圍。附近居民海邊散步路過陳列室,可以在這裡小休片刻,放鬆休息。

和諧汽車已於10月10日同步開設了比亞迪沙田陳列室及西貢陳列室。每間陳列室定位各有特色,沙田店偏重城市潮流概念,西貢店則主打休閒及外國風情,而將軍澳店選址鄰近海邊的住宅區,故偏向有居住質感的生活品味路線。


開業購車可享特訂購車優惠方案
將軍澳陳列室銷售BYD SEAL 、BYD ATTO 3 、BYD DOLPHIN三款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其中,BYD DOLPHIN設計小巧實用,售價港幣19萬1至23萬6元(一換一價)。BYD ATTO 3採用多功能設計,內部空間寬敞,售價港幣25萬8至28萬8元(一換一價)。

比亞迪10月在港發佈的最新款BYD SEAL車型,集「四大首搭」的先進技術於一身,是繼海BYD DOLPHIN之後,比亞迪在中國香港推出的第二款以「海洋美學」為設計靈感的新能源乘用車。

BYD SEAL基於e平台3.0打造,演繹出更具活力、更加豐富的運動美感。作為全球首款搭載CTB技術(cell-to-body)的量產車型,BYD SEAL突破性地將刀片電池與車身結構融為一體,從而全方位提升車輛的安全性及穩定性。

另外,這款車型也是全球首款搭載iTAC技術、後驅/四驅動力架構、前雙叉臂+後五連杆底盤懸掛的車型。目前售價港幣29萬9至33萬7元(一換一價)。此外,將軍澳陳列室首20位購車客戶,還可享受特訂購車優惠方案。


和諧汽車各陳列室均有現貨 交車速度大幅提升
和諧汽車開設的比亞迪將軍澳陳列室,是目前比亞迪在港營運的第八間陳列室,也是和諧汽車第三間比亞迪陳列室。已於10月10日同期開業的比亞迪沙田陳列室及西貢陳列室目前營運狀況良好,首批配額已經售完。

比亞迪在港熱銷的三款車型中,相較而言,香港顧客更鐘愛BYD SEAL新款車型,認為其性能及操控體驗較佳。陳列室每日客流比較集中的時段為17:30-19:30。為配合顧客的到店時間,同時以行動支持「香港夜繽紛」,和諧汽車調整陳列室營業時間,從12月1日起,沙田、西貢兩間陳列室夜間延長至20:00,將軍澳陳列室營業時間調整為11:00-21:00。

將軍澳陳列室開業後,在和諧汽車三間陳列室購買汽車的顧客,取車速度將提升至更高層次。公司有信心作出這樣的預估,基於兩點優勢。首先是和諧汽車在港BYD ATTO 3及BYD SEAL車型均有現貨。顧客訂車後無須等待太久,即可辦理出牌手續。其次,和諧汽車一直持續優化內部物流流程,計劃在12月份交付一批現貨,爭取令更多顧客在2024年3月31日「一換一」政策變更前成功取車。

和諧汽車計劃再開設兩間服務中心
和諧汽車是在中國香港上市的汽車經銷商集團,連續多年位居「中國汽車流通行業經銷商集團百強排行榜」前列,擁有勞斯萊斯、賓利、法拉利、林寶堅尼、寶馬、凌志等豪華及超豪華品牌,年營業額近200億,員工4000多人,每年上繳稅收10多億港元。和諧汽車也將多年累積的豪華及超豪華汽車營運經驗應用於比亞迪品牌的營運上,在銷售營運、市場拓展等方面均有獨到的優勢和特點。

和諧汽車的三間比亞迪陳列室在港佈局與眾不同,沒有依據慣例改建舊有汽車展廳,全部是新址開店,此舉也是為豐富比亞迪銷售服務網絡,藉以接觸更多人群。此外,為了推動比亞迪業務在港開拓至更多新區域,和諧汽車近期還計劃在大圍、油塘分別開設一間比亞迪服務中心。

和諧汽車也是中國領先的新能源汽車經銷商集團,與國內多個新能源汽車品牌進行戰略性合作,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作出積極貢獻。中國香港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節點和功能平台,和諧汽車與比亞迪的合作將以香港為起點並進一步深化,以香港為國際樞紐,開拓海外市場。去年以來,和諧汽車與比亞迪等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合作,佈局東亞、東南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幫助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走向國際,身體力行實踐國家「一帶一路」倡議。

和諧汽車比亞迪將軍澳陳列室:
地址:中國香港將軍澳唐俊街21號翩滙坊G層1B號舖
營業時間:11:00 – 21:00
電話:2663 0098

Toyota Corolla 獲得英國媒體年度最佳二手車獎


豐田Corolla是全球汽車界最著名的名字之一,自1966年首次亮相以來,已經裝飾了超過5300萬輛汽車。目前的這款車型在年初被榮獲汽車經銷商年度二手車獎,可見其產品實力隨著時間的推移並未減弱。這一系列由英國製造的混合動力電動掀背車和旅行車型,在2023年獲得了最佳替代燃料車輛的榮譽,擊敗了來自整個汽車界的競爭對手,並在昨晚的倫敦頒獎典禮上獲得了年度最佳車型的榮銜。

《Car Dealer》總編輯詹姆斯·巴戈特表示:“在過去的25年裡,豐田一直引領混合動力技術的發展,看到他們的努力取得了成功,真是太好了。

“Corolla是一款出色的二手車,經銷商喜歡賣它們——在很多方面,它已經成為了過去幾年中典型的混合動力車型。它的動力系統是最優秀的混合動力系統之一,對於那些考慮更環保駕駛但不想要完全電動掀背車的人來說,它是一個首選。”

這種觀點反映了豐田多途徑技術的強大之處,該技術使用一系列電動動力系統技術,為人們提供適應其預算和行動需求的選擇。這有助於實現二氧化碳排放的穩步減少,朝著碳中和的最終目標邁進。

在宣布這一榮譽的時候,汽車零售專家麥克·布魯爾(Mike Brewer)評論說:“Corolla的設計引人注目,駕駛起來既有趣又舒適——這是一件難以實現的事情。更好的是,經銷商知道,論及混合動力,他們找不到比Corolla更好的選擇。它是一個非常值得稱道的獲獎者。”

英國顧客在尋找二手Corolla時可以享受到豐田的認證二手車服務,所有提供的車輛都將由豐田技術人員進行145點檢查,並附帶12個月完整的道路救援保障(AA)。車齡不滿10年或行駛里程不超過10萬英里的車輛符合豐田保修標準。該保修由車輛的註冊日期起的初始制造商保修開始,隨後在官方豐田中心進行每年定期服務時自動適用,提供額外的12個月/1萬英里保修(適用條款和條件)。

BMW i5 M60 勁到打冷震


舒適、周到和先進程度緊次於 7 系的寶馬 5 系,屬第 8 代的全新款式剛剛 10 月在歐洲開售,為符合電動化的大氣候,新 5 系採用具彈性的底盤結構,能兼容輕混能電油、輕混能柴油引擎、充電式 Plug-in Hybrid 和 5 系首次有的純電動的各種驅動系統,並以「就目前來說」這部純電的 i5 M60 作為最高性能型號。就豪華和氣派方面來計,我們對它不會有任何懷疑,但以純電高性能車來看,我們倒擔心 i5 M60 是否同屬那些直路易去、彎路易跣的大力電動車呢? 


比舊款大部的新 5 系,車身加長了 97mm,闊多 32mm,高多 36mm,軸距亦增多 20mm。外型設計以簡化的線條來凸顯餘下的線條。LED 頭燈有兩條垂直的日行燈和指揮燈。車身有 10 種基本顏色和 3 種加購的特別色,後者有 Frozen Pure Grey 和 Frozen Deep Grey 兩種啞灰色。屬 M 版本的 i5 M60,M 款頭泵把有加大面積的六角形黑色中央風口和三角形左右風口,面罩改用橫間條,面罩周邊有 Iconic Glow 光條包圍,側裙和鏡殼黑色,尾泵把有加大的 Diffuser,尾箱蓋小尾翼。M Sport Brake制動系統有紅或藍色前後卡鉗。i5 M60 原廠標準其實採用 19 吋輪圈,這部裝上 Optional 的 21 吋。 


與 7 系、8 系和 iX 高檔車系同在 Dingolfing 工廠製造的新 5 系,車廂內塞滿「花臣」設計和裝備,錶板中層應該出現甚麼鋁質飾件的地方,它裝有最先由7系採用的 Interaction Bar,這條由氣氛燈引伸出來的色「吧」的背光會隨行車反應模式變色,上面設有的觸感控制,正面有空調按制和死火燈,司機右邊有燈制,門邊有門鎖。12.3 吋儀錶加 14.9 吋屏幕的弧形顯示屏 Curved Display 採用最新的 Operating System 8.5 系統,有新圖案和更易用的介面,進一步的數碼化進一步減少實體按鈕,系統更多時會有隔空升級功能,普通說話可控制調校座椅、啟動自動泊車和 IconicSound Electric 音效之類。儀錶板可從軚盤按鈕「碌」出三行「Widgets」,分別可選中區訊息顯示、儀錶圖案、HUD 投射儀錶圖案,中央顯示區有跳字車速、續航距、耗電量、G-force錶;似「書名號」(《》)的儀錶圖案可變闊變窄或是變「L」形,Sport模式時有多點紅色。行車反應除 Personal、Sport、Efficient 外另有 Relax、Expressive 和 Digital Art 六種。中橋上的轉波制、iDrive 系統滑鼠、音響聲量制採用精凝通透的「CraftedClarity」透明東西。正常款5系用新設計的兩柱平底軚盤,M款軚盤有三柱、對比色縫線、12 點位紅色 Marker。冷氣系統首次可獨立調節前排腳窩溫度,後排有多一個陽光感應器來更好的恆溫。後排椅背的膊頭位延至門邊,提高舒適感;後門連小三角窗也有窗簾,B 柱和中橋有冷氣風口。車子是首個包括座椅、錶板、門板、軚盤所用物料全是素皮的寶馬車系。M 車系有 M 款儀錶字體和圖案、碳灰色天花、鋁腳踏、安全帶色邊、Harman Kardon 音響。 


電動的 i5 有後驅的 eDrive 40 和這部雙摩打四驅的 M60,車子的前摩打有 261 匹/365 牛頓米輸出,後摩打有 340 匹/430 牛頓米,系統總輸出正常有 517 匹/795 牛頓米,行 Sport mode 時有 601 匹,用 Launch Control 和拉動軚盤 Boost 制時扭力會「谷」至 820 牛頓米。電池容量 81.2kWh,續航距 455-516km;205kW DC 快充 30 分鐘可由 10% 充至 80%,22kW AC 慢充需 4.25 小時充滿。與摩打管理系統綜合一起的循跡系統,省卻傳統 DSC 系統要經的電路,反應時間快 10 倍。制動系統將制動、動力輔助和其他制動功能綜合在一起,制動壓力由電動啟動器產生來加快反應。前雙搖臂、後五連杆懸掛經改良,i5的前軸有橡膠軚尺墊來減震,特為摩打而設的大形「偈躉膠」隔震,後軸有加大軸承和特有橡膠墊。車身比 eDrive 40 低 8mm 的 Adaptive Suspension Professional 有電子控制吸震器,其壓縮和伸長行程都全時間根據電腦 Maps 自動調節軟硬,用 Sport 行車模式時有加硬反應。Integral Active Steering 有 2.5 度後輪轉向。電動的 i5 的後軸標準採用 Air Suspension氣壓彈簧,有自動水平控制。主動安全系統有前撞警示和自動煞車、升級的離線警示系統現有扭軚輔助、倒車橫向障礙自動煞車、懂自動煞車的巡航系統、開門有車警示 Exit Warning。Parking Assistant Plus 泊車系統,泊入和駛出的扭軚、轉波、踩電、踩brake全自動,「Plus」在有 360 度鏡頭、車頭廣角鏡頭、手機搖距鏡頭 Remote 3D View,另外 Reversing Assistant 可自動倒車重組之前 200m 行過的路線。


i5 M60 一如所有大力的雙摩打電動車,有一踩便去的強勁加速力,0-100km/h 需 3.8 秒,極速限於 230km/h,不過要達到這最快的加速反應要用 Launch Control 和按下 Boost 制來召喚摩打最大的 820 牛頓米輸出,做法是在 Sport Mode 時左腳踩 Brake、右腳踩電,然後撳「Boost」,在錶板出現 10 秒時計和從車底會傳來不知用甚麼做成的「車震」感覺時放 Brake,整部 i5 M60 就會像快艇般彈出,為時的 10 秒已夠你去到不需要去的地方,加速力度與無需做場法事隨腳一踩便有的比亞迪海豹和 smart #1 BRABUS 一樣。所說的六個行車反應模式,Relax、Expressive 和 Digital Art 其實都是舒服感覺,只是三者會將儀錶變為一堆分別是灰色、啡色、紫色調但沒有甚麼意思的圖案,並連同 Interaction色「吧」一起變色再加上自己會開或關的天窗窗簾來搞搞氣氛,用 Digital Art(如沒有記錯)時每踩電都有像氣笛的「砵…砵…」聲效發出,我還多次問身旁的寶馬職員誰人從後「砵…」我?有反應分別的是 Personal、Sport 和 Efficient,Personal 並沒有項目可以自定,實際上是 Comfort,IconicSound Electric 是扮電車的「嗚…嗚…」聲;Efficient 之內另可啟動 Max Range,車子會關冷氣、減輸出和限速最高 90km/h 來在臨沒電前延長續航距 25%;轉 Sport 時摩打突然由 517 匹變為 601 匹輸出,沒有踩電之下也將人推一推,IconicSound 變為扮引擎的「偈」聲,其仿真程度就如那個扮有反應的床伴般,騙不了人是在扮興奮,而且有點做作,我寧願妳靜靜的讓我享受好了。與其他i車一樣的拖慢充電控制,D 波要從屏幕內選定 High、Moderate、Low 滑行和 Adaptive 自動,B 波預設為 High 最大拖慢,所以我們將 D 波 Set 為 Moderate 少拖慢,然後反覆用D和 B 波來方便自己有兩段選擇,免卻行車中要眼離路面向屏幕撳,駕駛寶馬的電動車我們都習慣這樣做,不似開平治、Audi、Hyundai、Kia 有軚盤撥片那麼易控制。車子重量有2,380kg,比例如 520d xDrive(1,905kg)重多 475kg,懸掛正常地受電池的牽動而「贅吓贅吓」,拐彎拐至響胎時穩定系統在閃電般快的「Cut 電」反應下做成像很食地的感覺,貼路性能在電動車中倒算高,大概與裝有 Performance Pack 即 Ohlins 避震的四驅 Polestar 2 和 BRABUS 版 smart #1 般屬比較咬地的電動車。回應本文第一段的「問號」,i5 M60 作為 5 系,其舒適、豪華和花巧程度是得到絕對充份肯定的,但作為「M」車,它給予不了高性能電油車那相對輕巧和爽快的操控感覺,即如果今代會有電油M5的話。


M 款頭泵把有六角形黑色中央風口和三角形左右風口,面罩改用橫間條,面罩有 Iconic Glow 光條包圍。


與 7 系、8 系和 iX 同在 Dingolfing 工廠製造的新 5 系,車內塞滿「花臣」設計和裝備。


轉 Sport 模式時摩打由 517 匹變為 601 匹輸出,沒有踩電之下也將人推一推。


Relax、Expressive 和 Digital Art 都是舒服感覺,三者會將儀錶變為灰、啡、紫色調的圖案連同 Interaction 色「吧」搞搞氣氛。


Digital Art 模式時每踩電都有像氣笛的「砵…砵…」聲效發出,好像車後有人「砵」我般。


外形設計以簡化的線條來凸顯餘下的線條;M Sport Brake 制動系統有紅或藍色前後卡鉗。


Interaction Bar 會隨行車反應模式變色,觸感控制正面有空調和死火燈,司機右邊有燈制,門邊有門鎖。


Boost 制能召喚摩打最大的 820 牛頓米輸出, 10 秒時計夠你去到不需要去的地方。


車子有一踩便去的強勁加速力,0-100km/h 需 3.8 秒,與比亞迪海豹和 smart #1 BRABUS 一樣。


儀錶可從軚盤按鈕「碌」出三行「Widgets」,分別可選中區訊息顯示、儀錶圖案、HUD 投射儀錶圖案。


D 波拖慢充電要從屏幕內選定 High、Moderate、Low 滑行和 Adaptive 自動。


轉波制、iDrive 系統滑鼠、音響聲量制採用精凝通透的「CraftedClarity」透明東西。


最新的 Operating System 8.5 系統有新圖案和更易用的介面,進一步的數碼化進一步減少實體按鈕。


M 款軚盤有三柱、對比色縫線、12 點位紅色 Marker。

基本規格
動力單元:前、後 ESM 同步摩打
電池容量:81.2k kWh
最大馬力:517 匹(My mode Sport:601 匹)
最大扭力:795 牛頓米(Boost/Launch Control:820 牛頓米)
體積:5,060 X 1,900 X 1,505mm
重量:2,380kg

詳盡規格表

售價:HK$1,286,400(「一換一」計劃:$998,900)
網址:http://www.bmwhk.com/
查詢:3129 9000(BMW Concessionaires (HK) Ltd.)

文、攝:James Chan
編:Teddy Leung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Audi RS Q e-tron 2024 充滿創新細節的原型車

Audi RS Q e-tron


在第三次參加達卡拉力賽之前,這款拉力原型車以先進的電動動力系統,搭載高壓電池和能量轉換器,於多個領域獲得創新。Mattias Ekström/Emil Bergkvist、Stéphane Peterhansel/Edouard Boulanger和Carlos Sainz/Lucas Cruz等奧迪車隊將在2024年1月受益於眾多細節改進。這些改進使RS Q e-tron更安全、更可靠、更舒適,並稍微減輕了重量,同時還縮短了團隊的維護時間。

2024年1月,奧迪將以其低排放車輛第三次挑戰全球最艱難的沙漠拉力賽。“RS Q e-tron的基本能力已由我們的車手在自2022年以來的達卡拉力賽中展示,取得了六個階段勝利和其他22個單日頒獎臺成績,”奧迪賽車主管Rolf Michl表示。“現在我們要盡可能穩定地展現我們的表現,以便爭取頂級位置。”奧迪賽車運動已分析了先前的比賽,找出了弱點並設定了進一步發展的明確重點。該項目的新技術主管Dr. Leonardo Pascali自初夏以來一直與他的開發團隊專注於五個關鍵主題。


安全性:繼續在高水平上改進
在2023年達卡拉力賽中,Stéphane Peterhansel和Carlos Sainz的事故促使奧迪再次提升安全性。“我們的目標是減少大型跳躍後降落時的峰值垂直加速度,”Dr. Leonardo Pascali說。通過與底盤的彈簧、避震器和阻尼墊的合作,工程師們更好地分配了一些負載,從而實現了對車輛整體性能至關重要的平台的最佳控制。座椅中的泡沫也起到了第二個促使因素。它們有助於在較長時間內將負載分散到駕駛員和副駕駛員身上,從而減少峰值負載。開發人員特別關注座椅泡沫的材料硬度和幾何形狀,同時考慮到座艙溫度對泡沫硬度的影響。在2023年達卡拉力賽中Carlos Sainz的第二次事故之後,即車輛硬性前端著地時,負責人還關注了乘員的保護。底盤結構前端的CFRP碰撞箱現在更長,而不會影響越野拉力賽中如此重要的襲角。它現在比以前更好地吸收了此類事故產生的能量。


可靠性:大局中的巧妙細節
奧迪RS Q e-tron是一輛非常可靠的賽車,即使在最艱難的條件下也是如此:所有三輛車在2022年的首次達卡拉力賽活動中都看到了終點線。2023年時三輛車中有兩輛未完賽並非由於技術問題,而是由於事故。由於複雜的動力傳動技術得到全面發展,奧迪運動可以專注於可靠性方面的細節。以前,穿透石頭被夾在輪毂底部、制動盤和立柱之間。在某些情況下,這些石頭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害,需要多次耗時的更換輪胎。現在,新的直立支架固定元件允許更大的間隙,以便更輕鬆地將石頭拋出。與此同時,奧迪運動從現在開始使用更堅固的輪毂。強化的側牆還使控制輪胎供應商BF Goodrich的新一代輪胎更不容易受損。

舒適性:更好的密封提高專注力
奧迪依賴經驗豐富、協調默契且表現優異的車手和副駕駛員。為了讓他們的辛勞工作更輕松,工程師們優化了聲學屏障,以及密封座艙。修改過的前引擎罩現在更能防擋旋轉的泥漿和水,從而使擋風玻璃保持更清潔。


性能:多方面的新思路
從底盤到軟體,從車身到電動動力系統:工程師們關注各個方面,以使奧迪RS Q e-tron在法規框架內更具競爭力。通過與避震器和彈簧的合作,團隊找到了更好的設置。為了更接近2100公斤的最小重量,新一代更堅固的輪胎增加了重量,各種部件都進行了優化。這適用於後引擎罩,也適用於較小的制動卡鉗,還適用於副駕駛員的腳墊。法規還在動力重量比方面略微調整了奧迪的T1U型號和T1類中對手之間的平衡:在2023賽季開始時,電動馬達的最大輸出為263千瓦(包括效率系數),在達卡拉力賽期間,根據法規變更,此值變為271千瓦。自2024年1月起,該數字將提高到286千瓦。與此同時,法規將對手的T1型號重量提高了10公斤,達到2010公斤。


維護時間:更短的工作,更好的結果
在尋求改進的過程中,奧迪運動開發團隊還研究了拉力賽期間的日常維護工作。在這一細節領域提出了許多實用的想法,使很多步驟變得更簡單。例如,修改的螺栓連接件、改進的工具架、針對操作液體的優化填充帽裝置、用於車身部件的新的鎖定解決方案以及螺栓連接而不是黏合連接都有助於更簡便和更迅速的服務。“我們的工程團隊通過許多創意解決方案進一步改進了RS Q e-tron,”賽車主管Rolf Michl表示。“車手和副駕駛員,以及所有的技工和工程師,都受益於這些富有想象力的點子。我們感覺已經以最佳方式為達卡拉力賽做好了準備。”

NETA Auto 電動車抵港!大昌開賣最平 HK$188,800 有交易


NETA Auto與香港大昌行汽車在香港舉行了盛大的簽約儀式,宣布雙方達成銷售合作協議,共同推進在智能電動出行領域的合作與發展。根據協議,NETA Auto 與大昌行汽車將在電動車銷售、售後服務及充電設施建設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雙方將共同拓展香港市場,為香港市民提供更多高品質的電動車款和智慧化的旅遊服務。同時,NETA AYA 亦於儀式上作首展介紹;這款新車型的推出,標誌著 NETA Auto 在智慧化、電動化出行領域邁出了新的一步,將為香港市民帶來更智慧、更環保的出行體驗。


NETA Auto不僅是一家傳統意義上的汽車製造商,更是一家科技公司。它以科技創新為核心,致力於將最前沿的科技應用於汽車製造中,以提升車輛的性能、安全性和便利性。較早前 NETA Auto 更與香港科技園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並於科學園成立國際總部,利用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科創企業孵化基地的重大優勢,推動香港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突破和升級,讓高品質智能電動汽車對全球人民來說觸手可及,創造更加美好的智能環保生活。
「我們很高興能與大昌行汽車達成策略合作。」NETA Auto 合眾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周江在簽約儀式上表示,「大昌行汽車在香港具有深厚的市場基礎和豐富的行業經驗,這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進入香港市場,為市民提供更多高品質的電動車型和智能化的出行服務。」作為一家專注於智慧化、電動化出行的新能源汽車公司,NETA Auto一直致力於將最新汽車科技普及化,此次與大昌行汽車的合作為NETA Auto進軍香港市場提供了更廣闊的平台。NETA Hong Kong總監 Brian Yip 在簽約儀式上亦表示:「我們很高興能與 NETA Auto 達成策略合作,並成為本地經銷商,NETA 在智慧化、電動化出行領域有著卓越的表現和豐富的經驗。我們相信,透過雙方的共同努力,將為香港市民帶來更多優質的電動出行體驗。」這次與 NETA Auto的合作,將使大昌行汽車在電動車領域得到更良好的發展,為香港市民提供更優質的電動出行選擇。


儀式上更同時展示了兩款首次於本地亮相之新車,分別為 NETA GT 及 NETA AYA。當中 AYA 是一款集智慧化、電動化、個人化於一身的全新 SUV 車型。它採用了最新的電動驅動技術,具有高效能、長續航力的特性,能夠滿足香港市民日常出行的需求。同時,新車也配備了豐富的智慧科技配置,包括智慧導航、自動駕駛、語音控制等功能,讓駕駛者能夠享受更便利、安全的駕駛體驗。


新車擁有創新的設計理念與流線型低風阻車身,Fastback 型車尾設計, 懸浮式車頂,加上前後貫穿雙腰線展現了獨有的風格與動感。車頭裝有鷹眼鐳射LED頭燈,「星耀」格柵精密而有秩序地排列48顆閃鑽式星辰,點帶出車頭的時尚及韻律;「銀河」電鍍飾條呼應著前者,支撐起整個車頭的輕盈姿態。車尾裝上貫穿式後尾燈,「流星」貫穿式立體尾燈,鋒芒外露,簡潔有力。4,070mm的修長車身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舒適度,其內部裝備更是超乎想像。同級最大最豪華的內裝設計及座椅,配以超大的內部及置物空間;儲物空間靈活,335L超大車尾箱空間,折疊座椅後可擴展至588L,地板下亦可拓展額外35L收納空間,讓乘客們可享受每敞旅程的舒適與及便利。車內配備手機無線充電功能,最大支援充電功率15W。

在性能方面,新車配備了高效能的電動驅動系統,無論是城市駕駛還是高速公路上行駛,AYA 都能提供平穩、流暢的駕駛體驗。 新車續航力為 338km(WLTP),電量達 37.27kwh。 其先進的能源管理系統,無論是在充電速度、電池壽命各方面都表現卓越。70kw快充僅需半小時便可為電池由30% 充電至80%;而0-50km/h加速僅需4.1秒,扭力為 150N·m。 NETA AYA不僅在設計和性能上表現出色,更在智慧科技方面大放異彩,提供滿滿的科技感。 標準配備同級最大14.6寸高解析度全觸控屏中控屏,提供更大更清晰的行車及娛樂資訊。同級最強 MTK8675 八核7nm車規級晶片,性能翻倍,運算力是MTK8666的5倍,啟動及瀏覽多媒體更快更流暢。


準L2級智能駕駛輔助技術,可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自動駕駛,使駕駛更加安全、便利。此外,AYA 還擁有智慧連網功能,可將手機與車輛無縫連接,實現遠端控制、導航、語音助理等多種功能。 駕駛輔助系統包括車道偏離預警(LDW) – 能夠快速捕捉到危險資訊,用於車道線檢測。當車速大於60Km/h檢測到車輛偏離本車道且沒有相應方向的轉向燈命令時,系統將發出圖示視覺報警以及持續的聲音報警,提示駕駛者謹慎駕駛。FCW、AEB – 前向碰撞預警系統(FCW) 是通過感測器探測前方車輛或者行人,識別出存在碰撞的風險後,提醒駕駛者。 自動緊急剎車系統(AEB) 能夠即時監測車輛前方行駛環境,並在可能發生碰撞危險時自動啟動車輛的剎車系統使車輛減速,以避免發生碰撞或減輕碰撞後果。全速擁堵輔助系統(TJA) – 使用前攝像頭和前毫米波雷達檢測前方目標車輛和行車線,實現自適應巡航功能的車速控制和車距保持,並主動糾正本車行駛軌跡使得車輛保持在車道中心。 智慧遠光燈(AFL) – 通過感測器來識別前方目標車輛或者自行車的燈光亮度,控制高燈的開啟和關閉。走停提示(SGW) – 車輛跟停後,檢測到前車行駛而自車未主動或駕駛員未控制駛離,通過聲音和文字提示駕駛者前車經已駛離。

對於環保理念的貫徹,AYA 同樣不遺餘力。作為一款純電動車,新車的零排放特性對於環保貢獻良多。它不僅有助於減少空氣污染,還可以降低噪音污染,為城市環境貢獻一份心力。總體而言,NETA AYA 以其創新的設計、卓越的性能和領先的科技,成為了電動車市場的一顆全新力量。我們相信,這款新車的上市將為消費者帶來全新的駕駛體驗,引領電動車市場的新潮流。

Tesla Cybertruck 美國終於來臨


經過四年的期待,Tesla Cybertruck終於來臨,重達三噸以上,最高可擁有845匹馬力,以激進的稜角多棱形車身示人,宣稱具有防彈功能。最初,這款美國汽車製造商承諾將在2021年首次交付,但製造工作直到今年7月才正式啟動。


後驅版本預計於2025年推出,起價約為60,990美元。該車型的估計續航里程為250英里,0-60加速時間為6.5秒,最大拖車重量為7,500磅。

四輪驅動雙電機版本的起價為79,990美元。其規格更為令人印象深刻,擁有350英里的續航里程,600匹馬力,0-60加速時間為4.1秒,最大拖車重量達11,000磅。

最後,Cyberbeast三摩打也將於2024年問世,預估售價為99,990美元。憑藉著845匹馬力,它能在2.6秒內實現0-60加速,極速可達每小時130英里。Tesla 估計 Cyberbeast 三摩打的續航里程為320英里,同時聲稱其最大拖車重量也可達11,000磅。在最高規格下,這輛5.87米長的卡車聲稱可以在2.6秒內達到每小時60英里(約 96km/h)。


Tesla 一貫地未提供確切的電池容量,但聲稱最大續航里程為340英里(三電機減少20英里),並確認Cybertruck的重量為3107公斤,具有0.34的氣動阻力系數,大致與Range Rover相當。所有變種都聲稱能夠實現Tesla 半挂卡車的1兆瓦(1000千瓦)充電速度。車身尺寸大為 5,682 x 2,413 x 1,790mm。

除了覆蓋式後貨箱(被稱為“保險箱”)中的1134公斤的載重能力外,還有“前行李箱”和風帆柱中的空間,以及最大5000公斤的拖車能力,馬斯克表示Cybertruck是“比卡車更好,比跑車更好,一個完美結合”。


Tesla 正在採用創新的生產技術來製造這款獨特風格的卡車,該車採用Tesla 稱之為必須發明的超硬不鏽鋼製成。此外,該公司還在德克薩斯州的工廠中使用9000噸的巨型壓鑄機對車輛底盤的大部分部分進行成型,同時還安裝了該公司所稱的全球最大的熱壓設施。馬斯克表示,一旦解決目前所面臨的問題,Tesla 將在2025年開始實現年產量達到25萬輛的目標。

Nissan 日產 X-Trail 在 JNCAP 2023 汽車安全性能獲得五星獎


日產汽車公司於28日宣布,在汽車總合評估(JNCAP)的「2023汽車安全性能」中,結合「碰撞安全性能」和「預防安全性能」等多方面評估,「X-Trail」榮獲最高評價「五星獎」。「X-Trail」搭載第二代「e-POWER」和可變壓縮比引擎「VC Turbo」,以及電動四輪控制技術「e-4ORCE」,是一款正統的SUV。擁有高速公路單車道行駛輔助技術「ProPILOT」,以及在停車時自動控制方向盤、油門、剎車、換檔、停車煞車的「ProPILOT Parking」等豐富的先進技術,加上堅固且高雅的設計,廣受廣泛客戶好評。

JNCAP是由日本國土交通省和獨立行政法人汽車事故對策機構(NASVA)設立,用於評估和公布汽車的安全性能。而最高評價「五星獎」則需要在「碰撞安全性能評價」和「預防安全性能評價」的雙重評估中獲得最高級別,並且只授予配備「事故自動緊急通報裝置」的車輛。

這次,「X-Trail」在「2023汽車安全性能」中,憑藉高強度安全車身(區域車身)和行人傷害減輕車身,以及六個氣囊的碰撞安全性能,獲得最高的A級別評價。此外,採用「360度安全輔助(全方位行駛輔助系統)」,在預防安全性能方面也獲得了最高的A級別評價,最終贏得了「五星獎」的最高榮譽。

自從2020年啟動「汽車安全性能」以來,日產已經在評估中贏得了包括輕型車「Days」「Roox」「Sakura」、小型車「Note」「Note Aura」、MPV「Serena」、SUV「Kicks」「X-Trail」等共計八款車型的「五星獎」,充分證明了其高度的安全性能。

日產以「Safety Shield」(汽車保護人)的理念,從危險預防到危險回避,再到乘員保護的整體角度,不斷推進技術開發,致力於實現日產車涉及的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數實質上為零,力求實現「零致命事故」的目標。

Opel 全新 Corsa 首次搭載 48V 混合動力


Opel首次推出搭載48V混合動力技術的新Corsa。該系統配備鋰電池,根據特定行駛條件自動充電,搭載專為混合應用而開發的新型1.2升三缸汽油發動機,分別擁有74千瓦/100匹和100千瓦/136匹。這些引擎與新型的電氣化六速雙離合器變速器和21千瓦/28匹電動馬達相結合。

高效、樂趣十足且易於操作的48伏混合動力技術非常適合新的Opel Corsa。與相似的非電氣化Corsa 1.2相比,新Corsa混合動力型(WLTP1燃油消耗:4.7-4.6升/100公里; CO2排放:106-102克/公里,均綜合)相比,可以節省近1.0升/100公里的燃料(約15%),同時還減少了二氧化碳排放。


在日常駕駛中,Opel Corsa Hybrid的汽油發動機和電動馬達一起或分開運行,以優化能源消耗和性能,尤其在城市交通中具有優勢。

電動馬達還使Opel Corsa在低扭矩需求下(例如操縱或在城市交通中低於30公里/小時)可完全電動行駛,並在加速時(例如從靜止啟動)協助汽油發動機。在減速時,汽油發動機停止運轉,電動馬達充當發電機,為混合系統的48伏電池充電。電池還存儲由再生制動系統回收的能量。

搭載48伏混合系統的新Opel Corsa非常適合主要在城鎮和郊區區域行駛的顧客。這種先進的技術易於操作,並且將吸引那些希望首次體驗駕駛電動車輛而無需從電網充電的顧客。這款緊湊的48V混合技術包括:


針對混合動力進行特別開發並符合歐洲6.4排放標準的全新三缸1.2升汽油發動機一代。 74千瓦/100匹和100千瓦/136匹引擎在5500轉/分鐘時達到最大功率,分別在1750轉/分鐘時發揮最大扭矩205牛頓·米和230牛頓·米。為了實現最佳效率,新引擎使用米勒燃燒循環。這種熱力學循環是由可變幾何渦輪增壓器實現的,該增壓器增強了低轉速下的性能,並具有可變氣門正時。

專為混合應用而設計的新型電氣化六速雙離合器變速器。無扭矩中斷的變速更短,舒適性更高。變速器外殼還容納了電動馬達、直流變頻器和ECU(發動機控制單元),優化了動力傳動系統的尺寸和重量,確保提供卓越的駕駛性能。電機馬達集成在變速器中,是一臺永磁同步電動機,產生21千瓦/28匹的峰值功率和55牛頓·米的最大扭矩。


帶動式啟動器,與電動馬達一起從冷啟動中啟動汽油發動機。該帶動式啟動器還在行駛過程中快速而無縫地重新啟動發動機。48V鋰電池,實際容量為432瓦時,安裝在前左座椅下方。這個位置不僅實現了良好的行駛動力學平衡,還保留了行李箱的充分容量。兩個電氣網絡。一個低電壓12伏網絡為汽車設備供電(例如電動窗戶,信息娛樂系統);另一個48V網絡為混合系統供電。

憑借48V混合動力系統,新Opel Corsa提供了從純電池電動到混合到高效燃燒發動機的廣泛動力選擇,這在小型車段是獨一無二的。這項技術還進一步推動了Opel持續進行的電氣化攻勢,該品牌將在2024年底之前在每個車型中提供至少一款電池電動車型。自2025年起,每一款新推出的Opel車型將全部為全電動。

Hyundai 和 KIA 發布顛覆未來「Uni Wheel」驅動系統


Uni Wheel是一種功能集成的輪驅動系統,通過將主要驅動系統組件移至輪毂內的空間,大幅提升了電動車(EV)內部可用空間。在這一過程中,現代汽車和起亞公司設計了一個全新的驅動系統結構。傳統的內燃引擎(ICE)車輛將動力從引擎通過變速器傳輸到輪胎,通過傳動軸和恆速(CV)聯軸器實現。在EV中,引擎和變速器被馬達和減速齒輪所取代,但傳送到輪胎的最終方法是相同的。

Uni Wheel開啟了新的可能性,通過將EV的減速齒輪移至輪毂內,將緊湊的獨立馬達靠近每個輪胎,縮短了傳動軸的長度,實現了平坦地板配置。與傳統驅動系統相比,該系統釋放了更多的內部空間,使未來的移動產品能夠優化應用,例如特殊用途車輛(PBVs)。

現代汽車集團先進技術開發研究所的資深研究員Jongsool Park表示:“我們很高興展示未來移動市場可能成為遊戲變革者的創新思想。我們將完善這項技術,使客戶能夠以全新的方式體驗移動。”


電氣化、自動駕駛和連接技術的近期進展正在將移動產品轉變為生活空間。現代汽車和起亞公司在未來車輛架構中對空間利用的關注將進一步提升客戶價值,並為車主提供更豐富的用戶體驗。

Uni Wheel使用特殊的行星齒輪配置,包括中心的太陽齒輪,每側四個齒輪和包圍該配置的環狀齒輪。馬達產生的動力被傳輸到太陽齒輪,太陽齒輪再與齒輪進行啟動,以旋轉環狀齒輪,並連接到輪胎以驅動車輛。Uni Wheel的齒輪是互相連接形成的兩個連桿,這種多連桿機構使Uni Wheel實現了多軸運動,實現了廣泛的懸掛擺動。

與傳統使用普通CV聯軸器的驅動系統相比,在行駛在崎嶇不平的表面時,傳統驅動系統在驅動軸偏轉角度增加時會降低效率和耐久性。Uni Wheel可以在幾乎不改變效率的情況下傳輸動力,確保高耐久性和乘坐舒適性。


當結合可以根據行駛情況調整車身高度的電子氣動懸吊時,可以增加穩定車輛在崎嶇路面上的能力,或者在高速行駛時降低,以提高動力和穩定性。

通過將減速齒輪移至輪毂,Uni Wheel的高減速比提供了顯著的扭矩輸出,並允許更緊湊的電動馬達。通過獨立控制高達四個高效的電動驅動單元,Uni Wheel還允許實現前所未有的扭矩向量化,以提高動態能力並提供高水準的轉向和行駛穩定性。

Uni Wheel概念釋放了車輛內先前無法使用的空間。通過將驅動系統的許多組件移至輪毂並縮小電動馬達而不影響性能,車體內部可用空間的增加可以用作額外的貨物空間,例如更大的行李箱或「frunk」。

還可以遠離為駕駛員設計的傳統座椅佈局,為全自動駕駛時代創造新的內部佈局和設計。利用此空間來改進電池容量也可以提高行駛里程,使用戶能夠實現大型EV的行駛里程而無需增加車輛的實際尺寸。


Uni Wheel帶來的發展也將顯著增加乘客空間。EV電池通常位於車輛底部,需要提高行駛高度,這通常會減少與電池體積相當的乘客空間。然而,Uni Wheel最佳化了電池包裝,最大程度地減少了乘客空間的損失。

對於需要通過提供低、平整地板設計來最大化內部空間的PBVs來說,這將是一個寶貴的特性。Uni Wheel實現的平整地板平台允許在PBVs方面具有強大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根據預定的用途設計各種車身類型。

Uni Wheel非常靈活,易於適應各種EV,包括普通乘客和高性能EV,因為該系統可以實現傳統EV所需的相同動力傳動和減速齒輪功能。


除了各種尺寸的車輛之外,Uni Wheel還可以應用於其他類型的移動設備,例如輪椅、自行車和交付機器人。根據這些不同形式移動的要求,Uni Wheel可以按比例適應4英寸至25英寸或更大的輪胎尺寸。此外,Uni Wheel移動輪胎的旋轉軸使得可以創建可以像手扶梯一樣平穩攀升樓梯的個人移動形式。

現代汽車和起亞公司正在通過各種測試不斷驗證Uni Wheel的穩定性、效率和耐久性,以完善其開發,並將繼續通過調整減速比、升級潤滑和冷卻系統來提高其效率。現代汽車和起亞公司已經在韓國以及美國和歐洲申請並注冊了八項與Uni Wheel相關的專利。

Toyota 豐田日本國內推出「Land Cruiser 70」


豐田最近推出「Land Cruiser “70”」,售價為480萬日元。預計每月銷售基準為400輛。「Land Cruiser “70”」系列於1984年誕生,主要用於商業用途和極端惡劣環境下的重型車型。隨著此次國內再度引進,保持了「70」獨特的可靠性、耐久性和越野性能,同時進行了動力傳動、操控穩定性、設計和安全性能的升級。

動力傳動方面,搭載了2.8升直噴渦輪柴油引擎,最大輸出功率為150千瓦(204匹馬力),最大扭矩為500牛米。傳動系統採用6速自動變速器,並搭載四輪驅動(採用可拆式四輪驅動系統)。


除了傳統的梯形車架和必不可少的電動差速鎖等裝備外,還引入了車輛穩定性控制(VSC)、主動牽引力控制(A-TRC)、上坡啟動輔助控制(HAC)、下坡輔助控制(DAC)等駕駛力和制動力控制系統,實現了卓越的操控穩定性。此外,為了進一步追求舒適的乘坐感,進行了懸掛系統的改進,選擇採用6速自動變速器,保持卓越的越野性能的同時,提升了在道路上的乘坐舒適度。


在內外裝設計方面,外觀保留了「Land Cruiser “70”」獨有的輪廓,同時細節進行了更新,以符合時代潮流。內飾保留了水平結構的強烈設計和考慮越野駕駛的實用佈局,擁有簡單的操作性,適應多樣化用途,並採用高品質材料,打造出滿足車主需求的內部空間。

同時,為了考慮安全性和安心性,引入了倒車監視器和「Toyota Safety Sense」系統。Toyota Safety Sense系統包括新引入的預先碰撞安全、適應性巡航控制、行人識別等功能,既考慮了越野駕駛,也關注了停車、換檔時的安全性和安心性。這讓您即使在艱難的駕駛條件下,也能放心享受駕馭樂趣。

Lexus RZ300e 續航力達 599km!


Lexus宣布推出新款電動車型「RZ」,並新增具有599公里行駛距離的2WD版本「RZ300e」。這次部分改進的車型包括4WD版本「RZ450e version L」售價為880萬日元,以及2WD版本「RZ300e version L」售價為820萬日元。

這款新增的2WD(前輪驅動)車型「RZ300e」延續了RZ450e所提出的「The Natural」駕駛理念。與4WD版本的RZ450e一樣,該車型採用了電池電動車專用平台「e-TNGA」,實現了理想的慣性特性、輕量化和高剛性的車身素質。此外,為了堅持RZ的駕駛理念,他們特別為2WD版本開發了新的後懸掛組件。新加入的2WD車型「RZ300e」搭載最大功率150千瓦(203.9匹馬力)、最大扭矩266牛米,並裝有總電力為71.4千瓦時的電池。


為提升駕馭舒適性,他們專為2WD版本開發了能夠抑制噪音和令人不快的振動的後懸掛組件。同時,他們對2WD版本進行了適當的設置,包括彈簧、穩定杆和減震器。由於車輛重量減輕約100公斤,相較於RZ450e,實現了更輕快和線性的車輛操控。在驅動前輪的變頻器中,採用了功耗較低的碳化矽(SiC)元件,實現了599公里的行駛距離(WLTC模式:裝有18英寸輪胎的車輛)。

這次RZ的部分改進還包括在電動車專用大容量電池中採用電池急速升溫系統。通過改進將空調加熱器的熱量傳遞到車輛地板下的電池,最小化熱能損失,迅速提高電池在低溫環境下的溫度,實現了充電速度的提升。這有助於縮短低溫環境下的快速充電時間,提高了用戶的使用便利性。

此外,Lexus還宣布將在包括中南美在內的9個國家和地區推出RZ,並通過將RZ300e納入RZ系列,進一步推動基於電池電動車的品牌變革,以滿足用戶多樣的需求。

許建德第二次獲 GT 歐洲耐力賽年度錦標


對於香港車手許建德(Jonathan)而言,2023年的賽季肯定是非凡的一年。這名香港賽車運動員於上週末出席於倫敦舉行的 2023 SRO Motorsport Group Awards 的年度頒獎禮,正式從大會手上接過本年度的 GT 世界挑戰賽歐洲賽耐力賽銅盃車手總冠軍的獎盃。許建德與他的兩名隊友,英國車手 Chris Froggatt 及意大利車手 Eddie Cheever III ,與他們三人所屬的 Sky Tempesta Racing 車隊於今年的賽季共 5 站比賽中,4 次取得三甲名次,表現可謂非常出色。 該名港將現時亦在另一項由 SRO 所舉辦的世界巡迴賽的車手榜上領先,於下月初將進行最後一站比賽的洲際 GT 挑戰賽(Intercontinental GT Challenge,IGTC),許建德正以 11 分在該項賽事的獨立盃車手榜帶出。Jonathan 希望奪得此項大賽錦標以完結他精彩的 2023 年賽季,他將續與兩名合作無間的隊友並聯同謝榮鍵(Kevin),以四人組合駕駛 93 號的麥拿侖 720S GT3 Evo 戰車,出戰在亞斯碼頭賽道(Yas Marina Circuit)上舉行的本賽季 IGTC 最終戰,阿聯酋海灣 12 小時耐力賽(Gulf 12 Hours)。

Gulf 12 Hours
Abu Dhabi
許建德、Chris Froggatt 和 Eddie Cheever III 這個強大的三人組合,於 GT 歐洲耐力賽的冠軍賽季上已充分證明他們非一般的實力。在競爭激烈的該項賽事中,他們在合共 5 站的比賽中,成功在當中的 4 站打入前三登上頒獎台,最終他們以 4 分的優勢成功拿下年度錦標。他們在這個奪冠賽季的最重要一仗,是在艱苦的比利時斯帕 24 小時耐力賽(Spa 24 Hours)中獲得銅盃季軍,這三人在該仗上儘管面對多次的技術問題,但車手們仍堅持不懈逐一拆解,最終逆轉劣勢並成功登上銅盃榜首佔得先機,成為贏得年度錦標的關鍵一戰。Jonathan 在整個賽季中展示出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這種高水準的表現完全是建基於車手過人的體力和心理質素。由此可見,這位香港車手的成功絕非僥倖。


迄今為止,許建德在 2023 年的 IGTC 賽季中的發揮極為理想,分別在澳洲巴瑟斯特 12 小時耐力賽、比利時斯帕 24 小時耐力賽,以及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 8 小時耐力賽中均成功登上領獎台。他目前在 IGTC 獨立盃車手榜上領先 11 分,賽季最後一站將於 12 月 8 至 10 日在阿布扎比舉行。Jonathan 對這場冠軍爭奪戰充滿信心,他在今年賽季中與車隊一起展示出極具競爭力的速度,再加上他曾在去屆的同一站比賽上獲得 Pro-Am 組別季軍,更增添他的爭勝信心。這名港將渴望奪得第二項錦標來結束今年賽季,目前已在全力備戰,為出戰這場於中東地區舉行的決定性 12 小時耐力賽作好最充分準備。曾與許建德合作出賽的另一本土戰將謝榮鍵(Kevin)也將加入出賽陣容上,Kevin 今年亦與 Sky Tempesta Racing 一起在本季的英國 GT 錦標賽上大放異彩,與 Chris Froggatt 一起榮獲所屬組別年度亞軍,有此子加盟他們勢必如虎添翼。


許建德是首位奪得歐洲大賽冠軍的香港賽車運動員,他於 2021 年贏得 GT 歐洲耐力賽歐洲賽 Pro-Am 組別車手總冠軍,是該項歐洲大賽歷史上唯一一位獲得此殊榮的香港車手。Jonathan 期望繼續代表香港征戰世界各地的 GT 錦標賽,並與全球最頂尖的好手角逐,吸取經驗增強他的實力。許建德參加的阿聯酋海灣 12 小時耐力賽將透過 SRO 官方網站以及 YouTube 頻道進行直播。

許建德 | 93號 Sky Tempesta Racing 麥拿侖 720S GT3 Evo 車手
「這是一個漫長的賽季,我期待取得更好成績來結束這一年。在贏得 GT 歐洲耐力賽銅盃後,我的目標是要贏得 IGTC 獨立盃冠軍;如果我們能像去年一樣,成功在這場12小時的比賽中取得三甲名次,那麼就足以獲得這個冠軍。能夠在同一年內贏得兩項大賽冠軍絕對是我夢寐以求的事。」

Goodyear 電動車輪胎將加入「ev」標誌


近年電動車興起,各輪胎廠都推出相關產品,以提升車主駕駛體驗。Goodyear 宣布在 2024 年推出 EV-Ready 標誌在輪胎上,為消費者更加易識別。當中包括 AM 輪胎,它們都適合 BEV 或 PHEV 等車型。輪胎上會印有 ev 加剔號標誌,相當易認。新款 EV 胎都針對靜音性、載重性能和慳電表現設計,為駕駛里程愈來愈多的電動車車主帶來更好用更安全的輪胎。

避免購買水浸車!潛在隱患影響駕駛體驗


香港夏季的豪雨帶來的洪水可能對車輛造成嚴重的水浸風險。然而,購買水浸車可能意味著未來可能的損害和安全隱患。這篇專題將深入探討水浸對引擎機件、電子部分、安全部分和日常使用的潛在影響,以提醒消費者謹慎選擇,避免購買可能存在潛在風險的車輛。

引擎機件
水浸對車輛引擎的損害可能比我們所見更為嚴重。即便車輛在水中停留的時間很短,引擎內部很快會出現生銹,潤滑系統影響,進而影響引擎性能。水份會引起引擎內部的生鏽,影響深遠,這是一種隱藏的損害。應注意的是,即便短時間的水浸也可能導致引擎的潛在問題,這些問題可能在購買後才顯現。購買者在購車前應該進行仔細的引擎檢查,以確保引擎運作正常,並尋求專業的檢測服務,以防止未來的損害。

電子部份
車輛的電子系統對水分非常敏感。即便是輕微的水浸也可能導致電子系統的故障。這可能包括控制單元、感應器、儀表板和娛樂系統。購買水浸車後,常見的問題可能包括無法正確讀取車速、引擎燈或ABS燈的故障。這些問題可能對駕駛安全造成潛在風險。在購買車輛前,應該進行仔細的電子檢查,確保所有系統正常運作。

安全部份
水浸可能對車輛的安全性造成衝擊。煞車系統和懸掛系統可能因為水浸而受損,這可能影響行車安全性能。購買者應該定期檢查車輛的煞車系統,並尋求專業的檢測,以確保所有安全系統正常運作。這包括煞車片和煞車盤的檢查,以及懸掛系統的檢查,確保避震器和彈簧沒有損壞。

水浸車影響日常使用
即使經過修復,水浸可能在日常駕駛中引起問題。車輛可能出現電器問題、引擎啟動困難、隨時死火、甚至是漏水。這些問題可能對車輛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產生負面影響。購買者應該注意定期檢查車輛,特別是在潮濕的季節,以及在發現問題時及時進行修復,以避免進一步的損害。

購車建議
在購買車輛時,應該謹慎選擇,特別是在暴雨季節。辨識水浸車的方法包括檢查車輛內部和外部的跡象,例如濕漉漉的地毯、發霉的氣味。此外,建議在購車前進行專業檢查,以確保車輛沒有潛在的水浸問題。這可以通過尋求資深的車輛檢測專家進行全面檢查,以保證購買的車輛符合安全和性能標準。

購買水浸車可能帶來未來的損害和安全風險。消費者應該謹慎選擇,定期檢查車輛,確保所有系統正常運作。無論是新車還是二手車,都需要消費者的謹慎判斷,以確保車輛的長期可靠性和安全性。

Tesla Cybertruck 現身陳列室


Tesla 電動農夫車 Cybertruck 突然在陳列室出現,成功吸引大批觀眾。早前在美國各地的陳列室已經有展示早期的 Cybertruck 車輛。當時,只有兩家店鋪有展出,但預測到在未來幾天內將有更多店鋪參與。不到一個星期,Cybertruck 已經出現在北美十多家 Tesla 陳列室。Tesla 可能試圖利用 Cybertruck 即將推出的關注度,吸引更多人進入陳列室,希望這種關注能夠轉化為對 Tesla 現有車款的關注。如果這是他們的目的,那麼它確實取得了成功。在 Tesla 展示 Cybertruck 的陳列室,人群熙攘,熱鬧非凡。目前還難以斷定這是否有助於 Tesla 在季末實現銷售,但毫無疑問,它成功地吸引了大批人進入展廳。Tesla 可能會繼續在店鋪中展示 Cybertruck,讓有心預訂新車的車主有機會親身體驗這款電動農夫車,試圖在 11 月 30 日的正式推出後,將他們轉化為實際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