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 C
Hong Kong
Tuesday, April 29, 2025
主頁 博客 頁面 8

中電源動 x 領展推動香港商用電動車發展


香港電動車發展正步入新時代,特別是在公共交通和商用車領域。為配合香港特區政府《公共巴士和的士綠色轉型路線圖》的目標,中電源動集團(CLPe)聯手領展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領展),積極推動電動車充電基建,重點發展快充及超快充電網絡,讓的士、客貨車及豪華客車等商用電動車擁有更便捷的充電方案。

電動的士新時代 充電服務覆蓋全港
政府計劃於2027年底前投入約3,000輛電動的士,而中電源動正為此作好準備。他們已與五間獲發牌的的士車隊,包括Big Boss Taxi Company Limited、CMG Fleet Management Limited、新科發展(國際)有限公司、星群的士服務有限公司及泰和管理有限公司洽談,提供度身訂造的充電方案,確保電動的士可以更高效地運作。

目前,中電源動已在黃大仙、觀塘、將軍澳、青衣及沙田等地設立超過100個充電位,並計劃在2025年內擴展至250個,進一步覆蓋柴灣、深水埗、元朗及東涌等地區。當中,大部分充電站設於領展旗下停車場,方便商用車輛充電及停泊。


智能充電平台 全方位管理車隊
為進一步提升充電效率,中電源動推出「CLPe Charging」手機應用程式及車隊網上管理平台,讓商業客戶可以透過手機即時查詢充電站位置、監察充電進度、查閱充電紀錄及支付費用。而車隊管理平台則讓車主及營運商可隨時掌握旗下車輛的充電數據及費用支出,大大提升管理效能。

車隊與市場反應
多間車隊對這項合作計劃表示歡迎。Big Boss Taxi Company Limited首席營運官趙晉豪指出,充電站的位置選擇貼合司機需求,附近有完善配套設施,讓司機在充電期間能夠稍作休息或用餐。而星群的士服務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鄭敏怡則表示,超過九成的車隊已轉為電動車,因此能夠透過網上平台即時管理充電需求及成本,對於營運來說極具幫助。


領展全力支持 智慧城市發展
領展香港物業及停車場管理董事總經理黎漢明表示,領展一直致力推動香港的智慧城市發展,這次與中電源動合作,將會為不同類型的電動車用戶帶來更優質的充電體驗,進一步推動電動車的普及化。


香港的電動車發展進入關鍵時刻,尤其在商用車領域,充電基建是否完善將直接影響行業發展速度。從這次合作可見,商界已開始積極佈局,以應對未來綠色運輸的需求。不過,要真正推動商用電動車的普及,除了充電設施外,政府的配套政策、業界的適應能力,以及消費者的接受程度亦是關鍵因素。未來數年,這場「充電革命」能否成功,將直接影響香港可持續發展的進程!

30 年傳奇再進化!Mercedes-Benz Sprinter 見證全球運輸革命


30年前,Mercedes-Benz推出了一款改變歷史的輕型商用車——Sprinter。這款於1995年面世的車型,迅速成為市場標竿,並帶動整個輕型商用車市場的發展。時至今日,Sprinter的全球銷量即將突破500萬輛,繼續為世界各地的貿易、物流及服務業提供高效、安全、創新的運輸解決方案。Sprinter不僅是運輸業界的可靠夥伴,其三十年的演變更見證了汽車技術的飛躍。Sprinter的設計靈活多變,能夠應用於救護車、警車、市政車隊,甚至是高端露營車。近年來,Mercedes-Benz更推出零排放的eSprinter,以迎合全球環保潮流,提供更可持續的運輸選擇。


目前,每兩輛Mercedes-Benz輕型商用車之中,就有一輛是Sprinter。這款車型在四個不同地點生產,銷售範圍涵蓋超過130個市場,並且在歐洲市場中佔據領導地位,最大載重量可達5.5噸。自2019年推出電動版eSprinter後,它更成為物流和商業運輸業者的低碳新選擇。

Sprinter之所以能夠在全球市場屹立不倒,不僅是因為其耐用性,更在於Mercedes-Benz對於技術創新的堅持。無論是智能科技、安全系統還是動力選擇,Sprinter總是能夠滿足市場對高效運輸的需求。未來,隨著智能駕駛技術與電動車技術的進一步發展,Sprinter將繼續成為全球物流運輸的領航者。


Sprinter的成功絕非偶然,30年來它從傳統柴油車演進至電動版本,展現出汽車工業的變遷。對於物流和運輸業來說,一輛可靠、靈活且擁有強大載重能力的商用車是關鍵,而Sprinter正正滿足了這些條件。未來,電動車市場將持續擴張,eSprinter能否在這股浪潮中穩佔一席,將會是Mercedes-Benz需要面對的挑戰之一。不過,從過去30年的市場表現來看,Sprinter的地位依然穩固,甚至可能繼續引領行業發展。

Hyundai INSTEROID 正式登場!遊戲風格概念車於首爾亮相


Hyundai 繼續挑戰汽車設計界限,於韓國首爾正式發表 INSTEROID 概念車。這款極具未來感的車型融合遊戲元素與高度客製化設計,旨在吸引新世代駕駛者,並重新定義電動車的運動性能與駕駛體驗。

INSTEROID 源自 Hyundai INSTER 純電 SUV,這款都市小型 SUV 於去年推出後迅速成為全球熱賣車型,甚至入選 2025 年世界年度風雲車(World Car of the Year) 最終三強。INSTEROID 以此為基礎,進一步探索 「如果?」的可能性,打造更激進、更具個性的未來概念車。


INSTEROID 由 Hyundai 歐洲設計團隊秘密打造,其名稱融合了 INSTER(車系名稱)與 STEROID(類固醇,象徵力量與速度),展現出這款車的狂野個性與強悍造型。這不僅是對 INSTER CROSS(越野版)的進一步延伸,更是 Hyundai 在電動運動車領域上的一次大膽挑戰。


遊戲概念化設計!運動風格搭配創新材質
INSTEROID 以更寬、更低的車身展現賽道風格,並配備 專屬擴寬輪拱、尾翼、擴散器與空氣導流設計,提升空氣動力效能。內裝則採用 極簡賽車風格座艙,搭載 桶型賽車座椅、全車防滾籠與賽道專用儀表,營造沉浸式駕駛體驗。

更特別的是,INSTEROID 內建「Drift Mode」漂移模式,讓駕駛可以輕鬆享受電動車的操控樂趣。車內還設有 Beat House 音響系統 和 Message Grid 訊息顯示模組,讓駕駛能夠透過燈光與音效與車輛互動,提升駕馭樂趣。

外觀方面,INSTEROID 以 霧面白色車身 為主調,並以 亮橙色點綴,形成強烈視覺對比。此外,Hyundai 亦致力於 永續材質應用,車內座椅選用 3D 編織回收紗線 製成,透過 一體成型設計 降低材料浪費。


INSTEROID 登陸首爾車展,進軍遊戲世界
INSTEROID 於 4 月 1 日 在韓國首爾 Peaches D8NE 文化空間舉行首發活動,現場邀請媒體與內容創作者共襄盛舉,並舉辦 「Night Garage Party」 私人派對,打造沉浸式體驗。這款概念車將於 4 月 3 日至 13 日 在 首爾車展(Seoul Mobility Show) 展出,讓公眾近距離感受其魅力。

此外,Hyundai 也積極拓展遊戲產業合作,特別推出 INSTEROID 專屬電玩遊戲,玩家將能在遊戲中駕駛 INSTER,並透過收集「類固醇(Steroid)」道具來進化成 INSTEROID。此外,INSTEROID 也將登場於 「Kartrider Rush+」,成為遊戲中的 強力賽車角色。

這次的 INSTEROID 亮相,不僅提升 Hyundai 品牌年輕化形象,也進一步加深 INSTER 車系 在市場上的關注度。Hyundai 計劃在 2025 年擴大 INSTER 銷售版圖,進軍 亞太、中東、中南美洲市場,讓更多消費者感受到這款都市純電 SUV 的獨特魅力。

向經典致敬!Red Bull Racing 日本 GP 以 Honda RA272 特別塗裝登場


本週即將舉行的 2025 年 F1 日本大獎賽(Suzuka),Oracle Red Bull Racing 宣布將以特別塗裝亮相,以紀念 Honda 在 F1 賽場上的輝煌歷史。這次特別塗裝靈感來自 1965 年 RA272 戰車,該車當年在 F1 賽場奪下 Honda 首場勝利,至今已屆滿 60 週年。


致敬 Honda RA272 經典設計
Red Bull Racing 與技術夥伴 Honda Racing Corporation(HRC) 共同策劃這次特別塗裝,並應用於 RB21 賽車,以象徵雙方自 2018 年以來的深厚合作關係。RB21 的塗裝將重現 RA272 的經典日之丸設計,車頭將印有醒目的 Honda “H” 標誌,車側則是簡潔的 Honda 經典字樣,充分展現賽車的純粹與歷史意義。

不僅如此,Honda 另一支由 RB 動力技術支持的車隊 Visa Cash App Racing Bulls(VCARB) 也會在 VCARB02 賽車上展示 60 週年紀念標誌,進一步彰顯 Honda 在 F1 的輝煌歷史。


特別塗裝展示與日本 GP 賽事資訊
這輛換上特別塗裝的 RB21 也將於 F1 TOKYO FAN FESTIVAL(東京御台場) 中展出,時間為 4 月 2 日,以及 4 月 4 日至 6 日,讓日本車迷能近距離欣賞這款向傳奇致敬的賽車。

2025 年 F1 Lenovo 日本大獎賽 將於 4 月 4 日至 6 日 在 鈴鹿賽道 舉行,Honda 也將持續為 Red Bull Racing 提供動力單元(PU)技術支援,力求再創佳績。


Red Bull x Honda:傳奇合作再創高峰
自 2018 年 Honda 與 Red Bull Racing 合作以來,雙方聯手締造多場傳奇戰役,包括 2021 年 Max Verstappen 逆襲奪冠,助 Honda 時隔 30 年再奪 F1 世界冠軍,以及 2023 年 Red Bull Racing 於 22 場比賽中豪取 21 場勝利,成為 F1 史上最具統治力的車隊之一。此外,2024 賽季 Max Verstappen 也成功奪下 四連冠,進一步鞏固 Red Bull Racing 及 Honda 在 F1 的王者地位。


2025 年將是 Honda 與 Red Bull Racing 合作的最後一年,這次的特別塗裝不僅是向過去 8 年合作歲月的致敬,也為雙方合作畫下最具意義的一筆。這場日本 GP,不僅是一場比賽,更是一場象徵傳承與榮耀的賽事,Red Bull Racing 能否在這場特別的週末再創歷史,值得全球車迷期待!

Alfa Romeo Junior 小電車大性格


車細得來有性格,有誰不喜歡呢?自己擁有的,可向人展示品味,看著人家駛在路上,作為路人也心曠神怡。繼承 Giulietta 和 Mito 重返小車市場的 Alfa Romeo Junior,你看,前前後後任何角度都很好看,對不?它亦再次印證我們多年觀察所得,就是車越是細,越有設計感這說法。

由設計和調校 Giulia GTA 操控的同一班底製作的 Junior,廠方稱它的賣點是憑著新的設計語言來吸引新一代用家、有同級最佳的駕駛動態和直接軚感,以及同類小型電動車最輕的重量。


Junior 原本取名 Milano,以紀念 Alfa Romeo 1910 年在Milan成立,但意大利政府認為以城市名為汽車命名並不合法(我們心想:那法拉利 Roma、Maranello、Fiorano 呢?Anyway…),廠方被迫妥協之後改叫它 Junior。車系原廠有 136 匹 Ibrida 混能和純電型號,電動款有 240 匹的頂級 Veloce 和香港賣的 156 匹 Elettrica 兩個輸出版本。


外形像部高半級斜尾房車的 Junior,4.17 米的車身長度大概等如 Lexus LBX、Volvo EX30 這類細車般大小,有短外懸、大輪拱身形線條,「啄」起的斬尾設計乃仿效 60 年代的 Giulia TZ,「有設計」的 C 柱在黑色裝飾的坑紋內有 Alfa「蛇」圖案,車身面積/吸睛點比例很高。車子重量有 1,545kg,翻查一下其同類,Volvo EX30 有 1,765-1,885kg,smart #1 有 1,900kg,MINI Aceman E 有 1,645/1,720kg,雖未至於很輕,但確實比人輕上一截。

繼續有關它的重要數據:前輪驅動的 Junior,有 156 匹/260 牛頓米輸出。電池容量 54kWh,行城市續航距 592km,綜合續航距 410km;用 100kW DC 快速充電 27 分鐘可由 10% 充至 80%,11kW AC 掛牆盒充電,0-100% 需 5 小時 45 分鐘;電池有 8 年/160,000 km 保養。測試的一部 Launch Edition,「一換一」售價 $359,800,比國產的 EX30 和 smart #1 貴,但有紅/白/綠色國旗身世,怎也值多一點吧!代理另有一部 $429,800 的 Sport Edition,有猄皮軚盤和車廂裝飾、Sabelt 前座、全景天窗、黑車頂雙色車身、「Progresso Scudetto」專用鬼面罩、車身同顏色門手柄、啞黑車身裝飾。


作為一部高半級的小房車,Junior 也有高半級的坐姿、視野和乘坐感覺。錶板由 Alfa 傳統的「望遠鏡」形儀錶盒、微微傾向司機的中台屏幕、高企的中橋組成。黑底/綠字的大屏幕有動力流程、耗電量看,其他都是功能上的設定:安全系統有前撞警示和自動剎車、Lane Keep Assist 離線扭軚輔助、昏睡警示,盲點有車和開門有車時不會「嘟嘟」警示;前座有暖氣;有 7、8 款大路顏色的氣氛燈,只有沿著中橋兩側、儀錶盒外框和以「四葉草」設計的左右冷氣風口的圓鈕設有光條,未有很幻化的光效;可開關的 Active Sport Sound 在踩電時可播出「嗚…嗚…」聲。儀錶盒內的圓形儀錶,一邊是速度,另一邊是電錶,轉換反應模式時只有指針變藍變紅,想它有較多圖案的變化來攪攪科幻氣氛,中間可撳出大屏幕也有的耗電量和動力流程圖。作為細車一部,後座空間可預期地闊落不到哪裏,中橋的膠盒也沒有甚麼玩,行李箱也是看落不大,但廠說其 400L 容量是同類最大。

Junior 一如其他單摩打電動車,加速不算快,就是踩電扭去那樣。Alfa D.N.A.系統有加快踩電反應和加重軚盤的 Dynamic、等於Comfort 的 Natural 和慳電的 Advanced Efficiency,沒有自訂模式,亦沒有拖慢充電控制,只有落斜B波可當拖慢用,但用時要屈著手臂在看不見的情況下從中橋的波段制來回撳 D、B 波,不是易用。操控反應一如高身房車,在柔軟拋浮的懸掛反應下有電池「贅吓贅吓」的牽扯,感覺並不是跑格的硬淨,推入彎時亦不難響胎。所說的直接軚感只在於軚盤比例快,軚感是傳統頭驅汽車的感覺,就像 Tonale 那樣。作為 Alfa 新一代細車的 Junior,車子的設備不多,駕駛和乘坐感覺是高身小房車的舒逸,再有一個很吸引的外形。


為何選擇 Alfa Romeo Junior?
近年市場上充斥著各式各樣的中國國產電動車,無論規格、續航甚至價格,都讓人眼花繚亂。但當你細心思考買車的意義時,Alfa Romeo Junior 會帶來完全不同的體驗。

首先,Junior 並非單純的「代步工具」,而是一款帶有歐洲工藝美學、品牌歷史和駕駛樂趣的電動小房車。其獨特的設計語言,從「啄」起的斬尾到標誌性的「3 個 C」頭燈,車身每個細節都散發著 Alfa Romeo 的經典元素,這種風格與個性,並非一般國產車能夠模仿。最重要的是,這輛來自意大利的電動小房車,提供的是一種品味上的選擇。當市場充滿著千篇一律、模組化設計的中國電動車,Junior 的獨特性成為最大亮點。選擇它,不單是擁有一部交通工具,更是為自己的品味與個性作出宣言。


錶板由Alfa傳統的「望遠鏡」形儀錶盒、微微傾向司機的中台屏幕、高企的中橋組成。


Junior 一如其他單摩打電動車,加速不算快,就是踩電扭去那樣。


前輪驅動的Junior,有156匹/260牛頓米輸出。電池容量54 kWh,綜合續航距410 km。


「啄」起的斬尾設計乃仿效 60 年代的 Giulia TZ。


外形像部高半級斜尾房車的 Junior,4.17 米的車身長度大概等如 Lexus LBX、Volvo EX 30 這類細車般大小。


車子沒有拖慢充電控制,只有落斜 B 波可當拖慢用,但用時要屈著手臂在看不見的情況下從中橋的波段制來回禁撳 D、B 波,不是易用。


Alfa D.N.A.系統有加快踩電反應和加重軚盤的 Dynamic、等於 Comfort 的 Natural 和慳電的 Advanced Efficiency,沒有自訂模式。


氣氛燈只有沿著中橋兩側、儀錶盒外框和以「四葉草」設計的左右冷氣風口的圓鈕設有光條,未有很幻化的光效。


黑底/綠字的大屏幕有動力流程、耗電量看,其他都是功能上的設定。


安全系統有前撞警示和自動剎車、Lane Keep Assist 離線扭軚輔助、昏睡警示,盲點有車和開門有車時不會「嘟嘟」警示。


所說的直接軚感只在於軚盤比例快,軚感是傳統頭驅汽車的感覺,就像 Tonale 那樣。


可開關的 Active Sport Sound 在踩電時可播出「嗚…嗚…」聲。


「有設計」的 C 柱在黑色裝飾的坑紋內有 Alfa「蛇」圖案,車身面積/吸睛點比例很高。


行李箱看落不大,但廠說其 400L 容量是同類最大。


作為細車一部,後座空間可預期地闊落不到那裏,中橋的膠盒也沒有甚麼玩。

基本規格
動力單元:前置摩打
電池容量:54 kWh
最大馬力:115 kW(156 匹)
最大扭力:260 牛頓米
續航距離:410 公里
體積:4,173 X 1,808 X 1,535mm
重量:1,545 kg

詳盡規格表

售價:「一換一」售價:HK$359,800
網址:http://www.alfaromeo.com.hk/
查詢:3911 1931(Azzurri Automobile Limited)

文、攝:James Chan
編:Teddy Leung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Volvo 用 AI 和虛擬世界極速訓練駕駛輔助系統預測危險場景


Volvo 正利用 AI 生成的擬真虛擬世界 來強化 駕駛輔助系統(ADAS) 的開發,藉此提升車輛安全性。透過新技術,Volvo 能夠重建各種交通事件,並在虛擬環境中模擬不同變數,讓安全軟件在極端情境下進行測試,進一步減少道路事故的發生。

AI 分析事故數據,重現並測試罕見風險場景
Volvo 新車上的 先進傳感器 能夠記錄緊急煞車、急轉彎或駕駛員手動介入等事件,這些數據經 AI 運算 重新建模,並透過 Gaussian Splatting 技術轉化為 超高擬真的 3D 交通場景。

這項技術能讓開發人員在虛擬環境中 增減道路使用者、改變交通流量與障礙物行為,並模擬各種事故發生的可能性。這使得 Volvo 的安全系統可以在無法預測的「極端情境(Edge Cases)」下進行測試,而這些情境在現實世界中可能需要 數個月 才能累積足夠數據,如今只需 幾天 即可完成。

Volvo 全球軟件工程主管 Alwin Bakkenes 表示:「我們已經擁有數百萬筆『未曾發生』的事故數據,這些數據讓我們得以訓練 AI 安全系統。透過 Gaussian Splatting,我們能將一個極端案例擴展成數千種變化,並進行 AI 訓練與驗證,這讓我們的測試規模前所未有地擴展,甚至可以在真實世界發生事故前,預先捕捉風險。」

AI 虛擬測試 + 實體測試,提升安全系統開發效率
虛擬環境提供了一個 安全、可擴展且具成本效益 的測試平台,Volvo 與旗下 AI 軟件公司 Zenseact 合作開發這項技術,並將其納入 Volvo 的安全研發流程。該項目也是瑞典頂尖大學 博士研究計劃(WASP 計畫) 的一部分,該計畫探索 神經渲染技術(Neural Rendering) 如何融入未來的汽車安全技術。


Volvo 的安全傳承:從實地測量到 AI 預測
早在 1970 年代,Volvo 便開始利用數據提升車輛安全性。當時的 Volvo 安全研究團隊 會親自到事故現場,透過測量煞車痕跡與撞擊點,收集關鍵數據,進而開發了 Whiplash Injury Protection(鞭甩保護系統) 及 Side Impact Protection(側面撞擊保護系統) 等安全創新。如今,隨著 AI 技術發展,Volvo 能夠利用 虛擬測試技術,在事故發生前便掌握關鍵數據,進一步提升車輛的安全性。

NVIDIA AI 超算平台,強化 Volvo 未來智能安全
Volvo 之所以能夠利用 Gaussian Splatting 技術,得益於其與 NVIDIA 的深入合作。新一代 Volvo 純電車型 採用 NVIDIA 加速運算技術,能夠更精準地收集車內外數據,並透過 NVIDIA DGX AI 超算平台 進行數據分析與安全模型訓練,加速 AI 自主學習,進一步提升安全輔助系統的效能。此外,Volvo 與 Zenseact 共同投資設立 北歐最大數據中心之一,用於處理 AI 訓練與大數據運算,進一步推動未來汽車安全技術發展。

AI + 虛擬測試,汽車安全技術的下一步?
過去,汽車安全系統的開發需要長時間累積實際道路測試數據,如今 AI 技術的進步讓 虛擬測試成為可能。透過 AI 模擬技術,Volvo 能夠在 無風險、低成本 的情境下,測試千百種罕見的事故情境,這對提升自動駕駛與駕駛輔助系統的安全性至關重要。

雖然 AI 測試技術仍在發展,但 Volvo 此次的技術突破,無疑為 汽車安全領域開啟全新篇章。未來,當 AI 模型更加成熟,汽車不僅能 預測事故風險,甚至能 在事故發生前主動避險,這將徹底改變道路安全的遊戲規則!

廣汽 AION V 登陸香港!400V 快充 + 600 公里續航


廣汽集團正式發布全新 SUV — AION V,正式進軍香港市場!AION V 以硬朗新穎的外觀設計亮相,搭載 400V 快充技術及彈匣電池 2.0,續航力高達 602 公里,實力超越同級對手。廣汽宣布 AION V 提供 Premium 及 Luxury 兩個版本,零售價分別為 218,000 港元及 238,000 港元,早鳥期內訂購更可享高達 10,000 港元折扣。


AION V 內裝豪華,前排座椅支援電暖、通風及按摩功能,後排座椅椅背更可調節至 20°,大大提升舒適度。車廂更配備聲學隔音玻璃,帶來更寧靜的駕乘體驗。此外,新車採用業界首創的三層超大尾箱設計,並內建車載冰箱,方便長途駕駛時存放飲品及食物,令旅途更寫意。


在安全方面,AION V 以全方位防護作賣點,配備前排中置氣袋,有效防止主副駕駛碰撞,而 2.3 米超長車廂兩側更設有特別設計的氣囊,確保後排乘客,尤其是兒童的安全。這些設計無疑將 AION V 的安全標準推至新高度。AION V 採用極高效能電機,能瞬間輸出 221hp 最大馬力,兼顧性能與續航。同時,它搭載目前最安全的彈匣電池 2.0,並支援 400V 快充技術,只需 16 分鐘即可將電量從 30% 充至 80%,大幅減少充電等待時間,讓日常使用更方便。


AION V 擁有同級最長的軸距,帶來寬敞的 1,040mm 後排腿部空間,延續 AION 一貫的超大後座設計。此外,新車還搭載智能四音區語音識別系統,可精準辨識不同座位乘客的指令,讓每位乘客都能享受個性化娛樂及車內功能控制,科技感十足。


AION V 以豪華內裝、超長續航及強勁性能,打破市場對純電 SUV 的既有印象。400V 快充技術進一步提升電車的實用性,而貼心的安全與智能科技配置,亦讓 AION V 成為一款具競爭力的新能源 SUV。隨著電動車市場持續升溫,AION V 能否在香港站穩陣腳,挑戰主流品牌?這將會是電車市場的一場好戲!

NIO 與寧德時代聯手!打造全球最強電池交換網絡


NIO(蔚來)與全球最大電池製造商 寧德時代(CATL) 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推動 電池交換技術標準化,並計劃建立全球最大規模、最先進的新能源車電池交換網絡。這項合作涵蓋技術研發、資本合作、商業模式拓展,將加速電池交換技術的普及,為電動車市場帶來革命性變革。

根據協議,寧德時代將投資高達 25 億人民幣 至 NIO Power,這不僅是資本層面的合作,更是雙方在技術、管理、標準制定等多方面的深度融合。NIO 創辦人 李斌 及 CATL 創辦人 曾毓群 均親自出席簽約儀式,顯示此合作對雙方戰略發展的重要性。CATL 將為 NIO 提供技術支援,並將旗下 Choco-Swap 技術標準 引入 NIO 的 Firefly(萤火虫)品牌,未來雙方的電池交換網絡將實現 並行運作,讓電動車用戶擁有更高效、無縫的換電體驗。

雙方將共同推動 電池交換技術國家標準 的制定,讓各品牌與車型之間的電池兼容性更高,從而提升換電模式的市場接受度。這將有助於提升新能源車的價值,降低電池更換成本,提高充電效率,並建立 完整電池生命周期管理,涵蓋研發、交換、回收等環節。寧德時代董事長 曾毓群 表示:「這次合作標誌著換電行業進入全新階段。透過並行運作的換電網絡,我們將建構一個 智能能源生態系統,讓每顆電池的價值最大化,為全球用戶提供 更安全、更高效、更可持續 的電動出行解決方案。」

目前,NIO 擁有 全中國最多的充電與換電站,截至 2024 年,已建成 3,172 座 Power Swap Stations,覆蓋 超過 700 個城市,其中約 1,000 座 位於高速公路沿線。NIO 計劃進一步擴展,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換電站將覆蓋 中國 14 個省級行政區的 1,200 個區縣,包括 北京、上海、廣東 等重點地區。而到了 2025 年底,NIO 的換電網絡將進一步擴展至 27 個省級行政區,覆蓋 2,300 多個區縣,成為全球最大電池交換基礎設施網絡之一。

為進一步推動換電模式普及,NIO 已經與 長安汽車、吉利控股、奇瑞汽車、江淮集團、廣汽集團、一汽集團、Lotus 等主要汽車品牌達成多層次合作,共同推動換電技術標準化,提升電動車市場競爭力。NIO 創辦人 李斌 表示:「NIO 長期致力於推動『可充、可換、可升級』的電池解決方案,這次與 CATL 的深度合作,將讓換電技術成為新能源市場的重要選項,加速汽車行業向 綠色低碳發展 邁進。」

換電模式與快充模式,誰能成為未來主流? 目前,換電技術仍主要由 NIO、CATL 及部分中國品牌 推動,而 特斯拉、比亞迪 等則更傾向快充模式。但隨著 NIO 與 CATL 加速推廣標準化換電技術,未來 換電是否能成為全球主流模式,將取決於各國政策與消費者接受度。對於用戶來說,換電與快充能否並存? 這可能才是電動車市場未來真正的發展方向!

Mercedes-Benz 經典賽車輝煌歷史:130 年賽道傳奇與里程碑回顧


作為全球歷史最悠久的汽車製造商,Mercedes-Benz 在賽車運動中擁有超過 130 年輝煌歷史,從 Formula 1 到拉力賽,締造無數傳奇時刻。以下是Mercedes-Benz賽車運動的重要里程碑,見證這個品牌在賽道上的輝煌時刻。


2010年:Mercedes GP PETRONAS F1 車隊誕生(15週年)
2010年 3月14日,Mercedes GP PETRONAS F1 車隊正式登場,並於 巴林站 完成首場比賽。這標誌著Mercedes-Benz自1950年代後首次以 廠隊 身份重返Formula 1,車手陣容包括 七屆世界冠軍 Michael Schumacher 及 Nico Rosberg。2014年起,Mercedes-AMG PETRONAS F1 進入最成功時期,拿下 7 座車手冠軍(Hamilton 6次、Rosberg 1次)及 8 座車隊冠軍,締造F1歷史最長的統治時期之一。

2025賽季,George Russell 與 Kimi Antonelli 在澳洲站奪得季軍及殿軍,展現車隊強勢競爭力。而2024年車隊供應引擎的 McLaren 亦奪得車隊總冠軍,延續Mercedes-Benz在F1的輝煌傳承。


1995年:McLaren-Mercedes 合作啟動(30週年)
1995年 4月17日,Mika Häkkinen 駕駛 McLaren-Mercedes MP4/10 於巴西站取得第四名,正式開啟McLaren與Mercedes-Benz的合作時代。

這段合作關係帶來了 3座車手冠軍(Häkkinen 1998、1999;Hamilton 2008)及1座車隊冠軍(1998),並且成為F1歷史上最成功的技術夥伴之一。McLaren於 2024年 再度以Mercedes-Benz引擎奪得車隊冠軍,印證雙方合作的深厚根基。


1935年:銀箭奪得歐洲大獎賽冠軍(90週年)
1935年 4月22日,Luigi Fagioli 在 Monte Carlo 大獎賽 勝出,開啟 Mercedes-Benz W25「銀箭」(Silver Arrows) 統治歐洲賽場的時代。同年,Rudolf Caracciola 奪得歐洲冠軍,並在1937年(W125)及1938年(W154)再次登頂。

這段時期的歐洲冠軍賽可視為 F1世界錦標賽的前身,而Mercedes-Benz的統治力,也為品牌日後進軍F1奠定基礎。


1955年:Mille Miglia 傳奇勝利(70週年)
1955年 5月1日,Stirling Moss 與 Denis Jenkinson 駕駛 Mercedes-Benz 300 SLR 以 平均時速157.65km/h,創下Mille Miglia歷史最快紀錄,至今無人能破!同年,Juan Manuel Fangio 以 W196 R 奪得F1車手總冠軍,而300 SLR則幫助Mercedes-Benz稱霸 世界運動車錦標賽(Sports Car World Championship),成為品牌最輝煌的一年。


2005年:Mika Häkkinen轉戰DTM並奪首勝(20週年)
2005年 5月15日,已退役的F1雙冠王 Mika Häkkinen 加入 DTM(德國房車賽),僅用 3場比賽 便在 Spa-Francorchamps 站奪得冠軍,震撼房車賽界!這場勝利也象徵Mercedes-Benz在DTM的統治地位,該品牌自 1991-2018年 間奪下 8次車手總冠軍及10次車隊冠軍,成為DTM史上最成功的製造商之一。


2000年:新DTM時代開啟(25週年)
2000年 5月28日,DTM在 Hockenheim 賽道 正式回歸,新規則強調 標準化零件與V8引擎 降低成本,而Mercedes-Benz車手 Bernd Schneider 於首屆即奪冠,開啟品牌在DTM的輝煌時代。

直到2018年,Mercedes-Benz在DTM留下了輝煌紀錄,包括:
8座車手冠軍
10座車隊冠軍

自2021年起,DTM採用 GT3規格,而 Mercedes-AMG GT3 於 2021與2024年 兩度奪冠,繼續品牌在房車賽的成功傳統。


Mercedes-Benz的賽車傳承無可取代
從 1935年「銀箭」時代 到 2025年F1、DTM、GT3,Mercedes-Benz 在賽車史上始終扮演 革新者與統治者 的角色。這不僅是一個品牌的競技榮耀,更代表著超過 130年工程技術的巔峰進化。

F1的霸主地位:從 1955年 Fangio 到 2014年起 Hamilton、Rosberg 連霸,Mercedes-Benz 在F1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傳奇。
DTM與GT3的王者:無論是 Bernd Schneider 在DTM稱霸,還是 Mercedes-AMG GT3 在耐力賽場奪冠,品牌在房車賽領域仍處於頂尖水準。
技術革新持續進化:從 銀箭、300 SLR 到現今氫燃料賽車,Mercedes-Benz 不僅競爭,更在引領賽車技術變革。

未來,Mercedes-Benz還能創造多少歷史?這場傳奇,還未結束!

Daimler Truck 氫燃料電池卡車進軍瑞士阿爾卑斯山!極端測試驗證未來商用車實力


Daimler Truck 正加速推進 氫燃料電池卡車的開發,並已正式進行新一代 Mercedes-Benz GenH2 Truck 的首批原型車測試。近日,兩輛 GenH2 Truck 在 瑞士阿爾卑斯山 Simplon Pass 山區進行了為期 14 天的極端氣候與高海拔測試,以驗證液態氫動力技術的穩定性與實用性。


挑戰阿爾卑斯極端環境!氫燃料卡車通過嚴苛測試
Daimler Truck 工程團隊選擇在冬季於 海拔超過 2,000 米的 Simplon Pass 進行測試,該區域坡度極大,爬升高度從 600 米到 2,000 米,能夠提供高度複雜的測試條件。測試車輛搭載 液態氫燃料系統,並在 零排放 的狀態下行駛超過 6,500 公里,累積攀升高度達 83,000 米,經歷了坡度 10% 至 12% 的 20 公里長上下坡路段,全面挑戰動力系統的穩定性與熱管理效能。

Mercedes-Benz 卡車產品工程部主管 Dr. Rainer Müller-Finkeldei 表示:「我們的 GenH2 Truck 在第一代原型車的基礎上進行了技術提升,這次測試成功驗證了我們的燃料電池技術即使在嚴苛環境下仍能穩定運行。」


智能動能管理,提升燃料電池與電池協同效率
測試期間,工程團隊針對關鍵動力系統進行測試,包括:
氫燃料電池系統
高壓電池與電驅軸(e-Axle)
液態氫儲存罐
Predictive Powertrain Controls(預測式動力管理系統)

其中,特別重點測試 預測式動力管理系統(PPC),該系統能夠依據地形變化自動調整能量輸出,使電池與燃料電池能夠 高效協同運作,在上坡時提供最佳動力輸出,下坡時則利用 動能回收(Recuperation) 充電,達到最高能源利用率。此外,Daimler Truck 與 Air Products 氫能公司 合作,在測試基地設立 移動式氫燃料加注站,確保氫能補給的便利性,並為未來氫能物流鏈的建設提供參考。


歐盟與德國政府支持,氫燃料卡車進入試量產
Daimler Truck 在去年獲得 德國聯邦數位與運輸部(BMDV) 以及 巴登符騰堡邦與萊茵蘭-普法爾茨邦政府 共 2.26 億歐元(約 19 億港元)資金支持,用於開發 100 輛氫燃料電池卡車,並展開小規模試量產。

該資金來自 歐盟 IPCEI 氫能計畫(重要共同歐洲利益計畫),不僅支持車輛開發,也將投資於 氫能供應鏈建設 及 生產線升級。根據計劃,氫燃料卡車將在 Mercedes-Benz Wörth 廠房 進行最終組裝,並於 2026 年底正式投入商業運營,進一步推動零排放商用車市場的發展。


氫能物流時代即將來臨
這次測試無疑為氫燃料卡車的實際應用鋪路,Daimler Truck 透過極端測試驗證技術可靠性,並獲得歐盟與德國政府的強力支持,未來氫能卡車有望成為物流業的重要轉捩點。相比純電卡車,氫燃料卡車具備 長續航、快速加氫 的優勢,更適合長途運輸與重載貨運,然而 氫能基建不足、加氫成本高 仍是挑戰。從測試結果來看,Daimler Truck 顯然已經準備好迎接 氫能物流時代,未來若能解決氫氣供應與基建問題,這類車型將成為全球商用車市場的關鍵選擇,甚至有機會顛覆傳統柴油卡車的地位!

香港保時捷 70 周年旗艦陳列室隆重開幕


香港保時捷與捷成汽車攜手邁進 70 周年,並於今日正式揭幕全新旗艦陳列室,標誌著品牌在港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新陳列室共三層,全面展示品牌傳承與未來發展。開幕儀式上,保時捷中國總裁及首席執行官潘勵馳(Mr. Alexander Pollich)、捷成集團董事總經理孟愛峰(Mr. Alfons Mensdorff-Pouilly)及香港及澳門保時捷中心總經理顏鎮濤(Mr. Patrick An)親臨主持。


992.2 首度亮相 電動 Macan 後驅版特別交付
活動上,保時捷正式發佈全新 992.2 旗艦跑車,並舉行 Macan Electric 後驅版的特別交付儀式,彰顯品牌對電動化未來的承諾。新款 911 Targa 4 GTS 亦於現場亮相,吸引眾多車迷關注。



旗艦陳列室三層展區 展現品牌傳承與未來
這座全新旗艦陳列室橫跨 30,143 平方呎,以三大主題展區呈現品牌歷史與未來發展方向。
一樓:展示經典 Porsche 356、Team Jebsen 拉花版 911 Carrera T 及捷成 60 周年紀念版 911 Carrera GTS。
二樓:「911 Legacy Lineage Tunnel」回顧 911 車系發展歷程,並展出 911 Targa 4 GTS(992.2)與全新 911 Carrera。
三樓:電動車專區,體現品牌邁向可持續發展的決心。


承傳與創新並行
潘勵馳先生於典禮上表示:「香港一直是保時捷的重要市場,捷成自 1955 年以來亦是我們在港的卓越夥伴。我們將繼續為客戶帶來極致駕駛體驗,推動品牌發展。」

孟愛峰先生則強調:「捷成與保時捷攜手走過 70 年,這段夥伴關係堅實而珍貴。隨著 Macan Electric 後驅版的推出,我們將見證電動車時代的新可能,並持續拓展保時捷在港澳及中國市場的發展。」


保時捷的未來旅程
作為香港市場的先驅,保時捷透過這次旗艦陳列室的開幕,進一步展現其在奢華跑車與電動化領域的發展決心。無論是經典車迷還是新能源愛好者,都能在這個全新空間找到屬於自己的駕駛夢想。

新陳列室的啟用不僅代表品牌歷史的一大篇章,更是邁向未來的重要一步。對於車迷來說,這無疑是一次值得親身感受的體驗——無論你熱愛的是傳奇 911,還是充滿未來感的 Macan Electric,這裡都能讓你感受到保時捷獨有的魅力與激情。

奇瑞 OMODA | JAECOO 登陸香港!同時發佈三款新能源車型


今日奇瑞國際公司於香港正式舉行 OMODA | JAECOO 品牌新車發佈會,標誌著品牌正式進軍香港市場。奇瑞同時宣佈,建發汽車將成為 OMODA | JAECOO 在香港及澳門的獨家總代理。發佈會上,品牌展示了三款全新新能源車型,包括純電 SUV OMODA E5、硬派越野純電 SUV JAECOO 6 EV 以及超級混能 SUV JAECOO 7 PHEV,為香港消費者帶來更多高效環保的出行選擇。


OMODA E5:潮流純電 SUV
OMODA E5 以年輕化設計語言打造,流線型外觀兼具動感與時尚,專為都市駕駛者而設。車身尺寸為 4,424mm(L)x 1,830mm(W)x 1,588mm(H),搭載 LFP(鋰鐵磷酸鹽)電池,確保高安全性與耐用性。其 CLTC 續航里程達 430 公里,並支援快充技術,可在 28 分鐘內將電量從 30% 充至 80%,有效減少充電等待時間。

JAECOO 6 EV:硬派純電 SUV
JAECOO 6 EV 採用方正硬朗設計,展現強烈的越野氣息。車身尺寸為 4,406mm(L)x 1,910mm(W)x 1,715mm(H),提供後驅與四驅兩種版本。後驅版電機輸出 135kW,四驅版則配備雙電機,總功率達 205kW,最大扭矩 279Nm,NEDC 續航里程最高可達 426 公里。車內空間寬敞,配備 1.2 平方米全景天窗及前排座椅按摩功能,為駕駛者帶來舒適的駕乘體驗。鋼鋁混合車身結構提升剛性,並具備 30 年天然防腐能力,特別適合熱愛戶外探險的駕駛者。

JAECOO 7 PHEV:超級混能 SUV
JAECOO 7 PHEV 為 OMODA | JAECOO 旗下首款插電式混能 SUV,綜合續航超過 1,200 公里,提供高效能與低油耗的完美平衡。車身尺寸為 4,500mm(L)x 1,865mm(W)x 1,670mm(H),搭載 1.5 TGDI 渦輪增壓引擎(105kW,215Nm)與電動馬達(150kW,310Nm),綜合輸出功率達 255kW,扭矩高達 525Nm,確保強勁動力表現。採用 DHT 無級變速系統,提供純電、串並聯及能量回收等駕駛模式,純電模式適合日常短途通勤,而燃油模式則應對長途駕駛,提供靈活駕馭體驗。車內設計豪華,搭載智能大屏幕與高階駕駛輔助系統,增強駕駛安全性。


強勢進軍香港市場
奇瑞汽車連續 22 年蟬聯中國品牌乘用車出口冠軍,並於 2024 年首度進入《財富》雜誌「世界 500 強企業」名單,實力備受認可。發佈會上,奇瑞國際公司執行副總經理陳春青先生表示:「香港市場是奇瑞全球戰略的重要一環,我們希望通過 OMODA | JAECOO 品牌,為香港消費者帶來更智能

2026 Honda Passport TrailSport 硬派 SUV 挑戰極限!三車懸吊震撼登場


Honda 近日發布一條震撼影片,展示全新 2026 Honda Passport TrailSport 的極致耐用性 — 三輛未經改裝的 Passport TrailSport 透過前方堅固的拖車回收點 (Recovery Points) 互相連結,並懸吊於 140 呎高的起重機上,挑戰 SUV 堅固極限!


TrailSport 硬派設計:強悍拖車回收點,專為越野而生
2026 Passport TrailSport 與 TrailSport Elite 是 Honda 首款配備外露式重型拖車回收點的輕型卡車型號,並特別設計為封閉式回收系統,提升安全性。這兩個鮮橙色的鑄鐵拖車回收點不僅耐腐蝕,並能承受車輛自重兩倍的負荷,甚至在發生碰撞時會自動斷開,以確保安全。這項獨家專利技術更是全球首創,使 Passport 在安全性方面達至同級領先水準。


極限測試數據:驗證 TrailSport 堅不可摧
• 影片中懸吊的三台 Passport TrailSport 均由 Honda 阿拉巴馬工廠生產(已排放所有液體並將變速箱固定在空檔)。
• 最頂端的 Passport TrailSport 承受超過 14,000 磅(約 6,350 公斤)的重量。
• 該車前保險桿距地面高達 100 呎,挑戰物理極限!


TrailSport 硬派基因:挑戰最嚴苛越野環境
除了創新的拖車回收點外,2026 Passport TrailSport 還具備強悍越野裝備,包括:

專屬調校越野懸掛系統,提升崎嶇路面的操控表現
升級 AWD 全輪驅動系統,強化地形適應能力
高強度鋼製底盤護板,提供額外保護
專門設計的全地形輪胎,增強牽引力
標配後拖車鉤與 7 針插頭,整合兩個強悍的後方拖車回收點,並有效保護車尾下擋板免受越野損傷


Honda Passport TrailSport 的推出,無疑讓熱愛戶外冒險的車主擁有更強大的利器。這款 SUV 不僅能帶你翻山越嶺,更能應對極端情境,滿足硬派玩家的所有需求。香港市場雖然以城市駕駛為主,但對於喜愛戶外探險的車迷而言,TrailSport 無疑是一款值得關注的 SUV。你會考慮讓它成為你的冒險夥伴嗎?

全球限量 500 台 smart #1 型爆黑金特別版


smart 又一次為車迷帶來驚喜,這次以黑金為靈感,推出了 全球限量500台的smart #1 黑金灵限量版。這款車不僅是車迷的藝術收藏品,更是將時尚、藝術與高端技術完美結合的代表作,且上市即交付。


在上海的發布會現場,車迷、時尚達人及潮流媒體共襄盛舉,見證了這款 smart #1 黑金灵限量版 的誕生。這款限量版不僅將 黑金配色 融入車身設計,還與 Peet’s Coffee 展開深度合作,推出一系列跨界活動,包括聯名款咖啡、進店試駕禮、城市快閃等,帶來全新的品牌體驗。作為 smart 史上最具 腔調 的車型之一,這款車以 “CREMA” 為靈感,展現了 意式濃縮咖啡 的金色油脂泡沫,象徵著品質與文化。車身設計採用沉寂黑與日冕金的經典黑金雙拼色,讓整體設計擁有奢華氣息。車身外觀細節如隱藏式金色門把手、日冕金配色車身裝飾,無不彰顯 black gold 的獨特魅力。


內飾方面,這款車延續了 曜夜金 主題,配備了 德國進口INS膜片工藝 的T字形中控,方向盤與座椅則以柔軟真皮包覆,並在真皮座椅上加入了 黑金撞色頭枕,每一處細節都散發出新奢華的氣息。更令人驚豔的是,方向盤的金色縫線設計與專屬的 金色鑰匙,使得車主的身份更加尊貴。smart #1 黑金灵限量版還提供了豪華音響系統 Beats品牌音響、64色雙區氛圍燈、賽博光影貫穿式 LED矩陣大燈 等一系列高端配置,確保駕駛者在享受奢華氛圍的同時,依舊能擁有極致的駕駛樂趣。

這款 smart #1 黑金灵限量版完美詮釋了 “奢華不張揚” 的設計理念。無論是車身外觀還是內飾設計,每一處細節都彰顯出 smart 品牌對藝術與設計的極致追求。作為全球限量發售的車型,它無疑成為了車迷和收藏家心中的夢幻之選。如果你喜歡高端、創意又不失品位的車型,這款 smart #1 黑金限量版絕對值得擁有!

東風全新風行 05 香港登場!意向價 $218,000


東風風行 05 作為品牌旗下最新電動 SUV,正式登陸香港市場,為消費者帶來更具科技感與性能的選擇。這款全新車型不僅擁有時尚動感的外觀設計,還搭載了先進的智能駕駛技術與高效電動動力系統,讓駕駛體驗更上一層樓。風行 05 採用全新的設計語言,車頭設計銳利有型,配合貫穿式 LED 日行燈,營造出強烈的科技感。車身線條流暢,展現 SUV 的運動風格,而獨特的懸浮式車頂設計則增添了時尚感。車尾部分同樣採用貫穿式 LED 尾燈,提升辨識度。


智能科技 便捷駕駛體驗
風行 05 配備 15.6 吋懸浮式中控屏幕,搭載最新的智能車載系統,支援語音控制、手機互聯等多項智能功能,讓駕駛更便利。同時,車內提供多項人性化科技配置,包括無線充電、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等,進一步提升使用體驗。


卓越性能與高效續航 完美應對城市需求
動力方面,風行 05 採用比亞迪旗下弗迪動力提供的 150 kW 永磁同步電機,峰值扭矩高達 340 Nm,實現強勁動力輸出,0 至 100 km/h 加速只需 7.9 秒。同時配備 64.4 kWh 超大鎧甲電池,CLTC 續航里程達 500 公里,充分滿足香港電動車用戶的日常需求,而快速充電技術可在 35 分鐘內將電量由 0% 充至 80%,顛覆以往充電等待的煩惱。


風行 05 搭載了鎧甲電池,達到 IP67 防護等級(可浸泡 0.5 小時),並通過了底部防撞測試(30 分鐘、時速 30 公里/小時),有效保護電池安全。這款電池兼具卓越性能與實用性,令風行 05 成為城市生活的理想選擇。


東風風行 05 限時優惠
東風風行 05 以震撼意向價 $218,000 正式登場,並同步推出限時現場專屬購車多重賞,讓消費者能以更優惠的條件入手這款全新電動 SUV。詳情可直接向東騰車業查詢。這款車不僅價格親民,更以實力挑戰市場,值得期待!

續航力提升至 480 公里:Mercedes-Benz eVito Panel Van 90 kWh 電池版本歐洲登場


Mercedes-Benz eVito Panel Van 迎來全新升級,推出 90 kWh 電池版本,相較於現有的 60 kWh 版本,續航力大幅提升至 480 公里(WLTP)。這款純電動貨車適合各類商用需求,包括包裹運送、維修服務、電商配送及公共交通等領域,為企業提供更靈活、高效的運輸方案。


更大電池 容量提升 續航更遠
全新 90 kWh 電池版本可搭載 85 kW 或 150 kW(峰值)電動馬達,後者提供高達 365 Nm 的扭力,進一步提升行駛動態。這讓 eVito 不僅適用於短程城市運輸,也能勝任更長距離的配送需求。

空間無損 承載力依舊強勁
車身長度維持 5,140mm(A2 標準版)與 5,390mm(A3 加長版),電池位於底盤下方,不影響車內裝載空間,依舊提供高達 6.6 立方米的貨艙容量,確保高效運輸。


充電更快 40 分鐘快速補能
標配 11 kW 交流充電(AC)能力,可在公司、商業停車場或公共充電站進行補能。此外,支援最高 110 kW 直流快充(DC),可在約 40 分鐘內將電量從 10% 充至 80%,大幅縮短充電時間,提升運營效率。


標配 MBUX 與智能安全科技
新款 eVito Panel Van 配備 MBUX 多媒體系統,10.25 吋中央顯示屏及 5.5 吋儀表顯示屏,並支援 KEYLESS Start 無鑰匙啟動。同時,標配多項安全與駕駛輔助系統,包括:
– ATTENTION ASSIST 疲勞警示
– 主動式車道維持輔助(Active Lane Keeping Assist)
– 盲點偵測(Blind Spot Assist)
– 智能限速輔助(Intelligent Speed Assist)
– 倒車攝影系統


價格與保養方案
eVito Panel Van 90 kWh 版本起售價為 46,007.93 歐元(含 19% 德國增值稅),並附帶 4 年標準保養計劃,涵蓋製造商規定的所有保養項目。此外,電池提供 8 年或 160,000 公里保固,為企業客戶提供長遠的使用保障。隨著 eVito Panel Van 的進一步升級,Mercedes-Benz 為商業電動運輸領域帶來更具競爭力的解決方案,讓零排放物流運輸更具實用價值。

革新設計 x 高效混能:全新 Hyundai SANTA FE Hybrid 登陸香港


Hyundai SANTA FE 自 2000 年在香港上市以來,一直是 SUV 車迷的熱門之選。來到第 5 代,全新 SANTA FE Hybrid 帶來革命性變革,不僅榮獲「德國 iF 設計獎」及「Red Dot 紅點設計大獎」,更以混能動力、智能四驅及頂級豪華配置,重新定義 7 人 SUV。這款旗艦級 SUV 現已正式登陸 Hyundai 九龍灣陳列室,準備迎接全新駕馭體驗!香港 HK$568,800 起開賣


方正霸氣設計 打造 SUV 新標誌
新一代 SANTA FE 以方正硬朗的輪廓配搭「H」元素設計語言,展現磅礡氣勢。特寬鬼面罩、越野感十足的輪拱、H 字型 LED 燈組及機械感車身線條,令其在路上極具辨識度。更值得一提的是,SANTA FE Hybrid 擁有 0.29cd 低風阻係數,進一步提升燃油效益。尾門開啟時闊度達 1,275mm,並設有 C 柱隱藏式把手,方便取放行李或安裝車頂帳篷,靈活應對不同戶外活動需求。

香港版本標準配備 20 吋合金輪圈及 10 種車色選擇,更可升級 Calligraphy package,享受黑色輪圈、雙色內籠及 Nappa 真皮座椅等高級配置,提升個人化風格。


混能動力 城市越野兩相宜
SANTA FE Hybrid 採用 1.6T GDI 渦輪增壓引擎搭配永磁同步電動摩打,輸出 215 匹綜合馬力及 37.4 kg.m 扭力,並搭載 6 速自動變速箱,兼顧駕駛樂趣與燃油效率,百公里油耗僅 7.3L。更加入多地形模式(泥地、沙地、雪地)及 Hyundai HTRAC 智能四驅系統,無論是城市駕駛或戶外探索,都能輕鬆應對。


7 人 SUV 旗艦 空間豪華升級
新一代 SANTA FE 車身長度達 4,830mm,軸距 2,815mm,比上代更長更闊,營造出同級最佳的 7 人車廂空間。豪華內裝方面,12.3 吋全景弧形屏幕儀表板、6.6 吋冷氣觸控面板、BOSE™ 12 喇叭音響等高端設備一應俱全。此外,車廂亦配備 15.4L 容量的雙向開啟中控儲物箱、725L 尾箱空間、全車降噪玻璃、雙 Qi 無線充電等,提供極致舒適與便利。


5 星安全評級 Hyundai SmartSense 全面守護
SANTA FE Hybrid 獲美國 NHTSA 最高 5 星安全評級及 IIHS Top Safety Pick 榮譽,配備 10 氣囊及熱沖壓高剛性車架。此外,Hyundai SmartSense 主動安全系統包括:
• 前方碰撞預警(FCA)
• 車道保持輔助(LFA)
• 車道偏離警示(LKA)
• 盲點偵測及預防(BCA)
• 盲點影像監控(BVM)
• 駕駛者疲勞警示(DAW)

這些智能駕駛科技,讓每段旅程更加安心無憂。香港版 SANTA FE Hybrid 更享有 5 年無限公里保用,馬達電池則提供 8 年或 16 萬公里保用,為車主帶來長遠保障。全新 Hyundai SANTA FE Hybrid,重新定義 7 人 SUV 豪華體驗。立即親臨 Hyundai 九龍灣陳列室,親身感受這款革新之作!

Audi 領先全球虛擬控制技術顛覆車廠自動化生產


Audi 與 Siemens 攜手改寫汽車製造業歷史,成為全球首間在車身生產工序中引入具備安全功能的虛擬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車廠。這項創新技術率先應用於 Böllinger Höfe 工廠的車身車間,並由 Broadcom、Cisco 及 Siemens 三間科技企業合作開發,為 Audi 全面推行數據驅動的生產模式鋪路。

突破傳統生產模式:本地雲端虛擬控制系統
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是生產設備的大腦,傳統上以硬件方式運作,而 Audi 則大膽將其虛擬化,並透過 EC4P(Edge Cloud 4 Production)平台進行控制,實現生產數碼化轉型。Audi 生產董事會成員 Gerd Walker 表示:「這項技術突破將成為 Audi 360factory 策略的一部分,推動更高效及智能化的生產方式。我們計劃將這種本地雲端控制技術引入全球所有生產基地。」

Siemens 負責開發這套 TÜV 認證的虛擬控制系統,確保生產過程的靈活性、安全性及效率。Siemens AG 管理委員會成員兼數碼工業部 CEO Cedrik Neike 亦強調:「這次技術合作不僅加快了 Audi 的數碼轉型,亦令汽車製造業的靈活性、效率及安全性大幅提升,進一步增強市場競爭力。」


Lamborghini 率先應用 虛擬 PLC 打造未來智能工廠
這套新技術首先應用於 Böllinger Höfe 工廠內的 Audi Sport 生產線,負責生產 Lamborghini 的車身結構。透過虛擬 PLC 取代傳統硬件式控制系統,Audi 可即時監測及遠程操控生產流程,並能夠更快導入軟件及功能更新,全面提升生產彈性及速度。

過去,Audi 已在 e-tron GT 的組裝線成功測試 EC4P 技術,證明本地雲端伺服器能有效支援智能生產。這次在車身車間進一步擴展應用,為 Audi 未來智能化工廠奠定基礎。


強強聯手:Audi 夥拍 Broadcom、Cisco 及 Siemens 共創未來
這項技術突破並非單靠 Audi 一力完成,而是由 Broadcom、Cisco 及 Siemens 三大科技企業攜手合作實現。Broadcom 提供具備即時工業協議通訊能力的虛擬交換機(industrial virtual switch),Cisco 則負責建立高效的「Software-Defined Access」網絡架構,確保工業級通訊的穩定性和安全性。Siemens 則專注於開發虛擬 PLC 及安全功能,讓工業自動化更進一步。

隨著 Böllinger Höfe 工廠成功導入虛擬 PLC,Audi 正積極籌備將這項技術推廣至 Neckarsulm 工廠,並計劃應用於新一代 Audi A6 的車身生產線,進一步擴大智能生產的版圖。

Audi 這次的突破不僅改變了工廠的自動化模式,更為未來汽車生產技術奠定新標準。這套虛擬控制技術能大幅縮短軟硬件升級時間,令生產線更具彈性,對於現今講求高速變革的汽車市場而言,無疑是一大優勢。Audi 的這步棋,將可能引領整個汽車製造業邁向真正的數據驅動未來。

Red Bull 宣佈角田裕毅 2025 日本站起升上紅牛 F1 車隊


Red Bull 今日官方確認:角田裕毅(Yuki Tsunoda)將由 2025 日本站起,正式成為 Oracle Red Bull Racing(ORBR)正選車手,與 Max Verstappen 搭檔!同時,Liam Lawson 則回到 Visa Cash App Racing Bulls(VCARB),迎來新挑戰!Red Bull 擁有全場唯一的四個車手席位,這次決定是 Red Bull 內部車手輪換計劃的一部分,目標是強化競爭力,衝擊年度雙冠!

Christian Horner(ORBR 車隊領隊) 表示:「Liam 在開季兩場比賽中明顯掙扎,因此我們決定及早調整。我們今年的目標是保住車手冠軍,同時奪回車隊冠軍,這完全是基於競技層面的決定。我們知道 RB21 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而 Yuki 的經驗將有助於提升這輛車的競爭力。」

對於 Liam 的調整,Horner 亦強調:「我們希望保護和培養 Liam,讓他在熟悉的環境中繼續成長。VCARB 對他來說是最適合發揮實力的地方。」

Red Bull 的這步棋,會為他們帶來更強戰力,還是會掀起更多風波?你又點睇?

Red Bull 宣佈 2025 日本站起 Tsunoda 轉戰 ORBR,Lawson 重返 VCARB!


Red Bull 今日宣佈車手輪換決定——由 2025 年 F1 日本站起,角田裕毅(Yuki Tsunoda)將升上 Oracle Red Bull Racing(ORBR),與 Max Verstappen 搭檔,而 Liam Lawson 則將回到 Visa Cash App Racing Bulls(VCARB),與新秀 Isack Hadjar 組成年輕雙人組合!

Red Bull 擁有全場唯一的四個車手席位,這次調動不僅讓表現優異的角田獲得晉升機會,也讓 Lawson 再次證明自己的實力!

VCARB 領隊 Laurent Mekies 表示:「我們為角田感到驕傲!他在 2024 年的進步令人驚嘆,而 2025 賽季初的表現更加證明他值得這次機會!他的正能量感染了 Faenza 和 Milton Keynes 的每一個角落,他永遠都是 Racing Bull 的一員!我們也非常期待與 Liam 再次合作,給予他最好的環境發揮實力!」

這場車手大風吹,會讓 Red Bull 陣營的戰力變得更強,還是會掀起新一輪風暴?你又點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