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 C
Hong Kong
Wednesday, April 30, 2025
主頁 博客 頁面 271

BMW 解析全析 DTM 賽渦輪引擎


今年「DTM 德國房車賽」動力系統由 4.0 公升 V8 自然進氣引擎改為 2.0 公升渦輪引擎,BMW曾於50年前以代號為「M121」的第一款渦輪引擎的賽車奪得「European Touring Car Championship歐洲房車賽」。如今,經過 50 年後,將以代號為「P48」的全新 2.0 公升直四渦輪引擎參戰 DTM 賽,欲望再次為品牌賽車史創下記錄。50 年前的舊引擎「M121」理論增壓值可達到 1.76bar,不過受到引擎材質所限,最後只有 0.98bar,可在 6500 轉時輸出 280 匹馬力;今時今日,引擎材質的強度經過不斷發展,「P48」能達到 2.5bar 增壓值,令馬力可爆發至 600 匹馬上!還有碳纖維材質取代了過去的鋁合金集氣箱,節氣門亦從鋼索改為電子制動式,引擎線也放置於碳纖維集線管中避免損壞。值得一提是,相比舊賽季使用的 4.0 公升 V8 自然吸氣引擎,全新的「P48」的重量為 85kg,比 V8 引擎輕了差不多一半,而且燃油效率亦進步了 10%。此外,DTM 規例指一具引擎必須使用一個完整賽季,雖然 P48 比 V8 引擎多了 100 匹,但卻有著 6,000 公里壽命!還有今年新增 Push-to-Pass 一鍵超車系統,啟動後能夠令燃油流量增加至每小時 100 公斤,並維持 5 秒,大約增加 30 匹馬力,令到賽事的策略性變得更加豐富。

文:Issac.C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Mercedes-Benz 新世代直身大螢幕車廂設計曝光


目前 Mercedes-Benz 新車的車廂設計全部都是使用雙 12.3 吋數位螢幕的家族化設計,由新一代 A-Class,到後來的 CLA、GLA 及 GLB 等新車全部都一式一樣,基本上已經到達氾濫兼無聊的局面。為此,原廠正設計新車廂運用在即將改款的 S-Class 及 C-Class 身上,而日前就發佈了全新的車廂圖片,從圖片中可以看到使用大尺寸的直列式螢幕,沒有了繁複的傳統按鍵,以觸控及語音聲控作為操作。另外,有傳言指即將在明年推出的大改款 S-Class 除了使用新車廂設計外,還會使用電動車門把手,以及將目前的 Level 2 半自動駕駛技術提升至 Level 3。

文:Issac.C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Audi 2022 年推出 e-tron GTR?


最近有傳聞指 Audi 將會在 2022 年推出全新電動超跑「e-tron GTR」,據指 e-tron GTR 將與 e-tron GT 同樣使用 Porsche Taycan 的 J1 平台,擁有鋁製底盤和全輪驅動。重點在於,將會配備頂尖技術打造的 95kWh 固態電池,純電續航距離達到 482 公里,甚至具有無線充電的功能。而且可為三具電動馬達提供動力,輸出超過 680 匹馬力,由 0-100km/h 加速更可在 2 秒內完成。不過以上一切都只是傳聞,因為 Volkswagen 曾經表示固態電池需要到 2025 年才準備好,因此 2022 年時,Audi 更可能會推出「e-tron GTR」的概念車版本。

註*圖為 PB18 Concept
文:Issac.c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視像】Mercedes-Benz 發佈 AMG A45 紐布靈測試影片


Mercedes-Benz 第二代 AMG A45 經過多次預告後,終於進入最終測試階段,早前就於紐布靈賽道進行圈速測試,並且發佈了測試影片,可惜仍然身穿偽裝包覆,沒有大改款的面貌。根據現時所知,第二代 AMG A45 使用 4Matic 系統可切換至漂移模式變成後輪驅動,還有 2.0 公升渦輪增壓引擎可輸出 383 匹馬力,性能版 AMG A45 S 則馬力提高至 420 匹,由靜止加速至 100km/h 只需 4.2 秒。預計 AMG A45 最快將於 2019 年的法蘭克福車展亮相。

文:Issac.C
影片:Automotive Mike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影片】BMW M2 CS 偽裝現身


BMW 正在開發比 M2 Competition 更高性能的 M2 CS 版本,日前進行道路測試時就被拍下影片,雖然經過重度偽裝,但是預計 M2 CS 外觀將會採用更強感的碳纖維包圍。據現時資料所知,M2 CS 可選擇 Black Sapphir,Alpine White、Hockenheim Silver 和 Misano Blue,將會採用後輪驅動,可選擇 6 速棍波或雙離合器波箱,使用與 M3 和 M4 的 3.0 公升渦輪增壓引擎,不過經過重新調校後,馬力估計將會達到 445 匹!M2 CS 預計最快在今年底才會亮相,明年 3 月才開始生產。

文:Issac.C
圖:CarSpotter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Mercedes-Benz 未來 AMG 車型改為四輪驅動


Mercedes-Benz CEO Tobias Moers 接受傳媒訪問時,透露了純 RWD 後輪驅動已經不再是客戶最主要的選擇,情況就如 AMG E-Class 提供了後驅及四驅選擇,結果超過 90% 車主選擇四輪驅動,因為 AMG E63 本身配備了漂移模式可隨時轉變成後輪驅動車,所以四輪驅動就成了車迷首選,也因此決定在 2021 年後所有 AMG 改款新車將會採用四輪驅動。此外,Tobias Moers 提到末代 V12 引擎將會配備在 AMG S65 Final Edition,還有下一代 AMG C63 很有可能使用更小的六缸渦輪增壓引擎。

文:Issac.C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賓利經典車型齊聚古德伍德會員專屬盛會


賓利汽車攜一系列富有傳奇色彩的經典車型亮相第77屆古德伍德會員專屬盛會(77th Goodwood Members’ Meeting),慶祝品牌百年華誕。值此盛會之際,重現賓利品牌非凡賽事榮耀。

賓利Speed 8賽車的亮相成為此次盛會萬眾矚目的焦點,該車型曾在素以艱苦鏖戰而著稱的勒芒耐力賽(Le Mans)中為賓利品牌斬獲桂冠。繼2003年在勒芒賽事奪冠以來,傳奇車手Guy Smith與Tom Kristensen首次再度共同駕駛賓利Speed 8賽車,與其他曾征戰勒芒耐力賽的原型車亮相此次活動。


John Duff Trophy比賽亦致敬賓利汽車百年非凡榮耀。John Duff是最早期的“賓利小子”,他將賓利汽車與世界矚目的勒芒耐力賽緊密相連。1924年,John Duff成為代表賓利汽車征戰勒芒24小時耐力賽摘得桂冠的首位傳奇車手。此次,古德伍德會員專屬盛會新增這一全新比賽環節,參與競逐的賽車均為1930年以前的經典車型,因此成就了賓利汽車有史以來亮相古德伍德會員專屬盛會規模最大的車型陣容。

賓利汽車於2001年重返勒芒24小時耐力賽賽場,開啟為期三個賽季的激烈競逐,並憑藉全新賓利原型賽車成功登上領獎臺。2003年,賓利7號Speed 8賽車領跑勒芒耐力賽並斬獲冠軍頭銜,另一台賓利Speed 8賽車收穫亞軍一同站上領獎臺,與成千上萬的英國及全球範圍內的品牌愛好者,共同歡慶這一非凡勝利。


2003年意義非凡的奪冠經歷,再次點燃了最早期“賓利小子”們的競速熱情,印證了他們上世紀20年代在勒芒耐力賽上所取得的輝煌戰績。時至今日,締造勒芒耐力賽六冠王賽事傳奇的賓利品牌,始終秉持矢志創新精神,對高品質與嚴苛細節不懈追求。

此次,傳奇車手Tom Kristensen與Guy Smith再度攜手,駕駛賓利Speed 8賽車重聚於第77屆古德伍德會員專屬盛會。值得一提的是,繼2003年Tom Kristensen摘得勒芒桂冠後,這是他首次再度駕駛該車型。

車手們參與了兩場各15分鐘的勒芒原型車(Le Mans Prototype)示範賽。其中,Guy Smith與Tom Kristensen駕駛賓利Speed 8賽車上演精彩競速。

賓利Speed 8賽車於杆位發車,16台經典勒芒賽車在賽道上依次發車,進行非競技性駕駛,以各自的最快單圈成就此次古德伍德會員專屬盛會富有紀念意義的時刻之一。

John Duff Trophy是古德伍德會員專屬盛會新增比賽環節,其創立靈感源自於一位傑出的賽車手以及賓利汽車的百年非凡榮耀。John Duff是“賓利小子”最早期的創始成員之一,他們是一群富有遠大理想的年輕之士,熱衷駕駛由華特·歐文·賓利先生(W.O. Bentley)打造的可靠的賽車,並馳騁於各大賽場。

John Duff是第一位代表賓利品牌摘得勒芒24小時耐力賽桂冠的傳奇車手,曾與賓利廠商贊助車隊車手Frank Clement並肩作戰。繼1923年獲得第四名的成績,他們一年後重返勒芒賽場,以非凡競速實力斬獲冠軍頭銜,領先優勢多達10分鐘。
John Duff Trophy比賽旨在紀念產於1930年之前的經典賽車,吸引了30台歷史悠久的車型,其中三分之一為賓利汽車歷史上的傳奇賽車。包括1926年Tommy Thistlethwayte駕駛參賽的9號賓利3升車型;以及由富有傳奇色彩的“賓利小子”Woolf Barnato駕駛的賓利Speed Six車型。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Audi R8 LMS 盃將震撼回歸珠海


2019奧迪運動R8 LMS盃將震撼回歸中國珠海國際賽車場,這是系列賽創立八個賽季以來第四次造訪這條賽道。盃賽冠軍爭奪戰將在五壹假期期間持續進行,眾多新面孔將加入珠海站雙回合競逐,為比賽增添更多看點。

“經過3月阿德萊德揭幕戰的艱難比拼,奧迪運動R8 LMS盃即將回歸系列賽起源地中國,舉行國內站四回合比賽,”奧迪運動(亞洲)客戶賽車部門總監馬丁(Martin Kuehl)表示。“珠海站陣容除了國際車手,更有眾多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車手及車隊。壹切準備就緒,精彩紛呈的賽事周末即將到來。”

Tony Bates將繼續踏上首次全季征戰盃賽之旅,這也是他第壹次在亞洲參賽。他曾在阿德萊德街道賽道贏得2019賽季揭幕戰,目前位居GT3組別積分排行榜第二名。正如許多其他盃賽車手壹樣,Tony Bates也是首次登陸長達4.319公裏的珠海國際賽車場。這條賽道於1996年開始運營,是中國第壹座永久性賽車場。


來自The Bend Motorsport Park車隊的Yasser Shahin與同胞車手Bates的積分僅相差5分。Shahin曾於上賽季獲得GT3組別冠軍排行榜第三名的好成績,他在阿德萊德揭幕戰中兩次登上領獎臺,在陌生賽道上也跑出了優秀的圈速,贏得壹片贊譽。由於在阿德萊德站兩次收獲領獎臺席位,Shahin將在第三回合中背負30公斤負重。

2013賽季紳士盃冠軍區柏祥(Alex Au)目前在GT3組別積分榜中位列第四。這位在第二回合中獲得亞軍的車手將代表CTVS Racers by Absolute車隊重返盃賽,在珠海賽事周末的第壹場正賽中負重20公斤。

奧迪運動R8 LMS盃衛冕冠軍、Absolute Racing車隊車手Andrew Haryanto經歷了極具挑戰性的賽季揭幕戰,他希望能徹底走出陰影,重新回到冠軍爭奪者的行列。與此同時,他在賽道上的對手、Singha Plan-B by Absolute Racing車隊車手布瑞特·比榮巴迪(Bhurit Bhirombhakdi)也將隨盃賽重返亞洲,借此機會重振旗鼓,延續他在2018賽季的出色表現。上賽季,他與年度車手總冠軍僅相差5分。


除了經常出現在盃賽參賽陣容中的車手,珠海賽事周末還將迎來壹眾新面孔加入。Zun Motorsport Crew車隊將上演盃賽首秀,派出車手林壹鳴和馬嘉駿駕駛兩輛奧迪R8 LMS GT3賽車出征。今年壹月,兩位車手曾與2013賽季盃賽總冠軍方駿宇(Adderly Fong)搭檔出征,他們駕駛奧迪戰車在賽道英雄700公裏耐力賽中大獲全勝,勇奪GT3組別冠軍和全場冠軍,同時創下全場最快圈速紀錄。這支常駐珠海的車隊已成長為國內最引人註目的車隊之壹,2018年,車隊在中國澳門完成國際汽聯GT世界盃首秀。

菲律賓車手文森特·弗利萊德(Vincent Floirendo)也將回歸盃賽。這位EN Sport by Absolute車隊車手於2015年首秀盃賽,並於次年全程參加該賽季比賽。上賽季,他駕駛奧迪R8 LMS GT3賽車,在亞洲GT系列賽於馬來西亞舉行的揭幕戰中登上領獎臺。


另壹支重返盃賽的車隊是FEA-玩兒不凡車隊,生硯文和屈鵬飛將輪流駕駛這支中國車隊旗下的奧迪R8 LMG GT4賽車。FEA-玩兒不凡車隊來自中國河南省,自2016年以來就積極參與GT級別賽事。車隊曾於2018賽季在寧波站雙回合中成功上演盃賽首秀,他們希望可以延續之前的出色表現。

奧迪運動亞洲官方車手程叢夫、陳韋龍(Weiron Tan)和馬丁·魯普(Martin Rump)將在賽事周末期間擔任車手導師,為參加盃賽的個人車手提供圈速對標數據,並帶來壹對壹現場指導。

2019奧迪運動R8 LMS盃第三回合排位賽將於5月3日(周五)10:45(北京時間)舉行,當日下午,第壹場正賽將於14:25揭幕。周六,第四回合排位賽將於09:00開始,正賽則將於12:40鳴鑼開賽。

雙回合賽事將通過盃賽官網和Facebook頁面以及鳳凰網汽車、PPTV和其他中國門戶網站進行全程直播。

奧迪運動R8 LMS盃由奧迪運動(亞洲)客戶賽車部門主辦。

系列賽合作夥伴包括:榮耀、倍耐力、嘉實多、adidas motorsport、SPACE PLUS、鳳凰網汽車以及CTVS。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視像】Toyota Mark X 今年將停產!


Toyota 在 1968 年推出的 Mark 車系,一直以來也是 FR 的中堅車型,最近一次改款是 2016 年,不過面對 SUV 車興起及房車低迷的市場變化,最終擁有 51 年歷史的 Mark X 確認在 2019 年 12 月將會正式停產,並且發佈了影片感謝不同年代的 Mark 車款。而停產前 Mark X 將會推出 250S Final Edition 和 250S Four Final Edition,提供 White Pearl Crystal Shine、Silver Metallic 和 Precious Black Pearl 三種車色選擇,還有紅黑 Two-Tone 的車廂設計風格,使用 2.5 公升 V6 自然吸氣引擎,配合6速波箱可輸出 203 匹馬力 @6400 轉,及 24.8kgm 扭力 @4800 轉。還有限量 350 輛的 Toyota MARK X GRMN II,更兇惡的全車包圍及跑味更強的車廂設計,採用 3.5 公升 v6 引擎,馬力為 328 匹 @6400 轉及扭力 38.7kgm@4800 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o8BVaYIoZs

文:Issac.C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Jaguar I-Pace 動若脫豹


市場再有高身 SUV 式電車登場,繼我們剛剛測試過的 Kia Niro EV、Hyundai Kona 後,有來自 Jaguar 的這部 I-Pace,車子以科幻外形、科幻錶板、豪裝車廂、大扭力加速性能、470km 續航力、百萬元售價續等賣點挑戰滿街都是的 Tesla Model X。


I-Pace 採用 Jaguar 專為電動車而設計的全新鋁質輕量化結構,車架有鉚接和粘接,抗扭度是現時所有 Jaguar 中最高的。鋰電池正常地置於兩軸間的地台下,造就 50:50 前後重量比例。前軸和後軸各有 Jaguar 自行研製的電摩打,四輪驅動,總輸出有 400 匹和 696 牛頓米。有 8 年保養的電池,容量有 90kWh,充一次電可續航約 470km,採用 50kW 直流電快速充電,在 85 分鐘內可充至 80% 電量;用 7kW 掛牆式交流電充電器的話需 10 小時充至 80%。


車子的長度比 Jaguar 較大的 SUV F-Pace 短,但 2,990mm 的輪距則比後者長,所以有點短頭短尾「肥嘟嘟」的模樣。I-Pace 車身設計取材自 C-X75 超級跑車,有短和低的車頭、移前車廂、長車頂、短斜尾的車身比例,就像一眾 Crossover 式升高斜尾房車的模樣。頭、尾燈離不開現年 Jaguar 像機械人眼的樣子。車頭進氣格柵內設有 Active Vanes 開關葉片,需要冷卻時會自動打開,將熱氣從頭冚上的洞口排走。我們特別喜歡它的弧形尾窗,「貓耳」形的車頂尾翼,以及向下斜入內的平車尾;從後看上去,不知有沒有人覺得它有點似林寶堅尼 Urus 呢?總的來說是科幻化和好看的。


同樣充滿科幻感的車廂,有潮興的多屏幕錶板設計,儀錶盒、中控台和之下的冷氣控制都是類似 E-Pace 的彩色圖案顯示。儀錶可選單圓錶/左右顯示屏、傳統雙圓錶/中央顯示屏,和全地圖;圓錶在 ECO 模式時黑底/綠邊,Normal 時黑底/藍邊,Dynamic 時白底/紅邊,全都好看。稱為「Touch Pro Duo」 的 10 吋雙屏幕輕觸式多媒體娛樂資訊系統,除一般車輛設定、藍牙、音響、泊車鏡頭、Drive Control 等外,另有供作樂用的 G-force 圖和圈速時計,和少不了與電力系統有關的電存量、剩餘哩數、四驅出力圖、各電力系統耗電量、慳電小貼士這些;「EV Setup」裡可調校鬆 Brake 時有或無 Creep(溜前)功能和收油充電的拖慢反應。採用人功智能技術的全新導航系統,能根據駕駛風格、冷氣用量、天氣、地理、交通情況來更準確計算續航距離及剩餘電量。設於中台下部的冷氣控制板,漂亮是漂亮,但一個圓鈕控制溫度、按下改變風口、抽起改變風速的控制模式,令人經常在駕駛中要垂下頭來「揾揾揾」才能改變少少事項。行駛中想改變 Creep 功能和收油拖慢程度,同是要從屏幕裡「揀揀揀…揾揾揾…」才行。


在升高的跑房車式車身之下,I-Pace 有電動車如常一踩即去的加速力,相比 Tesla Model X 其 P100D 零至 100km/h 加速需 3.1 秒,100D 要 4.9 秒,75D 要 5.2 秒,有 400 匹和很扭得的 696 牛頓米龐大扭力的 I-Pace 亦只需 4.8 秒,同是在「wee… wee…」聲的太空船感覺之下等也不等便將人壓至扁面,不過這跑格感覺在來到彎角便要告終,高車身加上高達 2,208kg 的重量,車子在快速拐時很易響胎,易甩的程度就如更巨大的 Volvo XC90 和 Infiniti QX80 般,實在不知 G-force 圖的作用何在。從中控台底部按鈕揀選的 Jaguar Drive Control 駕駛模式系統,有 ECO、Normal、Dynamic 來改變「踩油」反應、軚盤重量和設有電子避震的這部 First Edition 可選的懸掛軟硬,以及 AdSR(Adaptive Surface Response)四驅模式,另有離地距高低控制;主動安全裝置有震軚和「嘟嘟」的 LKA(Lane Keep Assist)偏航輔助和自動煞車 AEB(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前雙搖臂、後多連桿懸掛系統,在直路與直路間飛快加速和努力抗衡負重時,有舒適細緻的行駛質感。

I-Pace 車系有 S、SE、HSE 三個型號,分別賣 $998,000、$1,168,000 和 $1,298,000,以及這部賣 $1,498,000 的 First Edition,特有發熱軚盤、「First Edition」錶板飾塊、可自定的氣氛燈光、四區冷氣、HUD 投射儀錶、特多皮革、雙色輪圈、亮黑色窗框、梗窗天幕天窗、電子避震、AdSR(Adaptive Surface Response)四驅模式。


同樣充滿科幻感的車廂,有潮興的多屏幕錶板設計,儀錶盒、中控台和之下的冷氣控制都是類似 E-Pace 的彩色圖案顯示。


儀錶可選單圓錶/左右顯示屏、雙圓錶/中央顯示屏,和全地圖;圓錶在Eco模式時黑底/綠邊,Normal時黑底/藍邊,Dynamic時白底/紅邊,全都好看。


有 400 匹和 696 牛頓米龐大扭力的 I-Pace,有電車如常一踩即去的加速力。


Drive Control模式系統有Eco、Normal、Dynamic來改變「踩油」反應。


電力系統有關的電存量、剩餘哩數、四驅出力圖、各電力系統耗電量都會顯示出來。


主動安全裝置有震軚和「嘟嘟」的 LKA 偏航輔助和自動煞車 AEB。


一個圓鈕控制溫度、按下即可改變風口。


電池容量有 90kWh,充一次電可續航約 470km。

基本規格
動力單元:前、後同步電摩打
電池容量:90kWh
最大馬力:400 匹
最大扭力:696 牛頓米
續航距離:470km
充電時間:85 分鐘 80% 電量
體積:4,682 X 2,011 X 1,565mm
重量:2,208kg

詳盡規格表
http://autos.car1.hk/product/Jaguar-I-Pace-EV400-First-Edition/1077/

售價:HK$1,498,000 起
網址:http://www.jaguar.com.hk/
查詢:2821 7147 (British Motors Ltd)

文、攝:James Chan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Aston Martin Rapide E 魅力純電房跑


經過多次預告後,Aston Martin 終於正式推出全新 Rapide E 純電房跑,並且全球限量 155 輛,今年第四季正式推出。外觀造型與標準版 Rapide 略為不同,保留經典的鬼面罩,但重新設計了頭泵把及頭唇;車尾由於少了尾喉,所以換上了更霸氣的泵把和尾唇。車廂方面儀錶板採用 10 吋全液晶螢幕,可顯示時間及駕駛模式等行車資訊外,還可顯示電池狀態及續航距離等資料;還有大量使用碳纖維飾板減輕重量。動力系統方面,後軸配備的兩具電動馬達可輸出 610 匹馬力及 96.9kgm 扭力,由 0-96km/h 加速可在 4 秒內完成,極速達 250km/h;鋰電池容量為 65kWh,擁有 320 公里以上的續航距離。為了提供最豐富的駕駛樂趣,Rapide E 分別有 GT、SPORT 與 SPORT+ 三種駕駛模式選擇。

文:Issac.C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視像】LEGO 版 Honda Civic Type R!


Honda x LEGO 推出 1:1 的 Civic Type R,由 LEGO 神人Ryan McNaught 帶領九名專業人士,中途遇到如尾翼、鋁圈及泵把等細節位的困難,花了共 1,300 個小時,使用高達 320,000 個零件,最後再加上鋼架作支撐,終於完成了 Civic Type R 1:1 模型鉅作,而且配備了功能燈組,可使用 iOS 平板電腦進行開關,大大加強了逼真度。未來幾個月 Honda 將會在澳洲不同活動作出展示,香港車迷應該就無緣見面了。

文:Issac.C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現場視像】香港飄移車手伍家麒正式與日本 D-MAX 車隊合作


香港飄移車手伍家麒 (Charles Ng) 正式與日本 D-MAX 車隊合作,作為首名香港車手將代表香港以 堅固金業 偉恒行 D-MAX RACING 車隊之名出戰今年日本 D1 職業飄移錦標賽。

為隆重其事,主辦單位WHH偉恒行汽車公司聯同多位贊助商,特意於九龍海逸君綽酒店舉行簽約儀式及記者招待會,並邀請由日本遠道而來的 D-MAX 車隊負責人濱川拓也先生 (Takuya Hamakawa) 與Charles進行簽約,同場宣布Charles將駕駛 D-MAX S15 SILVIA 戰車,出賽六月至十一月期間於日本舉行的7場D1職業飄移錦標賽。


香港汽車會會監余錦基太平紳士向各贊助商及一眾嘉賓致謝,深知賽車需要非常多的支援方能成功,很高興見到 Charles 得到這麼多的支持,可以繼續為港爭光。Charles特別感激堅固金業的支持和信任,賦予機會為香港體壇盡一分力,成就更多的傑出運動員;為香港增光之餘亦積極宣揚及推進飄移運動的發展。


關於飄移及 D1GP
飄移就是車輛在彎中的實際轉向角度比前輪的轉動角度大,亦即是後輪出現了向外側的滑動。一開始這個情況在六十年代的傳統賽車場上經常發生,因當時的輪胎未夠抓地力。到了七八十年代,日本興起研究飄移技術,其中最為人熟悉的是世界知名車手土屋圭市,他在迂迴的山路上研究出一套獨特的飄移技術,同時訂定有關技術的標準,令飄移成為一項全新的賽車項目。在2000年,土屋圭市更促成了全世界第一個職業飄移大賽 — 日本 D1 Grand Prix(縮寫為 D1GP),日本頂尖職業車手谷口信輝、織戶學等都從此賽事出身。而隨著賽事發展,D1GP 在世界的影響逐漸擴大,賽事去到美國、歐洲、紐西蘭、東南亞及俄羅斯等地,更直接影響荷李活電影【狂野時速:東京飄移】及亞洲票房冠軍【頭文字D】等電影。

2017年,FIA 國際汽聯正式承認飄移作為旗下一個正統賽車項目,D1GP 作為世界飄移賽事的最高舞台被 FIA 授權在東京舉辦世界首個 FIA 洲際飄移杯。

比賽規則
D1GP 每場賽事有超過四十位車手參賽。車手首先要通過首日單走排位賽,每位車手有兩次機會單獨在賽道上以飄移狀態行駛,電子定位 DOSS 系統根據整體速度、飄移角度及轉身角度轉變等計分,以最高分的一次決定排名,得分最高的十六位車手進入次日的追走賽。追走賽採用一對一淘汰方式,排位第一車手對戰排位第十六車手,如此類推,每對要輪流追車一次,首先由排位較低的車手追車。DOSS 系統計出前車的單走分數,再由一位裁判在此分數上對後車加或減分,追得越近、加分越多,之後輪到排位較高的車手追車,最後比較兩次追走,較高分的一方便能晉級,若分數相同便要進行 One More Time 多一次對戰決勝。

參賽資格
日本車手需要在全日本四大飄移賽事奪得前列位置才能獲得 D1GP 參賽資格。外國車手必須通過 D1GP 大會的資歷評核才能參賽,伍家麒是唯一擁有參賽資格的香港車手同時亦是唯一被 FIA 國際汽聯承認的香港代表出戰 FIA 洲際飄移杯。

分站資料
第一及第二回合 6月29-30日 茨城縣 Tsukuba Circuit
第三及第四回合 7月27-28日 北海道 Tokachi Speedway
第五及第六回合 8月24-25日 福島縣 Ebisu Circuit
第七回合 11月2-3日 大分縣 Autopolis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Golf 延期!Volkswagen ID.掀背車 5 月 8 可預訂


Volkswagen 大改款第 8 代 Golf 最初指在 2018 年登場,其後又說推遲到 2019 年 6 月推出,然後在今年 3 月時再說會再延期至今年底發表。如今,Volkswagen 表示預計在 2020 年 2 月才會推出。延遲的原因是全新線上訊息娛樂系統的無線更新程式發生問題,目前仍然努力解決問題中,因此在正常運作前不會無法貿然推出新車。

另外可能命名為 ID. Neo、或是 ID3 的全新 ID. 掀背車,預計在 2019 年 9 月法蘭克福車展亮相,不過就率先 5 月 8 日開放線上預訂。全新 ID. 掀背車分別有 330 公里、450 公里及 550 公里續航距離的三種版本選擇。

文:Issac.C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Lexus 大改款 IS 預計 9 月推出


原本預計 Lexus 將會在 4 月的上海車展或紐約車展推出全新一款 IS,可惜最終並未見身影,外界預計於 9 月法蘭克福車展才會現身。Lexus 大改款 IS 使用 TNGA 的 GA-L 後驅底盤,軸距增加至 2,870mm 提供更充裕的乘坐空間。車廂佈局暫時沒有任何消息,配備最新 Lexus Safety System+ 2.0 主動安全防護系統,包括有 DRCC 雷達定速及 LDA 車道偏移警示等主動安全系統。動力系統方面則可能使用 BMW 的 3.0 公升直六渦輪引擎,可輸出 340 匹馬力及 51kgm 扭力。傳聞,IS 更有機會推出 F 性能版本,可能使用 LS500 的 3.5 公升 V6 雙渦輪增壓引擎,配合 10 速波箱,最大馬力為 415 匹。

文:Issac.C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Lexus 11 月推出小改款 RX


Lexus 第四代小改款 RX 預計在今年 9 月法蘭克福車展進行全球首發,11 月時正式推出。小改款 RX 外觀造型預計將使用全新 ES300h 的紡錘型鬼面罩,還有全新設計的 LED 頭燈。此外,RX 將會出 450h L 長軸車型,採用 6 座設定,第二排座椅為獨立座椅。安全配備方面,將會導入 LS 車系的 Lexus Safety System + A,分別有自動切換遠光燈(AHB)、車道偏離警示(LDA)、車道追蹤輔助(LTA)及道路標識輔助(RSA)。

文:Issac.C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Ford 2022 年推出入門 SUV


去年 Ford 宣佈退出北美房車及掀背車市場,積極開發 SUV 與卡車,近日副總裁 Jim Baumbick 表示在 2022 年前將會推出一款入門 SUV,預計定位會在 EcoSport 之下,主打經濟實惠,增補 Fiesta、Focus、Fusion 停產後的空缺;還有以 Mustang 為基礎打造全新電動SUV,更會推出一款高性能版本;再加上同樣預計在 2020 年中推出的 Baby Bronco,還有以 Fiesta 底盤所打造的 Puma 小型 SUV,Ford SUV 大軍將會在 2020 年時強勢來襲!

文:Issac.c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Mini 推出小改款 Clubman


Mini 在上海車展推出小改款 Clubman,最主要改款集中於燈組,首先頭燈組的 LED 日間行車燈改為全環形設計,以及導入矩陣式遠光燈功能;下方的 LED 前霧燈組同樣有環形邊框互相呼應,車尾亦使用 Union Jack 英國國旗的尾燈設計。此外,側鏡加入摺線設計,令到鏡框造型更加立體。車廂佈局並沒有太大改動,但就提供更多 option 選擇,包括透光式 Piano Black 飾板、8.8 吋觸控螢幕及客製化座椅。同時提供可降低車身 10mm 的運動化懸掛,能夠加強車身動態的表現。動力編成方面,小改款 Clubman 提供 One、Cooper、Cooper S、Cooper S Clubman ALL4 四種車型選擇,One 及 Cooper 車型同樣使用 1.5 公升 3 缸渦輪引擎,前者輸出 102 匹馬力及 19.4kgm 扭力,後者為 136 匹馬力及 22.4kgm 扭力;至於 Cooper S 及 Cooper S Clubman ALL4 則使用 2.0 公升 4 缸渦輪引擎,輸出 192 匹馬力及 28.5kgm 扭力。

文:Issac.C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Hyundai 推出入門 SUV Venue


Hyundai 在紐約車展推出最小型 SUV Venue,外觀造型延續 Kona 及 Palisade 的新世代家族設計,採用分離式燈組設計,以及六角形鬼面罩內採用獨特十字設計;車尾設計同樣使用分離式尾燈,而且車尾廂的雙層摺線令 Venue 車尾的視覺更有層次感。車廂佈局方面,採用新款三幅式多功能方向盤,空調出風口安裝在 8 吋觸控式多媒體影音的兩側,並採用 Two-Tone 的設計展現活力風格。動力系統方面採用 1.6 公升 Gamma 系列汽油引擎可輸出 121 匹馬力及 15.6kgm 扭力。

文:Issac.C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Audi 小型掀背 AI:ME Concept

Audi AI:ME Colour: Aurora Silver


Audi 推出全新自動駕駛概念車 AI:ME,車身尺碼為 4300x1900x1520(mm),軸距為 2770mm,採用 2+2 的座椅設定,不過後座為一件式梳化座椅。而且 AI:ME Concept 具有第四級自動駕駛能力,在使用自動駕駛模式時,方向盤、儀錶板及腳掣等將會隱藏起來;而且車上還有VR眼鏡,可觀看電影或進行遊戲,提供最舒適的乘車環境。AI:ME Concept 為後輪驅動,後軸上配備了可輸出 170 匹馬力的電動馬達。近年積極發表概念電動車大軍,2017 年有 Aicon、2018 年 PB 18 Concept 及 AI:ME 之後,Audi 更預告在 2019 年 9 月的法蘭克福車展推出第4款電動概念車,規劃電動車及自動駕駛車的發展方向。

文:Issac.C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