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 C
Hong Kong
Thursday, May 1, 2025
主頁 博客 頁面 19

無可匹敵!Mercedes-Benz E-Class 搶下 2024 年 Euro NCAP 最佳安全表現大獎


在車壇,一輛車的安全性總是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之一,而 Mercedes-Benz E-Class 今年再一次超越同級對手,榮獲 2024 年 Euro NCAP 所頒發的「最佳安全表現車輛」大獎,成為去年測試中最安全的車型!這不僅是對 E-Class 安全技術的極高肯定,也再次證明了Mercedes-Benz在汽車安全領域的領先地位。

卓越安全表現,定義全新標準
Euro NCAP(歐洲新車評估計劃)專家團隊針對四大領域進行綜合評價,分別是成人乘客保護、兒童乘客保護、易受傷道路使用者保護,以及安全輔助技術。Mercedes-Benz E-Class 在所有這些安全類別中都取得了極為出色的成績,無論是對於成人乘客的保護,還是針對兒童和行人等脆弱群體的安全防護,E-Class 都表現得無懈可擊。

這個獎項的背後,正是Mercedes-Benz長期以來在車輛安全領域的研發成果,以及對未來行車安全的持續投入。正如 Markus Schäfer,Mercedes-Benz-奔驰集團董事會成員所說:“Mercedes-Benz-奔驰一直是安全的代名詞,我們在車輛安全方面樹立了行業標準。”


Euro NCAP 的認可,實至名歸
Euro NCAP 是由歐洲交通部門、汽車俱樂部及保險協會所組成的獨立機構,致力於進行車輛的碰撞測試和安全評估。這個機構的評價對汽車品牌來說具有極高的權威性與公信力,因此,當 E-Class 獲得 Euro NCAP 的“最佳安全表現”大獎時,無疑是對其安全技術的一大肯定。

Mercedes-Benz 近年來不斷推陳出新,推出了多項創新的安全技術,包括但不限於先進的自動駕駛輔助系統、行人檢測系統、以及新一代的緊急自動煞車技術。這些技術不僅提升了車主的駕駛體驗,還讓整體行車環境變得更為安全。


我總是特別欣賞那些不僅能夠保護駕駛者的生命,更能對行人及其他道路使用者提供額外保障的技術。Mercedes-Benz E-Class 用其全方位的安全技術,將這些理想變為現實。這不僅僅是技術的突破,還代表了一種對未來出行的承諾——每一次上路,都能讓駕駛者、乘客甚至行人都感到更為安心。

不可否認,隨著技術的進步,未來的車輛安全系統將會越來越智能化。而 E-Class 作為Mercedes-Benz的一員,無疑是這一未來的領航者。對於熱愛駕駛的我們來說,這不僅是安全的保證,更是一種無形的信任,讓我們每一次開車上路,都能夠更放心。

Lexus RC 和 RC F 2025 美國登場為經典告別


Lexus RC 和 RC F 已經在市場上屹立了十年,並成功售出了超過 90,000 輛,遍佈全球 62 個國家和地區。隨著 2025 年的到來,這兩款車將正式宣告停產,為所有熱愛駕駛的車迷留下最後的經典回憶。這場“音浪”告別秀,無論是在駕駛樂趣還是動力表現上,都將是一場充滿力量與美學的盛宴。


2025 年的 Lexus RC 將帶來一些細微改動,而 RC F 則以“Final Edition”這一單一配置登場,無疑是對其十年歷程的一次華麗致敬。這一代的 RC 及 RC F 將在今年第一季度抵達各大經銷商,將成為許多車迷的最後機會,來感受這兩款車的無與倫比的駕駛樂趣與優雅風範。


RC 300 配備了高效能的 2.0 升雙渦輪增壓四缸引擎,最大功率達 241 匹馬力,搭配 8 速運動直排自動變速箱,讓駕駛者能夠隨心所欲地享受每一個加速瞬間。這款車的扭矩達到 258 lb.-ft.,動力輸出區間為 1,650 到 4,400 轉,無論在城市道路還是高速行駛中,都能提供穩定而強勁的加速表現。

RC 300 AWD 則配備了 3.5 升 V6 引擎,最大馬力為 260 匹,並結合智能可變氣門正時系統,提供更低轉速時的更大扭矩,以及高轉速時的強勁動力。其扭矩範圍為 236 lb.-ft.,動力輸出範圍為 2,000 到 4,800 轉,讓這款車在不同路況下均能保持平衡的駕駛體驗。


RC 350 和 RC 350 AWD 配備的 3.5 升 V6 引擎,最大馬力 311 匹,並擁有與 LFA 超跑相似的動人聲浪。這款引擎的扭矩為 280 lb.-ft.,其 0-60 mph 加速時間分別為 5.8 秒(後驅)和 6.0 秒(全輪驅動)。F SPORT 配備了 Torsen® 限滑後差速器,能夠幫助駕駛者更好地發揮加速性能,無論是進彎還是出彎,都能充分體現其運動本色。

2025 年,F SPORT 後驅版本的橙色剎車卡鉗將變為紅色,為車輛的運動氣息再添一分亮眼色彩。


作為 Lexus 的高性能車型,RC F 2025 年將推出“Final Edition”特別版,這款車將以其 GT3 靈感的外觀、精妙的動力表現和自然吸氣的 5.0 升 V8 引擎,完美詮釋了性能與優雅的結合。RC F 的 V8 引擎最大馬力達 472 匹,並配備標準的 F 調式可調懸掛系統,讓車輛的操控更加精準穩定。

“Final Edition”車型的外觀升級了大量碳纖維元素,包括車頂、側裙、前擾流板和後擾流器,這些細節不僅讓車輛更加輕盈,還進一步強化了其運動感。19 英寸 BBS ® 合金輪圈搭配米其林® Pilot Sport® 4 S 輪胎,以及紅色的剎車卡鉗,無不在彰顯著其強大的性能實力。經典的 2UR-GSE V8 引擎,經過精心調校,帶來更順暢的加速感受和令人振奮的引擎聲浪。


RC F “Final Edition” 可選擇 4 種車身顏色,包括 Incognito、Radiant Red、Sonic Iridium 和 Ultra White,並配備頂級的 Mark Levinson ® 音響系統以及 10.3 英寸觸控螢幕,讓駕駛者在享受超凡駕駛樂趣的同時,也能擁有頂級的音響體驗。內飾方面,RC F “Final Edition” 配備了黑紅雙色真皮/Ultrasuede 座椅,並特製了 “Final Edition” 碳纖維車標,彰顯其限量生產的特殊性。

此外,車內的數位儀表盤提供了從 G 力計到啟動控制等多項資訊,並搭載了 8 速運動直排自動變速箱,配備降檔轉速匹配功能,讓駕駛者能夠迅速進行換檔,享受每一次的極速體驗。


Lexus RC 和 RC F 的停產,對我來說是一個感傷的時刻。這兩款車不僅是 Lexus 運動化理念的象徵,也是我們對駕駛樂趣的一種情感寄託。RC 系列無論是在外觀設計還是動力表現上,都能讓人感受到一種優雅與力量的完美結合。尤其是 RC F,作為一款擁有 V8 引擎的高性能車型,每一次的加速都能讓人血脈賁張。而 2025 年的“Final Edition”無疑是給這個經典系列最完美的告別,這不僅是一款車,更是一段駕駛歷程的回顧。

當然,隨著車市的變遷,RC 和 RC F 或許將成為我們心中永遠的經典,無論是它那具有音樂感的引擎聲浪,還是它所帶來的無與倫比的駕駛體驗,都將成為駕駛者的美好回憶。而對於 Lexus 來說,這樣的告別,或許正是為了更好地迎接未來的發展,帶來更多令人期待的創新之作。

細車大有可為!Volkswagen Polo 50 周年經典回顧


50年超過2,000萬輛銷量,Volkswagen Polo 成為了世界小型車市場中的不敗經典。為了慶祝這個標誌性的里程碑,Volkswagen 在 Bremen Classic Motorshow 帶來兩款第一代 Polo 的經典車型——1975年的 Polo L 和 1977年的 hill climb Polo,為車迷們重現這款細車巨星的起源與賽車靈魂。這次展出,既是對過去50年輝煌成就的致敬,也為我們揭開了 Polo 未來發展的更多可能性。

Polo L:經典起點,細車市場的革新者
1975年首次面世的 Polo L,見證了 Volkswagen 在小型車市場的成功起步。這輛只有 3.5米長 的小車,以簡約、實用的設計俘虜了全球消費者的心。Oceanic Blue 的外觀低調而優雅,而內在的0.9升引擎輸出 40匹馬力,雖然動力不算強勁,但以僅僅 685公斤 的重量,卻能達到 132公里/小時 的最高速度,足以應付當時的日常交通需求。

Polo L 雖然小巧,但以「小車大空間」為賣點,其靈活的尾廂設計可提供多達 900升 的載貨容量。同時,選配的 L 配置版本更增添了豪華元素,包括車側飾條、雙速風扇及地毯,將細車的實用性與舒適性完美結合。這款以「可靠、經濟、舒適」為核心的車型,為 Volkswagen 打下了細車市場的穩固基礎。

hill climb Polo:Polo 的賽車靈魂
除了經典的日常用車,Polo 還擁有鮮為人知的賽車基因。這次展出的 hill climb Polo 是基於 1977 年的第一代車型進行改裝,專為山道賽而打造。這輛 Bali Green 配色的賽車搭載 1.3升引擎,輸出高達 110匹馬力,最高時速約 150公里/小時,配備短齒比變速系統及滾籠,完全符合當時的賽事安全標準。經過20年的賽車生涯,這輛車在 2022 年的 Osnabrück 山道賽中經過修復後再度亮相,重現了當年驚人的賽車實力,令人嘆為觀止。

經典傳承,延續細車的精彩故事
Volkswagen Polo 不僅是一款車型,更是一個橫跨半世紀的小型車傳奇。從1975年的第一代,到今天的第六代,每一代 Polo 都承載著 Volkswagen 在品質、創新和實用性上的不懈追求。無論是日常代步的實用車,還是充滿競技魅力的賽車版本,Polo 都以其多樣化的形象贏得全球車迷的喜愛,成為國際市場上不可或缺的細車代表。

Hill climb Polo from 1977.

Volkswagen Polo 的成功歷史讓我深刻感受到,細車不僅僅是「便宜好用」這麼簡單。從第一代 Polo L 的誕生,到 hill climb Polo 的賽車魅力,這款小車讓我們明白了創新與實用的完美結合可以如何徹底改變市場。更重要的是,Polo 不僅是交通工具,它還代表了 Volkswagen 對「小車應有大作為」這一理念的執著。

這次 Bremen Classic Motorshow 展出的兩款車型,讓人看到 Polo 如何從簡單實用的小車演變為多功能的傳奇經典,既喚醒了我們對經典汽車的回憶,也為細車未來的可能性帶來無限想像。對於 Polo 的下一個50年,我們拭目以待!

Porsche Macan Turbo 電二代


繼 Taycan 之後,保時捷 Porsche 以 Macan 作為推出其第二個電動車系的平台。推出有 10 年時間的 Macan,新款車現全線改為純電動驅動,車系話雖是第二代全新設計,但第一代 Macan 仍然會以原有的電油引擎繼續存在和發售。

第一代 Macan 與 Audi Q5 採用同一底架,新款繼續與 Audi「一雞兩味」,共用全新 800 V 電壓 PPE(Premium Platform Electric)中/大型電動車專用底盤,兩品牌分別以 Q6 e-tron 和 Macan 最先用上,Macan 車系共有後輪驅動的 Macan Electric 和香港有賣的四驅 4 Electric、4S Electric 和測試的 Turbo Electric 四款,售價 $1,048,000、$1,198,000 和 $1,448,000。


新 Macan 的體積比舊款長多 58mm,闊多 16mm,輪距多 86mm。在一切都要表現得科幻的電動界別,新 Macan 有分開上下兩組的頭燈設計,上方的一組有 4 粒日行燈,高/低燈組像例如 Hyundai Kona 那樣放在較下的泵把裡,沙板貼有「Electric」字,車尾最突出的不同,是尾燈改為紅色燈條,「Porsche」Logo 放在尾燈間的黑色裝飾內,尾泵把有左右假風口;車身整體比例和輪廓與第一代沒有很大分別,就是較為科幻一點。


Macan 的錶板有全新設計的顯示和控制系統,錶板有儀錶、中台、乘客三塊屏幕,但仍保留有制可撳的冷氣控板放在中僑的斜台上,有 3 個圓錶的儀錶屏幕,中間有隨踩電和減速撥左撥右的電錶,左邊可「碌」出胎壓、電量、G-force 錶、速度計,右邊可「碌」出里數/耗電量這些,不看電錶或「車仔跟線」時可轉為顯示整幅大地圖;乘客不玩手機時,可玩玩他/她前方屏幕的地圖、G-force 錶/指南針、音響、收音機、手機通信之類的功能。屏幕系統採用行 Android Automotive OS 的升級 PCM (保時捷通訊管理系統),設語音解析可迅速提供路線規劃建議。內籠有較多環保物料的今代,前排乘客的坐點降低了 28 mm,後排降低 15 mm和有較多腳位,後排的中橋處有冷氣風口和 LCD 顯示控制板;前座有暖氣功能。氣氛燈光有12顏色,雖然沒有例如平治的64色多,但說真的已很夠「照」。行李箱設有把手將後座椅背彈低,以及有按鈕控制氣壓避震將車尾升高,方便擺放物件。


機械設計上,這部 Turbo 型號的前、後 PSM 恒磁同步摩打正常輸出共有 430kW(584 匹),用 Launch Control 起步時可「谷」至 470 kW(639 匹)/ 1,130 牛頓米。電池容量 100 kWh,可用容量 95 kWh,城市續航距 765km,平均 591km;270 kW 快充由 10% 充至 80% 需 21 分鐘,11kW AC 慢充要 10 小時。前雙搖臂、後多連杆懸掛有 PASM(Porsche Active Suspension Management)電子控制吸震器,設有雙油路活瓣加闊軟至硬幅度,氣壓避震可以根據Drive Mode 改變車身高度,最大可升高 10mm 離地距至 195mm。後軸設有 PTV Plus(Torque Vectoring Plus)扭力導向電子差速器,以及5度後輪轉向。ePTM(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Porsche Traction Management)電子穩定系統的 10 微秒反應時間比電油汽車快 5 倍。安全系統有前撞警告和自動剎車、離線警示和扭軚輔助、前方橫向有車警示、盲點有車警示、司機分心警示。


屬於車系中最高性能的這部 Turbo Electric,0-100km/h 加速性能只需 3.3 秒,在雙摩打的恒定扭力下就是「想怎樣去便怎樣去」,屬於電動車中飛快的群組。與 Taycan 一樣在軚盤設有扭左扭右的轉盤制的 Drive Mode 反應系統,有 Normal、Sport、Sport+ 和 Offroad 模式來影響踩電反應、懸掛軟硬、離地距,沒有可自訂的 Individual 模式,轉用 Sport 和 Sport+ 時有「較應」和「再應」的踩電反應以及「加硬」和「再硬」的懸掛感覺,另有按鍵可升高尾翼和開啟 Electric Sport Sound,合成聲效就像汽船般,行駛時「嗚…嗚…嗚…」聲,個人覺得並不好聽而且有點煩擾,還是關掉比較自然。拖慢充電不是用軚盤撥片控制,也不是在屏幕某個天花龍鳳的頁面內調校度數,而是按屏幕左下方一粒像熄掉網頁廣告的細小按鈕,而選擇亦只有 On 和 Off,嚴重缺乏儀式感。車子一般行車時你不會覺得它太硬和太「櫈」,以又高又重的電動車來說拐起彎時屬非常貼地,作為保時捷的 SUV,在舒適和操控之間有很好的平衡。


全新設計的顯示和控制系統,錶板有儀錶、中台、乘客三塊屏幕,屏幕系統採用行 Android Automotive OS 的升級 PCM。


前排坐點降低了 28mm,後排降低 15mm 和有較多腳位,後排中橋有冷氣風口和 LCD 顯示控制板。


分開上下兩組的頭燈設計,上方的一組有 4 粒日行燈,高/低燈組像例如 Hyundai Kona 那樣放在較下的泵把裡。


尾燈改為紅色燈條,「Porsche」Logo 放在尾燈間的黑色裝飾內,尾泵把有左右假風口。


行李箱設有把手將後座椅背彈低,以及有按鈕控制氣壓避震將車尾升高,方便擺放物件。


Drive Mode 反應有 Normal、Sport、Sport+ 和 Offroad 模式來影嚮踩電反應、懸掛軟硬、離地距。


懸掛有 PASM Porsche Active Suspension Management 電子控制吸震器,設有雙油路活瓣加闊軟至硬幅度。


氣壓避震可以根據 Drive Mode 改變車身高度,最大可升高 10mm 離地距至 195mm。


Electric Sport Sound 合成聲效就像汽船般,行駛時「嗚…嗚…嗚…」聲,個人覺得並不好聽而且有點煩擾,還是關掉比較自然。


電池可用容量 95kWh,平均續航距 591km;270kW 快充由 10% 充至 80% 需 21 分鐘。


錶台保留有制可撳的冷氣控板放在中僑的斜台上。


乘客屏幕有地圖、G-force 錶/指南針、音響、收音機、手機通信之類的功能。


拖慢充電在屏屏幕左下方有一粒像熄掉網頁廣告的細小按鈕,選擇亦只有 On 和 Off,嚴重缺乏儀式感。


屬車系中最高性能的 Turbo Electric,0-100km/h 加速性能只需 3.3 秒,在雙摩打的恒定扭力下就是「想怎樣去便怎樣去」。


不看電錶或「車仔跟線」時可轉爲顯示整幅大地圖。


Macan 與 Taycan 一樣在軚盤設有扭左扭右的 Drive Mode 轉盤制。

基本規格
動力單元:前、後 PMS 恒磁同步摩打
電池容量:95 kWh
最大馬力:470 kW / 639 匹
最大扭力:1,130 牛頓米
續航距離:591 km
體積:4,7845 X 1,938 X 1,621mm

詳盡規格表

售價:「一換一」計劃:$1,448,000
網址:https://hongkong.porschedealercn.com/
查詢:2926 2911(Porsche Centre Hong Kong)

文、攝:James Chan
編:Teddy Leung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Mercedes-Benz 與 Google 攜手發展 AI 導航系統


當豪華汽車巨頭 Mercedes-Benz 與科技龍頭 Google 聯手,駕駛體驗便進一步進化!兩家公司近日宣布深化合作,利用 Google Cloud 的 Automotive AI Agent 強化 MBUX 虛擬助理,為駕駛者帶來前所未有的語音搜索與導航體驗,計劃率先應用於即將推出的新款 CLA 車型。

突破性的 AI 導航系統:智能對話,隨問隨答
透過整合 Google Maps Platform 和由 Gemini 模型支援的生成式 AI,MBUX 虛擬助理不僅能即時獲取全球2.5億個地點的最新資訊,更能以自然對話形式回應駕駛者的問題。例如,你可以問:「附近有甚麼高級餐廳推薦?」或進一步詢問:「這家餐廳有好評嗎?主廚的招牌菜是甚麼?」系統將即時提供精確答案,並在車輛介面顯示導航資訊。

這套系統不僅支持單次查詢,還能進行多輪對話,記憶之前的交談內容。例如,你可以隨時更改目的地或追加查詢,而系統將無縫連接你的需求,讓駕駛者專注於路況,同時獲得完整資訊。


以 AI 賦能導航,掀起智能駕駛新篇章
Mercedes-Benz CEO Ola Källenius 表示:「我們希望為客戶提供無與倫比的數字化體驗,結合 Google Cloud 的生成式 AI 技術,我們的新一代導航系統將讓駕駛與乘客在數秒內獲得全面且個性化的資訊。」

Google 和 Alphabet CEO Sundar Pichai 補充道:「Mercedes-Benz 的駕駛體驗一直是市場的典範。我們的合作將引入尖端 AI 技術,讓車內互動更自然、更有用,這只是汽車行業 AI 變革的開端。」

AI 如何改變汽車行業?
Google 的 Automotive AI Agent 是專為汽車產業設計的生成式 AI 系統,基於 Google 的 Gemini 模型,實現語音互動的多模態推理能力,並結合 Google Maps 平台的精準數據,為汽車製造商提供高度客製化的語音助手功能。這套系統將首先搭載於 Mercedes-Benz CLA 車型,未來亦計劃擴展至其他車型。


Mercedes-Benz 和 Google 的合作可謂「強強聯手」,充分體現了豪華汽車品牌與前沿科技的結合。這套智能導航系統不僅提升了駕駛便利性,更是汽車數字化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對我而言,駕駛已不再僅是到達目的地的過程,而是探索世界的一部分。如果未來的汽車都能像這樣聰明,我會更加期待每一次的駕駛旅程!

布加迪 Bugatti Tourbillon 奢華新時代的全新象徵


隨著布加迪 Bugatti Tourbillon 的全球首發,這款兼具歷史與創新精神的超跑,正式揭開了布加迪進入全新時代的序幕。自從在故鄉莫爾塞姆首次亮相以來,Tourbillon 就以其無與倫比的魅力吸引了全球車迷的目光。這款致敬布加迪經典的超跑,如今在上海與香港兩大城市的璀璨燈光與地標前閃耀,象徵著這兩座城市與布加迪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創新精神的完美融合。


上海,這座充滿戲劇性與多樣性的都市,擁有數不盡的歷史和文化遺產,而現代工程打造的天際線則代表了這座城市無窮的創新力量。Tourbillon 在上海的展出,不僅完美地與城市的歷史氛圍融合,更在浦東和浦西的地理與文化交匯處,展現出其卓越的設計理念。從繁華的外灘到壯觀的摩天大樓,這座城市的每一寸土地都見證著傳統與現代的對話,而 Tourbillon 則在這樣的背景下,如同一顆璀璨的明星,閃耀其獨特魅力。

在靜安區的現代風格展廳,這款設計極致的超跑與上海的城市風貌相得益彰,將中國的傳承與現代主義的雙重特性展現得淋漓盡致。品牌為尊貴的客戶舉行了一系列私人活動,讓每位賓客都能親身體驗這場奢華之旅,沉醉於布加迪的新時代光芒之中。


香港:融合傳統與創新的奢華舞台
接下來,Tourbillon 來到充滿國際化氛圍的 香港,這座海港之城以其獨特的東西方文化交融而著名。Tourbillon 在香港的首次展出,吸引了眾多尊貴來賓和媒體的關注。這次展出不僅讓人驚艷於其超凡的工藝設計,更與 Jacob & Co. Tourbillon腕錶 一同亮相,展現了汽車與高端製錶工藝的完美融合。特別是腕錶中那由透明藍寶石打造的 V16 引擎缸,更是將兩種極致奢華的技術結合,令人驚嘆不已。


在這次精心策劃的巡展中,Tourbillon 穿梭於香港這些珍貴的地標之間,從優雅的 蓮花宮 到經典的 美利樓,再到充滿藝術氛圍的 西九龍,每一個場景都為這款車增添了無限魅力。而香港獨特的天際線,將這款極致超跑的優雅與未來感展現得淋漓盡致。

Kostas Parris,布加迪中東及亞洲區域總監指出,Tourbillon 不僅是一部無與倫比的超跑,更是一場世界領先的創新與精湛工藝的交響樂。這款車的出現,標誌著布加迪品牌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並在全球舞台上定義了超跑的未來。對於布加迪來說,這次 Tourbillon 的巡展只不過是未來更多激動人心的旅程的開始。


看到布加迪如此重視技術與工藝的結合,並將這款兼具歷史意義與現代創新精神的 Tourbillon 介紹給世界,實在令人興奮。上海和香港,兩個充滿文化底蘊的城市,無疑是這款車的完美舞台,讓我們看到了布加迪不僅在技術上的突破,也在品牌形象的塑造上達到了新的高峰。

Tourbillon 不僅是一部車,更是一件藝術品,一個象徵。它不僅展現了布加迪對過去經典的致敬,也勾畫出未來超跑的藍圖。這樣的品牌傳承與創新,讓人充滿期待。相信在未來,Tourbillon 將會在更多城市中繼續閃耀,成為無數汽車迷心中最崇高的夢想。

挑戰極限!Volkswagen ID.7 Pro S 單次充電跑出 941 公里驚人成績


Volkswagen 在意大利南部的 Nardò 測試場創下電動車新里程碑:ID.7 Pro S 配備 86 kWh 電池,單次充電跑出 941 公里,遠超 WLTP 官方標準的 709 公里多達 232 公里,增幅達 32.7%。測試期間平均電耗僅為 9.2 kWh/100 公里,若轉換成柴油等效消耗量,僅為每百公里 1 升,這項表現突顯了 ID.7 Pro S 在電動車市場的卓越效率與領先技術。

真實場景測試,展現頂尖效率
這次測試於 12 月進行,由 Volkswagen 專業駕駛團隊操作,環境溫度介乎 5 至 15°C。Nardò 測試場的 12.5 公里環形賽道模擬各種交通場景,ID.7 Pro S 在平均時速 29 公里下完成測試,此速度接近大城市繁忙時段的平均車速(22 至 31 公里)。測試車完全來自 Volkswagen Emden 工廠的量產車,未經任何技術改裝,真實反映出量產車的潛力與表現。


性能與技術並重,為續航而生
ID.7 Pro S 的傑出效率得益於精心設計的空氣動力學及高效能動力系統,其風阻系數僅為 0.23(視乎配置)。搭載的「APP550」高效電驅動系統,具備 545 Nm 扭力,不僅提供 6.6 秒破百的加速性能,同時保持極低能耗,WLTP 測試數據為每百公里 13.6 至 16.2 kWh。

此外,ID.7 Pro S 配備 200 kW 的直流快充功能,10 分鐘即可充入 244 公里的電量,從 10% 充至 80% 僅需約 26 分鐘。無論是家庭還是長途駕駛需求,ID.7 不僅提供寬敞空間與舒適性,更以優秀的續航里程滿足使用者對純電車的期待。

市場反應熱烈,長途與商務用途雙兼顧
Volkswagen 銷售與行銷董事會成員 Martin Sander 表示:「在歐洲市場,ID.7 的訂單量呈現積極增長,目前銷售表現已超越 Passat,這證明 ID.7 不僅是 Volkswagen 電動化產品陣容的重要補充,亦成功吸引長途駕駛者與商務車買家。」


純電新時代的長途佼佼者
ID.7 Pro S 的測試結果令人驚嘆,941 公里的續航成績不僅突破 WLTP 標準,更為電動車駕駛者提供更多可能性。在快充技術的加持下,它解決了電動車常見的「續航焦慮」,對於本地喜歡長途自駕遊或跨境旅遊的用家來說,ID.7 Pro S 似乎是一個理想選擇。這不僅是一台車,更像是 Volkswagen 實現未來出行願景的縮影,令人對其未來的電動車產品更加期待!

Toyota Gazoo Racing 開啟 2025 世界拉力錦標賽新篇章


Toyota Gazoo Racing World Rally Team(TGR-WRT)於 2025 年正式開啟新一季的世界拉力錦標賽(WRC)挑戰。這次的拉力賽季將為車隊帶來一連串全新的挑戰,首站便是在傳奇的 蒙地卡羅拉力賽(Rallye Monte-Carlo)開賽,時間定於 1 月 23 至 26 日。作為歷史最悠久、最具聲望的拉力賽之一,蒙地卡羅賽事也為新賽季畫上了開端,接下來的 14 場比賽將涵蓋全新的比賽地點,包括加那利群島、巴拉圭和沙特阿拉伯等。

技術規則大變革,重塑 WRC 車型與賽事風格
2025 年的賽季可謂是對整個世界拉力錦標賽的一次重構,特別是對於最頂級的 Rally1 車型規則做出了不少關鍵調整。最大的一個改動是,傳統的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將不再被允許使用,這對賽車的設計和性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車輛的最小重量因此從 1,260 公斤減少到 1,180 公斤,同時,空氣限制器的尺寸也有所縮小,以確保車輛的動力與重量比例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此外,今年 WRC 車型的輪胎供應商也發生變化,韓國品牌 Hankook 成為首度成為頂級比賽輪胎的唯一供應商。這些變動不僅改變了車輛性能,也在賽事規則方面帶來了新的挑戰,尤其是積分系統的調整,使得每一場比賽的結果都會對車隊積分產生更大影響。

強化車手陣容,戰力倍增
今年,TGR-WRT 的車手陣容可謂豪華且多元。衛冕雙冠王 Kalle Rovanperä 與副手 Jonne Halttunen 將繼續全職參賽,此外,2024 年的亞軍組合 Elfyn Evans 和 Scott Martin 也將重返賽場,並向頂級榮譽發起挑戰。最引人注目的還是 Sébastien Ogier,這位傳奇車手將在 蒙地卡羅 這個自己家鄉的賽道上,爭取創下紀錄的第十座冠軍,並與副手 Vincent Landais 一同參與部分賽季的比賽。

除此之外,2024 年 WRC2 冠軍 Sami Pajari 也將全職轉戰頂級賽事,與經驗豐富的副手 Marko Salminen 搭檔,並以 TGR-WRT2 車隊的身份參賽,這不僅為 Pajari 帶來了更多的比賽機會,也讓車隊在製造商積分賽中增加了競爭力。年輕車手 Oliver Solberg 也將以 GR Yaris Rally2 車型向 WRC2 冠軍發起挑戰。

蒙地卡羅拉力賽:極限天氣與挑戰的代名詞
蒙地卡羅拉力賽以其多變的天氣條件而著名,冰雪與乾燥的鋪裝路面,讓車手不得不面對一系列極端挑戰。今年的賽事依舊從摩納哥的賭場廣場(Casino Square)出發,首日的賽程將穿越黑暗中的三個階段,接著車手們將於 Gap 服務區進行整裝。星期五與星期六的賽程將圍繞 Gap 周邊的三個不同區域展開,並挑戰全新的 Aucelon – Recoubeau-Jansac 階段。

而星期日,賽事將再次經過星期四的兩個階段,最終以極具挑戰的 Col de Turini 山路作為 Power Stage 的終點,為本場比賽劃上圓滿句號。

TGR-WRT 這次進入 2025 賽季,無論是從車輛設計、車手陣容,還是賽事規則的調整來看,都是一次充滿挑戰與機遇的重新啟程。對於 Toyota 來說,這不僅僅是對現有技術的磨練,更是一種未來的承諾。他們的每一項改進、每一次突破,都在告訴我們,拉力賽的競爭將不再僅僅依賴速度,還將考驗每一位車隊在策略、耐力及技術上的極限挑戰。

對於這一季的 WRC 賽事充滿期待,尤其是當我們見證車隊與車手們在極限條件下展現出最佳表現時,我們也看到了汽車技術發展的無限可能。而且,這不僅是賽道上的較量,更是一場關於車輛未來、可持續發展和技術創新的智慧比拼。這樣的賽季,注定不會讓我們失望!

Lamborghini SC63 首次挑戰 Daytona 24 小時耐力賽


Lamborghini Squadra Corse(蘭博基尼賽車部門)將在今年的 Daytona 24 小時耐力賽 上書寫歷史,首次以廠隊身份參賽 IMSA WeatherTech SportsCar Championship 頂級組別,全力爭奪總冠軍殊榮。

這次出征是 SC63 在賽場上的第二賽季。該車型於 2024 年首次亮相 IMSA 和 FIA 世界耐力錦標賽(WEC),今年將專注於 IMSA 北美賽事的 Michelin Endurance Cup(耐力杯)系列,並以 Daytona 作為開幕戰的亮相舞台。


Lamborghini SC63 將由四名世界級車手組成的強大陣容領航,包括 Mirko Bortolotti、Romain Grosjean、Daniil Kvyat 和 Edoardo Mortara。Bortolotti 和 Kvyat 於去年參與 WEC 的比賽,這次將參與整個耐力杯賽季,而 Grosjean 更是在去年於 Indianapolis 濕滑賽道上有過精彩表現,實力備受矚目。Mortara 則將在 Daytona 作為關鍵助力,為車隊帶來更多經驗與策略支援。

Lamborghini 的廠隊參賽不僅限於 SC63。在 GTD Pro 組別中,加拿大車隊 Pfaff Motorsports 將以廠隊支持身份參加 Sprint 和 Endurance 系列賽事,全季車手包括 Andrea Caldarelli 和 Marco Mapelli,並在 Daytona 獲得車手 Jordan Pepper 與 James Hinchcliffe 的支援。


此外,在 GTD 組別中,Wayne Taylor Racing 及 Forte Racing 等車隊將帶領一系列 Lamborghini 年輕車手和經驗豐富的賽車好手出征。這樣的全方位佈局,顯示出 Lamborghini 對奪冠的雄心壯志。

Lamborghini 曾在 Daytona 24 小時耐力賽中締造三連勝輝煌,分別於 2018 至 2020 年奪冠。這一輝煌戰績是由 Grasser Racing Team 和 Paul Miller Racing 等車隊共同締造,並展示了 Lamborghini 在耐力賽中的強勁實力。


而今年,Lamborghini Squadra Corse 的首次廠隊參賽,不僅將挑戰頂級組別的榮耀,更標誌著品牌在耐力賽領域的新里程碑。車隊不僅希望延續以往在 GTD 組別的輝煌,更渴望在最高水平的競爭中大放異彩。

Lamborghini SC63 是品牌的又一傳奇象徵,也是工程技術與賽車文化的結晶。首次以廠隊身份挑戰 Daytona 24 小時耐力賽,不僅展現 Lamborghini 在全球賽事中的雄心,更彰顯其對極致性能和賽車運動的不懈追求。

作為一名汽車編輯,我看到的不僅是一輛賽車,而是一個品牌不斷突破自我極限的故事。無論結果如何,Lamborghini Squadra Corse 的參賽本身已是一次勇氣與熱血的宣言。期待看到 SC63 帶來的震撼瞬間,也希望這場賽事能成為 Lamborghini 在耐力賽場上的又一輝煌篇章!

Honda Civic Hybrid 摘得 2025 北美年度車輛大獎


Honda Civic再創車界新紀錄!這款美國最受歡迎的緊湊型車——Civic Hybrid,不僅刷新了歷史,還在2025年榮獲了北美年度車輛大獎(North American Car of the Year),成為首個四度榮獲此殊榮的車型。這也標誌著Honda Civic在超過三十年的頒獎歷史中,成為獲得最多NACOTY獎項的車型,無人能及。

這一成就不僅代表Honda Civic進化的成功,也象徵著Honda品牌的強勁發展。在今年,Civic Hybrid成為Honda 11代Civic家族中最頂尖的車型之一,並且是Honda的第七次獲得北美年度車或卡車獎項,過去的得獎車型包括Honda Civic(2006、2016、2022及2025年)、Honda Ridgeline(2006及2017年)及Honda Accord(2018年)。

Honda Civic Hybrid並非單純的“綠色車輛”,它成功地融合了駕駛樂趣與環保效能。配備Honda兩馬達混合動力系統,這款新車型的總馬力達200匹,扭力為232 lb.-ft.,是Civic歷來最強的非Type R版本。特別的是,它的市區油耗高達50英里每加侖,這一數字無疑是對於追求效能與經濟性的車主而言的一大賣點。

Civic Hybrid不僅注重動力表現,還針對車輛的行駛舒適性進行了精心調校,無論是懸掛系統、彈簧調整,還是特別為混合動力車型開發的輪胎,都讓這款車型在同級車中擁有了出色的操控和寧靜的駕駛體驗。

Honda Civic作為Honda歷來最長壽的車型,自1973年起便成為北美市場的暢銷車型,至今已累計銷售超過1500萬輛。而最新的第11代Civic更是把這一傳奇延續下去,成功吸引了包括Z世代、首次購車的消費者以及多元文化群體的青睞。Honda的最新Civic Hybrid成為這一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彰顯了品牌向電動化邁進的決心。

值得一提的是,Honda的兩馬達混合動力系統早在1999年便開始進軍美國市場,這一系統經過四代的技術升級,至今已被應用於多款車型,包括Civic、Accord和CR-V,並且代表著這些車型銷量的一半以上。此次,2025款Civic Hybrid搭載的第四代混合動力系統,憑藉其高效能和優異的動力表現,獲得了”Wards 10 Best Engines & Propulsion Systems”獎項,這是Honda混合動力系統第二年連續獲此殊榮。

Honda在美國的車輛製造歷史已經超過四十年,Civic更是Honda美國製造的代表。至今,Honda已經在北美生產了超過1200萬輛Civic,其中500萬輛以上是在美國生產的。這一成功背後,無疑是Honda在生產、技術創新及品牌價值上的不懈努力。

Honda Civic Hybrid能夠屢屢創下車壇歷史新紀錄,絕非偶然。這款車不僅在技術上進行了大膽革新,從混合動力系統到駕駛舒適性,都在保持Honda一貫駕駛樂趣的同時,強化了其環保效能。作為一個長期關注Honda車型的車迷,從這款Civic Hybrid的表現中,我深刻感受到Honda對市場趨勢的敏銳洞察與品牌未來的清晰規劃。

對於正在考慮購買車型的消費者,Civic Hybrid無疑是一個理想選擇。它不僅適合那些希望減少碳足跡的環保族群,同時也滿足了對駕駛體驗有所追求的駕駛者。這種兼顧動力與效能的混合動力技術,代表著汽車市場未來的一個重要方向。我相信,隨著混合動力技術的進一步普及,像Civic這樣的車型將引領更多消費者踏上“綠色駕駛”的新旅程。

HYPTEC HT 彷彿向 Tesla 致敬


繼我們測試過廣汽 GAC 旗下的 AION 埃安 Y Plus、AION ES 和 GAC E9 後,現有這部同屬廣汽的 Hyptec 昊鉑 HT。四年前稱為 Hyper 的 Hyptec 是廣汽的高級品牌,就如比亞迪的 Denza 騰勢那樣,SUV 款的 HT 是繼 SSR 超跑和 GT 跑房車後 Hyptec 的第三個車系,車子「一換一」售價 27-34 萬元,用料和做工比 AION 靚和認真。有鷗翼門的這部似足縮水 Tesla Model X 般,一個沒有什麼的中控台加兩塊屏幕,以及軚盤有兩粒「掣」,即明顯是將 9 成控制歸納在屏幕內,然後從軚盤「捽」的設計彷彿也是向 Tesla 致敬,看不上 Tesla 但又崇尚 Tesla 模式的可以一看。


4,935mm 長度屬於中型 SUV 大小的 HT,稱為「寶石之匣」的頭燈有兩行日行燈,「六星連珠」尾燈各有三粒像冰塊的紅燈,「冇面人」的車頭有片翹起的上唇,頭冚之下有膠箱,個人覺得它的外形設計比較單調,沒有好些電動車裝作科幻的古靈精怪,就是四門斜尾 Coupe 升高扮休旅車的模樣。


雖有 SUV 外表但是後輪驅動的 HT,原廠有一 250kW (約 335 匹) / 430 牛頓米輸出的高階版,香港賣的屬入門版,有 180kW (約 241 匹) / 355 牛頓米輸出,代理有賣 $268,800 的 600 Elite 和 $339,800 的 600 Ultra,前者有四頁正常車門,測試的一部 Ultra 有電動鷗翼後門,「600」型號相信是代表容量有 72.7kWh 的「彈匣」電池有 600km 續航距。車子採用第三代純電專屬平台 AEP3.0,新一代高階「星靈」電子電氣架構,第四代智慧溫控系統。


坐進 HT 的車廂,我們的第一印象是「幾靚」,簡約的車廂設計只有開門、開窗的按鈕和兩條軚盤棒,塑膠和皮革用料不賴,座椅有交叉縫線,皮質軟熟舒適,沒有較廉價的 AION 那份「膠味」。偏向豪華的車廂配置,前座椅背有摺枱和棟腳板,前乘客座椅旁有電掣可將他「伸」走,從主屏幕玩的,有前座 3 段冷氣、3 段強弱的 5 種按摩模式,有草味、花味、麥味的香薰系統,多顏色的氣氛燈光可揀單色或者跟 Drive Mode 變色,27 萬元起的售價算多「花臣」。


一如我們試過的單摩打電動車,HT 是加速不算快的那種,0-100km/h 需 6.8 秒,在恆定的電動扭力下感覺也很好去;Drive Mode 反應有 Comfort、Sport 和 Custom,後者可以自定踩電反應、軚盤輕重、Brake 踏輕重、拖慢充電度,特別之處在於它們不是 1、2、3 段的分別,而是可以在屏幕上推動一把「尺」來無段改變,這是我們以前沒有見過的,拖慢充電這一環駕駛期間想改變並不就手,後輪驅動的它亦有 HDC 落坡慢爬控制。


一如所說,車子就如 Tesla 一樣有大部分控制都歸納在屏幕內,除了所說的前座控制、香薰、燈飾外,調校門邊鏡、開關車門、開關尾冚、彈開充電蓋、車窗升降、鎖門之類都可以「手督督」操作,後翼門可調校開啟高度,另有 Trip A、Trip B 總結、耗電量看;ADiGo 主動安全系統有 AEB 自動煞車、FCW 前撞警示、LDW 離線警示、LDP 離線扭軚輔助、BSD 盲點有車警示、RCW 後撞警示、RCTB 倒後有車自動煞車、DOW 開門有車警示。

車子的 AEP3.0 底架採用前雙搖臂式、後五連桿懸掛系統,行車質感高質,就是寧靜、舒適那樣,車體拋動時亦不太沉沉贅贅,踩電踩甩後轆時電動穩定系統瞬間截擊,電池重量加 SUV 的高重心帶來不算高的貼路性能。以它 34 萬元樓下的售價來說,昊鉑 HT 有偏豪華的配置,用料頗高質的車廂,絕對舒服的行車感受,個人倒覺得其外形較為單調,可以說是一部窮人 Tesla Model Y。


$339,800 的 600 Ultra 有電動鷗翼後門。


4,935mm 長度屬於中形 SUV 大小的 HT,就是四門斜尾 Coupe 升高扮休旅車的模樣。


一塊沒有什麼的中控台加兩塊屏幕,以及軚盤有兩粒「的」即明顯是張9成控制歸納在屏幕內的設計仿佛也是向 Tesla 致敬。


前座椅背有摺枱和棟腳板,前乘客座椅旁有電掣可將他「伸」走。


稱為「寶石之匣」的頭燈有兩行日行燈。


「冇面人」的車頭有片蹺起的上唇,頭冚之下有膠箱。


車子採用第三代純電專屬平台 AEP3.0,新一代高階「星靈」電子電氣架構,前雙搖臂式、後五連桿懸掛系統。


座椅有交叉縫線,皮質軟熟舒適;行車質感高質,就是寧靜、舒適那樣。


一如單摩打電動車,HT 是加速不算快的那種,0-100km/h 需 6.8 秒,在恒定的電動扭力下感覺也很好去。


Drive Mode 反應有 Comfort、Sport 和 Custom,後者可以自定踩電反應、軚盤輕重、Brake 踏輕重、拖慢充電度。


各項反應控制是推動屏幕上的「尺」來無段改變,這是我們以前沒有見過的,駕駛期間想改變拖慢充電並不就手。


除了前座控制、香薰、燈飾外,調校門邊鏡、開關車門、開關尾冚、彈開充電蓋、車窗升降、鎖門之類都可以「手督督」操作。


前座有 3 段冷氣、3 段強弱的 5 種按摩模式,27 萬元起的售價算多「花臣」。


香薰系統有草味、花味、麥味。


主動安全系統有自動煞車、前撞警示、離線警示、離線扭軚輔助、點有車警示、後撞警示、倒後有車自動煞車、開門有車警示。


後輪驅動的 HT 亦有 HDC 落坡慢爬控制。


簡約的車廂設計只有開門、開窗的按鈕和兩條軚盤棒,塑膠和皮革用料不賴。


「六星連珠」尾燈各有三粒像冰塊的紅燈。

基本規格
馬達佈局:後置馬達
電池容量:72.7kWh
油耗:6.1L/100km(官方數字)
最大馬力:180kW(約 241 匹)
最大扭力:355 牛頓米
車輪驅動方式:後輪驅動
波箱設計:單一減速齒
懸掛系統(前輪):獨立,雙搖臂
懸掛系統(後輪):獨立,五連桿
輪圈大小:19 吋
輪胎使用:245/55 R19
續航距離:600km
體積:4,935 X 1,920 X 1,700mm
車輪軸距:2,935mm
保養期:登記日期起首 8 年/ 160,000km(電池保養:8 年/200,000km)

售價:「一換一」售價:$339,800
網址:https://aionhk.com/
查詢:2663 3000(鐺鐺新能源汽車)

文、攝:James Chan
編:Teddy Leung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Audi 全球銷售略降:2024 年迎來「轉型年」


Audi於2024年全球交付約170萬輛汽車,其中逾16.4萬輛為純電動車型。雖然銷售數字較2023年下跌12%,但這一年對Audi來說是邁向新產品陣容的過渡期,包括20多款新車型的推出。

銷量與挑戰並存
Audi CEO Gernot Döllner表示,2024年是「變革之年」,因經濟不確定性、市場競爭加劇及零部件供應不足等因素影響,部分車型停產,新產品則尚未完全轉化為銷售增長。不過,他對未來抱有信心,憑藉明確的產品及技術戰略,Audi計劃在2024至2025年推出多款新車型,包括電動車Audi Q6 e-tron、A6 e-tron,以及傳統內燃機車型Audi A5與Q5。

2024年的挑戰還包括地緣政治問題及全球經濟停滯,這些因素不僅影響了消費者購買意欲,更對電動車的需求帶來壓力。即便如此,Audi仍以「純電動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與內燃機車型三管齊下」的靈活策略應對未來市場需求。


地區銷售概況:歐洲穩定,中國壓力明顯
在歐洲,Audi交付約46.6萬輛汽車(–6%),其中8.1萬輛為電動車(+6%)。最受歡迎車型包括Audi A3(8.4萬輛)、Q3(7.9萬輛)及Q4 e-tron(5.7萬輛)。然而,德國市場表現疲弱,銷量下跌21%至19.8萬輛,電動車亦同比下降33%。

中國市場銷量為64.9萬輛,同比下降11%。北美地區交付約24.1萬輛(–13%),純電動車約2.9萬輛(–6%)。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Audi Sport高性能車型銷量下降14%,但在美國市場的交付量反創新高(+4%)。

新能源布局:純電動與內燃機的平衡
Audi在新能源市場穩步前進,Q4 e-tron依然是電動車型中的明星,2024年交付10.8萬輛,新推出的Q6 e-tron亦於上市首季度交付近1.5萬輛。

此外,品牌計劃於2025年更新A7及Q3等核心車型,並推出更多插電式混合動力版本,以迎合全球市場對多元化動力配置的需求。


2024年的確對Audi來說是挑戰與機遇並存的一年。在經濟放緩及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Audi能穩步推進產品更新,充分體現了其作為高端汽車品牌的靈活性與韌性。雖然銷量短期內受到影響,但長遠看,新產品陣容和新能源戰略將成為Audi的增長引擎。
我認為,對於車迷來說,Audi的全新車型如Q6 e-tron及A6 e-tron不僅是電動車科技的體現,更代表了豪華汽車品牌如何應對變革的挑戰。這份執著於創新與品質的精神,正是Audi吸引人的地方。

Volkswagen 以綠色力量改寫未來!26 個新能源計劃全面推動歐洲電動化


Volkswagen 作為可持續發展的先驅,正透過 26 個太陽能與風能項目,在歐洲多國推動新能源的全面普及。自 2021 年起,這些綠色能源計劃已向歐洲電網供應約 3 太瓦時(TWh)的電力,相當於 80 萬戶家庭一年的能源需求。同時,這些努力也大幅降低了 Volkswagen 電動車型 ID. 系列的碳足跡,展現品牌對環保承諾的堅定實踐。

Volkswagen 支持的項目遍布葡萄牙、瑞典、德國等九個國家,涵蓋 18 個光伏電廠與 8 個風電場。例如,位於葡萄牙 Vila Real 的太陽能電場每年可生產 60 GWh 電力,而瑞典 Djupdal 的風電場則由 Volkswagen 支持 70% 股份,每年貢獻超過 1,000 GWh 綠電。這些項目以長期十年的形式進行支持,並取得能源屬性憑證,確保可再生能源的來源透明化。


單在 2024 年,這些綠色能源項目就生產了 1.1 TWh 的綠電,足以應付 30 萬戶家庭的年用電需求,或覆蓋目前歐洲路上大部分 Volkswagen ID. 車隊的用電量。雖然現時約有 40% 的充電電力仍來自「灰色」能源,但透過這些項目,Volkswagen 計劃在 10 年內實現完全碳中和,讓每輛電動車的行駛過程成為真正的低碳選擇。

根據 TÜV NORD 的生命周期分析,Volkswagen ID.4 Pro 與傳統柴油車相比,在行駛 200,000 公里後,其整體碳排放量減少約 25%。若全程使用綠色電力充電,碳排放減少幅度更可達 50%。雖然電動車生產階段的碳排放較高,但隨著使用過程的節能效果逐步顯現,約在行駛 66,000 公里後,ID.4 Pro 的總碳排放量便會低於傳統車型。

Volkswagen 為客戶提供超過 75 萬個全歐洲充電點,包括採用可再生能源運營的 IONITY 快速充電站。此外,Volkswagen 旗下的 Elli 品牌推出了 Volkswagen Naturstrom Flex,這項智能動態電費服務根據市場電價浮動,結合新款 Elli Charger 的功能,可降低家庭充電費用高達 40%。這種靈活的充電模式不僅降低了使用成本,還有效提升了綠能使用比例。


電動化與綠色未來的真實展望
Volkswagen 在電動化與綠色能源的結合上走在前沿,將車輛的碳中和目標擴展至整個使用周期,這是一種極具前瞻性的全局思維。作為車迷與環保支持者,我對這些努力感到由衷敬佩。透過在歐洲擴展新能源基礎建設,Volkswagen 不僅為車主帶來更環保的選擇,也在全球推動一場關於移動與能源的革命。對我而言,這樣的品牌承諾不僅是對未來的投資,更是一種對地球負責的態度。

AI 帶動車輛研發新革命!Porsche 以大型語言模型提升效率

Screenshot


在AI技術日益進步的背景下,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s)不僅能理解自然語言,還能創建文本、回答問題甚至進行翻譯。而Porsche Engineering正將LLMs應用於車輛開發,以提升整體效率,為汽車行業注入全新動力。

LLMs:現代版的解密「Rosetta Stone」
就像1799年發現的Rosetta Stone解開古埃及象形文字的謎團一樣,LLMs被視為解讀現代語言與數據的「未來之石」。Porsche Engineering的Dr. Joachim Schaper表示,LLMs基於神經網絡技術,能理解語境中的語言含義,進一步生成精準的新文本。

為滿足車輛開發需求,Porsche不僅依賴商業化的LLM工具(如ChatGPT或Meta的LLaMa),還訓練模型以內部開發數據為基礎,實現工程知識的整合,從而專注解決研發過程中的具體挑戰。

提升規範修訂效率
一個典型應用是客戶規範的修訂。傳統方法需人工逐一解讀規範並轉化為技術要求,這不僅費時,還容易出錯。Porsche利用LLMs對幾百項數據進行訓練,使其能快速將數千條規範轉化為標準格式。結果顯示,首輪測試便將工作量減少了50%。

未來,LLMs不僅會進一步提升規範修訂的準確性,還將協助檢查內容完整性與系統間的一致性。隨著反饋數據的持續學習,模型的準確性和效率將越來越高,但人類專家的參與仍然不可或缺。

數據管理與實時反饋的突破
LLMs在數據管理方面的應用同樣令人矚目。Porsche Engineering測試中發現,傳統方法難以準確識別未記錄的系統異常,導致故障排查耗時。LLMs則能將測試數據轉換為語義模式,並與數據庫比對,提供即時反饋,幫助工程師快速判斷問題是否已存在或需創建新條目。

在車輛連接項目中,這種實時反饋系統大幅減少手動操作,使問題分析更為精準高效。

LLMs的未來潛力
Porsche目前還在研究處理複雜數值數據的LLM概念,結合傳統數值方法與AI技術,加速大型數據的同步與分析。未來,隨著這些技術的成熟,LLMs有望在更廣泛的車輛開發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成為數據驅動開發的關鍵因素。

Amazon 史上最大電動卡車訂單!Mercedes-Benz eActros 600 助力零排放物流革命


電動卡車市場迎來里程碑式突破!Amazon 宣布訂購超過 200 部 Mercedes-Benz eActros 600 電動重型卡車,成為 Mercedes-Benz Trucks 史上最大單筆電動卡車訂單,亦是 Amazon 物流網絡邁向零排放的重要一步。

大規模部署助力碳中和目標
這批 eActros 600 將服務於 Amazon 的中段物流網絡,涵蓋從貨櫃運輸至分揀中心和配送站等高里程路線。其中,超過 140 部卡車將部署於英國,另外 50 多部則會進駐德國市場。預計這些零排放車輛將協助運送超過 3.5 億件包裹,以實現真正的零尾氣排放物流。

Amazon 的決定源於此前在德國物流中心對 eActros 600 原型車進行的實地測試,結果顯示該車型在續航力、性能及實用性方面均達到理想標準,為系列生產奠定了信心。


官方聲明:推動綠色物流的關鍵
Daimler Truck AG 董事會主席 Karin Rådström 表示:「我們很高興 Amazon 這個致力於推動替代能源的先行者選擇了 eActros 600。這款車型將成為可持續運輸領域的重要變革者。」

Mercedes-Benz Trucks 營銷、銷售與服務主管 Stina Fagerman 補充:「Amazon 是我們實現 CO2 中和運輸道路上的重要合作夥伴。透過試驗 eActros 600 的原型車,我們收集了寶貴的數據與經驗,這次大規模訂單進一步鞏固了我們的合作夥伴關係。」

Amazon 全球運營可持續發展副總裁 Andreas Marschner 則指出:「這次超過 200 部 eActros 600 的訂單,彰顯我們致力於電氣化歐洲運輸網絡的領導地位。這是 Amazon 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電動重型卡車訂單,也是實現我們《氣候承諾》目標的重要一步,助力 2040 年達成淨零碳排放。」

Mercedes-Benz eActros 600:零排放運輸的革新典範
作為 Mercedes-Benz Trucks 的旗艦電動重型卡車,eActros 600 擁有強大的續航能力與可靠性能,專為高效和高里程物流設計。其核心亮點包括搭載先進電池技術、支持快速充電,以及完全符合歐洲嚴苛的碳排放標準。


技術與環保的雙贏選擇
Amazon 的這項重大訂單,彰顯了電動物流時代的加速到來。eActros 600 不僅代表 Mercedes-Benz 在電動化領域的技術領先,更體現了對綠色未來的承諾。對於物流行業來說,這不僅僅是降低碳排放的必經之路,更是提升運營效率和品牌形象的關鍵舉措。從消費者角度來看,當我們收到包裹時,背後的「無聲綠色力量」將會讓人更加安心與期待!

美國買車咁方便!Hyundai 攜手 Amazon 革新買車體驗!

Screenshot


Hyundai再一次挑戰汽車零售新高度,宣布成為首個品牌於Amazon Autos平台銷售新車的汽車製造商!美國消費者現可透過Amazon Autos瀏覽Hyundai車款,直接向參與計劃的經銷商下訂單及安排融資,甚至預約提車時間,實現線上到線下的一站式服務。目前,這項創新購車模式已覆蓋美國54個市場,涵蓋Hyundai總銷量的71%。隨着更多經銷商加入,服務範圍及功能將在今年進一步擴展。

Hyundai Motor Company總裁José Muñoz表示:「Hyundai一向以顧客為中心,致力提升購車體驗。很高興能成為首個品牌,讓經銷商通過Amazon Autos銷售汽車,這不僅方便消費者,更重新定義了汽車零售模式。」

消費者可透過Amazon這個廣受信賴的購物平台,了解Hyundai各車款的規格及特點,再直接完成購車流程,毋須來回奔波經銷商。這種線上化體驗正代表著未來汽車銷售的趨勢,亦讓Hyundai經銷商有更多機會向客戶展示其豐富的車型選擇。


為配合新服務推出,Hyundai已啟動全方位宣傳攻勢,包括電視及數碼廣告、社交媒體推廣及多渠道合作。特別是最新的廣告片,將Hyundai Santa Fe以Amazon包裹形式亮相,生動展示「Add to Cart」的購車過程有多輕鬆。該廣告將於全美各大平台播放,包括足球及籃球賽事期間,以及Amazon Prime Video等熱門媒體上展示。

此外,Hyundai亦推出了一系列迷你廣告「In the Time it Takes」,以生活中一些讓人抓狂的小場景為切入點(如找遙控器或教父母新潮語),幽默地突出透過Amazon Autos購買Hyundai車款的快捷和便利,預計該系列將於1月至3月在數碼及社交平台廣泛登場。

這項創新計劃由Hyundai與INNOCEAN USA合作打造,媒體投放則由Canvas負責協調。無論是電視、戶外媒體還是數碼廣告,Hyundai希望全面展示這一全新購車體驗的簡易性,吸引更多顧客加入這場購車模式革命。


Hyundai與Amazon的合作,對我而言絕對是一個值得讚賞的創舉。不少人可能認為網購只適用於日常小物品,但隨着科技進步,連購車這種傳統流程都可以簡化成幾個點擊的事!當然,這也反映了Hyundai對數碼化轉型的重視。

Mercedes-Benz 矽谷創新 30 年!AI 與科技賦能豪華駕駛未來

Mercedes-Benz feiert 30 Jahre Automobilinnovation im Silicon Valley (Ola Källenius, Vorsitzender des Vorstands der Mercedes-Benz Group AG) Mercedes-Benz celebrates 30 Years of Automotive Innovation in Silicon Valley (Ola Källenius, Chairman of the Board of Management of Mercedes-Benz Group AG)


當 Mercedes-Benz 的工程技術遇上矽谷的創新文化,便成就了三十年的技術巔峰!Mercedes-Benz Research & Development North America, Inc.(MBRDNA),這個總部設於矽谷的研發分部,於近日慶祝成立30周年,標誌著豪華汽車與尖端科技的無縫融合。這三十年來,MBRDNA 不僅開創無數行業先河,更徹底重塑了汽車科技的未來。

三十載創新路,技術引領新世代
自1994年成立以來,MBRDNA 的使命便是觀察並引入美國的技術創新,最初聚焦於資訊科技和微電子技術。隨著時代進步,它逐步成為 Mercedes-Benz 技術領域的重要支柱。從首創車內完整 iPod 音樂導航、成為首家引入 Apple CarPlay 的德國高端汽車品牌,到首推 Google “Send-to-Car” 功能,再到近期將 ChatGPT 整合至部分車型的 MBUX 虛擬助理,MBRDNA 不斷將大膽的概念化為現實。

目前,MBRDNA 於北美的六個戰略據點(包括加州的 Sunnyvale 和 Carlsbad 等地)擁有超過600名專家,他們在自動駕駛、AI 體驗、電動驅動及先進外觀設計等領域不懈努力,鞏固了 Mercedes-Benz 在技術上的領導地位。特別值得一提的是,MBRDNA 的團隊為 DRIVE PILOT 系統作出了重要貢獻。這是全球首款具備國際性型式認證的 SAE Level 3 自動駕駛系統,重新定義了自動化駕駛的可能性。

AI 賦能駕駛體驗,從科技到人性化
MBRDNA 的另一個重大突破在於以人工智能打造直觀且高度個性化的駕駛環境。其“Zero-Layer”介面及智能“Routines”功能學習用戶偏好,進一步簡化駕駛者的操作需求。隨著 ChatGPT 和 GPT-4o 的引入,MBUX 語音助理變得更加自然,並能通過即將在 2025 年推出的 CLA 車型,整合 Google Cloud 的 Gemini 和 Google Places 數據,提供極致貼心的對話式導航體驗。

Mercedes-Benz 的願景:以科技重塑未來
Mercedes-Benz 集團董事會主席 Ola Källenius 表示:「三十年來,MBRDNA 不斷挑戰科技極限,將創新融入我們的 DNA。隨著全新 CLA 和 MB.OS 的推出,我們的技術實力將進一步展現。」而技術長 Markus Schäfer 則強調:「矽谷的科技生態圈為我們帶來了無限可能,AI 將是改變汽車行業的關鍵推手。」

技術與豪華的完美平衡
對於 Mercedes-Benz 而言,創新從不是單純追逐科技潮流,而是為駕駛者帶來更智能、更直觀的體驗。我認為,MBRDNA 三十年的成果,不僅見證了汽車技術的進化,也讓人更期待未來的豪華駕駛旅程。將尖端技術與駕駛樂趣結合,這正是 Mercedes-Benz 所帶來的全新定義,亦是每位駕駛者夢寐以求的駕駛夥伴!

全黑魅力!GENESIS G80 BLACK 席捲韓國市場!


Genesis正式推出全新 G80 Black,作為品牌旗下高端「Black」系列最新力作,這款豪華轎車在韓國市場正式開售,再次用全黑設計定義高端奢華。G80 Black以其大膽而精緻的設計,重新演繹豪華轎車的運動氣息。車身外觀延續Genesis標誌性的轎跑輪廓與弧形線條,並全面融入全黑元素,帶來一種深邃而高貴的視覺衝擊。


全車採用黑化設計,包括前格柵、Genesis車標、車窗框、後保險杠插片、車燈邊框及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雷達覆蓋件等細節。搭配20吋亮黑輪圈及懸浮式中心蓋,G80 Black外觀既充滿力量感,又不失優雅。內飾部分,G80 Black同樣貫徹全黑設計,從按鍵、方向盤、換擋撥片、門檻飾條到音響網罩及車標,全以黑色精心點綴。細膩的木質飾面結合菱形縫製座椅皮革,營造出一種尊貴而舒適的氛圍。此外,車內搭載一塊27吋寬屏幕,提供專屬開啟與關閉動畫,為駕駛者帶來獨特的科技禮遇。無論從視覺還是觸感,G80 Black都將豪華體驗推向新高度。


Genesis「Black」系列的推出,一直以極具辨識度的全黑設計及獨特市場定位為核心,強調低調中的奢華與權威感。此次G80 Black不僅延續了這一風格,更進一步提升品牌在高端豪華市場中的競爭力,尤其在注重形象與品味的韓國市場,這款車型有望成為新一代身份象徵。


G80 Black絕對是一款令人過目難忘的作品,其極簡卻不失細膩的全黑設計,確實能夠吸引追求品味的消費者。不過,全黑設計的確有一定局限性,例如在香港這樣陽光充足的地區,全黑車漆可能較易顯現塵埃與劃痕。此外,這種設計風格或許更適合偏向低調內斂的車主,而非追求張揚個性的群體。

Lamborghini 2024 創紀錄!超跑品牌交車量突破 10,687 輛


Lamborghini 於2024年交付了10,687輛車,比2023年增長了6%,創下了品牌歷史上最好的交付成績。這一傲人成績不僅顯示出Lamborghini在現有客戶群體中的忠誠度,也體現了品牌在新一代消費者中的吸引力,進一步證實了其360度發展策略——品牌創新、產品卓越和豪華超跑市場的領先地位。

Lamborghini的董事長兼CEO Stephan Winkelmann表示:“2024年是Lamborghini持續增長的一年,這與過去幾年的積極趨勢保持一致。這一成就反映了我們與客戶之間日益強大的關係,以及新一代消費者對品牌的濃厚興趣。在這個轉型期,我們推出了獲得市場認可的全新車型,展示了我們不斷突破自我,滿足市場期待的決心,同時也專注於可持續發展。”

此外,Lamborghini的市場策略也顯示出不錯的平衡。來自EMEA(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的增長最為顯著,達到6%,交付了4,227輛車;美洲市場增長了7%,交付3,712輛車;而亞太地區則實現了3%的增長,共交付了2,748輛車。這樣的成績不僅體現了Lamborghini全球市場的穩定,也為品牌未來幾年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Lamborghini的產品組合中,2024年三款車型均錄得穩定增長,其中最受矚目的無疑是Revuelto——這款首款量產的V12混合動力超跑自2023年3月亮相以來,迅速吸引了全球消費者的目光。憑藉其卓越的性能和大膽的設計,Revuelto至今已獲得了堅實的訂單,預計將持續到2026年。

此外,Huracán依然在2024年的銷量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儘管該車型的生產將在2025年逐步結束,但其多樣化版本——包括Sterrato、EVO Spyder、Tecnica、STO和STJ,仍在全球市場上廣受青睞。隨著Temerario的推出,Huracán將會逐步交棒,這款新車型以其創新設計和頂級科技功能,在2024年8月的蒙特雷汽車週上吸引了大量注意,堅定了其“Fuoriclasse”超跑地位。

Urus系列則繼續在Lamborghini的產品矩陣中扮演重要角色,特別是Urus SE的推出。這款於2024年4月在北京車展亮相的插電混合動力版本,將取代現有的Urus S和Performante版本,其混合了獨特設計、尖端技術和卓越多功能性的特點,獲得了全球市場的強烈反響,鞏固了Lamborghini在超豪華SUV市場的領導地位。

2024年對於Lamborghini來說,不僅是一個創紀錄的年份,更是品牌向混合動力轉型的重要轉折點。在過去的18個月內,Lamborghini推出了三款全新車型,並且完成了向全電動化車型過渡,這使得Lamborghini成為全球首家擁有全線混合動力產品的超跑品牌。這一切都緊密契合Lamborghini的Direzione Cor Tauri戰略,展現了其未來向電氣化轉型的決心。

展望2025年,Lamborghini將以最強大的產品組合迎接未來的挑戰,並繼續加大對技術的投資,將創新視為品牌發展的重要基石。無論是現有車型的持續升級還是未來新車型的推出,Lamborghini都將繼續秉承其對超跑領域的深厚底蘊,並面對未來的挑戰,保持對卓越的無盡追求。


從數字看來,Lamborghini的成績單無疑是光彩奪目的。10,687輛車的交付量,不僅是品牌忠誠度的體現,也是新一代車迷對這個超跑品牌無比追捧的最佳證據。無論是Revuelto、Huracán還是Urus SE,每一款車型都代表著Lamborghini不斷自我超越的精神,而Temerario的即將登場,更是預示著這個品牌在未來幾年將繼續在豪華超跑市場中引領潮流。

Lamborghini Temerario 登台!全新動力系統打破極限


Lamborghini的全新力作 Temerario 在台北盛大亮相,這款車型不僅是Lamborghini進軍混合動力車市場的最新代表,更成為了全球車迷的新焦點。繼去年11月在日本亞洲首演後,台灣成為了全球第二個展示這款超跑的市場,象徵著台灣在Lamborghini策略中的重要地位。這款全新的混合動力跑車,將會如何重新定義性能和駕駛樂趣?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它的強大之處!


極速與卓越性能:920匹馬力的混合動力引擎
Temerario搭載了Lamborghini的全新HPEV(高性能混合動力車)動力系統,繼Revuelto後,成為該系列的第二款車型。它搭載了一顆嶄新的4.0升V8雙渦輪增壓引擎,並結合了三顆電動馬達,總輸出功率達到920匹馬力。這不僅是Lamborghini在混合動力領域的突破,更是全球首款能夠達到10,000轉的量產超跑,引擎的高轉速性能令人咋舌,並且具有卓越的線性加速感。

更令人驚艷的是,這台車的最高時速可達343公里每小時,並且僅需2.7秒就能完成0至100公里每小時的加速,這樣的加速表現幾乎可以與當今最頂尖的超跑相提並論,甚至超越許多傳統的燃油超跑。


Temerario的動力心臟是一顆獨特的V8雙渦輪增壓引擎,這顆引擎在開發過程中經歷了五年的努力,並且專門設計以提供超高轉速的動力輸出。這顆引擎的最大馬力達到800匹,並在9,000到9,750轉之間提供730牛米的扭矩,這樣的表現幾乎與賽車級別的動力系統不相上下。而且,這顆V8引擎的運轉範圍可以高達10,000轉,這在量產車中堪稱無可匹敵的極限。

在這套混合動力系統中,三顆電動馬達的作用不僅是提供動力支援,更是使得車輛在低速時的反應更加敏捷,並且在換擋過程中能夠填補扭矩的空隙,實現更加平順的加速體驗。這種結合傳統自然吸氣引擎的高轉速性能和現代渦輪增壓引擎的超高扭矩輸出的方式,讓Temerario的駕駛感受無可比擬。


Lamborghini的創新設計不僅體現在動力系統上,車輛的底盤與散熱系統也同樣經過精心設計。Temerario的引擎採用干式油底殼設計,這一技術源自賽車,能有效降低車輛的重心,進而提升操控性。而全新的水冷系統和3D列印技術則確保了引擎在高負荷運行下依然能保持穩定的運作和良好的冷卻效果,這樣的設計使得Temerario在極限條件下仍能保持卓越的表現。

此外,Lamborghini在引擎中使用了許多賽車級材料,包括鈦合金連桿和A357+Cu鋁合金鑄造材料,這些都極大地減輕了車輛的重量,進一步提高了性能。


對於Lamborghini這款Temerario的推出,無疑是感到驚艷的。這不僅是Lamborghini在性能上再一次的自我挑戰,更是他們將現代混合動力科技與超跑性能完美結合的典範。從這款車的設計與動力系統可以看出,Lamborghini並未妥協於傳統超跑的駕駛樂趣,而是巧妙地將環保與性能融為一體,向世界展示了一個全新的未來超跑概念。

Temerario的誕生,對於愛車的我們來說,無疑是一次科技與駕駛激情的雙重革命。它的極速性能,無論是加速、操控還是駕駛感受,都是超越現有超跑的存在。如果你是一位對駕駛有極高要求的車迷,Temerario絕對是你不容錯過的夢幻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