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 C
Hong Kong
Wednesday, April 30, 2025
主頁 博客 頁面 15

區天駿首奪亞洲利曼系列賽總冠軍


香港賽車運動員區天駿(Antares)於阿布扎比的阿斯碼頭賽道(Yas Marina Circuit)上演的2024-2025亞洲利曼系列賽(Asian Le Mans Series, ALMS)閉幕戰中,與奧地利車手Klaus Bachler,以及來自德國的Joel Sturm兩名隊友一同奪得分站勝利,並鎖定贏得本屆ALMS的GT車手總冠軍殊榮。他們的10號保時捷911 GT3 R戰車在合共六個回合的耐力賽事中,於初期遭遇重重挫折,但最終在最後一場比賽上成功反彈,改寫出美滿的結局。三位車手在共同努力下,亦成功替所屬的保時捷厰車隊Manthey Racing贏得今屆ALMS的GT總冠軍;區天駿亦因此奪得渴望以久的參賽邀請,前往於今年6月14日至15日舉行的第93屆法國利曼24小時耐力賽(24 Hours of Le Mans)。

Manthey Racing 於今屆ALMS賽季的積分榜上其實一直落後,當賽季進入決定性的最後一站時,整支車隊亦經歷一場艱苦的戰鬥。10號車在首兩個賽站的雪邦和迪拜的比賽中都遭遇到困難,分別發生碰撞意外和失誤令他們於爭標上處於劣勢。Antares與兩名隊友在亞斯碼頭分站賽前,於積分榜上只排在第三位,距離榜首的對手Winward車隊的81號Mercedes-AMG賽車有17分差距。最後一站的兩回合比賽中,車手在最佳情況下,最多只合能獲得52分。


10號戰車於練習賽初段與同隊的92號一起表現出強勁的速度。可惜在排位賽上意外頻生,15分鐘內出現多達3次紅旗,令區天駿未能造出有效的排位時間。10號戰車在正賽上只可從靠後的位置起步,而一同爭冠的兩個主要對手81號和92號賽車都能在前面起步,中間相距多達20部車。

兩場比賽一如前以往的策略,車隊安排Antares在比賽中率先作賽,一口氣駕駛兩個賽段,以滿足銅級車手最少作賽105分鐘的要求。星期六第一場,區天駿從後面第22位起步,仍能有出色發揮,將名次一舉提升至第9位,再將戰車交到隊友Joel Sturm手中。這名德國車手亦承接區天駿的強勢,並加上有效利用安全車領航期間的進站補給策略,在Klaus Bachler於最後1小時接棒前,成功將10號戰車帶到第3位。守在第2位的Mercedes-AMG爭標對手之後,在距離比賽完結幾分鐘前因犯錯,需要緊急進入維修站,區天駿與隊友的10號戰車因而得益,獲得首場比賽的第2名。屬同一車隊的爭冠對手92號賽車,於該場比賽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有利的前列位置,最後以1.5秒領先10號車贏得首場第一名

雖然10號車於首場比賽獲得寶貴積分,同隊92號獲勝並擴大了他們領先的優勢,情況對區天駿和隊友們看似沒有任何幫助。來到周日賽季的最後一場比賽時,10號戰車落後92號9分,這兩部都是速度和實力相當的姊妹車。


星期日最後一場賽事,區天駿以更有利的第7位起步,開始四個小時的比賽,92號就在他正前面。 賽事早段再次出現意外和紅旗,令10號車在混亂中被阻礙並下跌至第11位。隨比賽節奏逐漸穩定下來,Antares跟周六一樣,奮力於車群中向前推進,兩次於彎道中一口氣連過兩車,令車隊和車迷都為其緊張。於不足一個小時內,10號戰車已攀升至第4位。不幸的是,這時候賽會發現區天駿早前起步時越位,判罰10號車通過維修站。受罰後Antares頓時跌至第12位,爭冠機會看似落空。車隊此時沒放棄,決定調整策略,延長Antares作賽時間,賭上比賽後段出現安全車的可能;只有這樣,10號車才有機會相對減少下次在維修站換車手的時間,以彌補被判罰的所失。

區天駿在車隊變陣後,繼續在賽道上不斷拼搏,憑著幾次爬頭和對手進站,他的名次已徐徐升上第1位。靠近第二小時,策略成功顯效,賽道上出現事故,安全車介入後,10號車把握時機,進站交棒給Klaus Bachler,保持領先優勢。Klaus Bachler和Joel Sturm在餘下的比賽幾度與對手爭奪位置,最終成功拉開與次席EBM車隊的89號Aston Martin差距,贏得賽季的最後一場比賽,獲得GT組別第1名,全場第10名的佳績。

這場最後勝利極為重要,讓10號車在積分榜上反超前10分,以86分壓過92號賽車。 區天駿與所屬的Manthey Racing奪得本屆ALMS的GT車手和車隊總冠軍,並獲得所有車手夢寐以求的法國利曼24小時耐力賽的參賽資格。

區天駿成功首奪亞洲利曼系列賽總冠軍後,會為參加今年6月舉行的第93屆利曼24小時耐力賽作充分準備,亦會出戰本年度的GT世界挑戰賽歐洲賽(GT World Challenge Europe)。請密切關注稍後公佈的參賽消息。


車手感言:區天駿 | 10號Manthey Racing保時捷 911 GT3 R戰車
「這是我連續第四年參加亞洲利曼賽。這項賽事每年都相當困難,水平亦不斷地提高。今屆賽事有29支歐美車隊和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GT車手爭奪殊榮,這一切都令爭冠難度大大提升。

我們Manthey車隊非常努力為這項賽事做準備,但也不免碰到到許多不能預見的挑戰:意外、失誤、錯失機會等等。我們的競爭對手,包括同一車隊的姊妹車,整賽季在積分榜上都領先著我們。令人心痛的是,我們一直知道自己有能力做得更好的。

星期日的戰果是超乎想像的。我們知道只能憑自己努力,爭取到領先位置;如果同車隊的92號姊妹車在頭二位完成,或者我們在81號後面的話,總冠軍跟我們都是無緣的。4小時比賽裡事故頻繁,這兩強對手分別失誤,跌出三甲,才讓我們成功跨越他們。

這艱難賽季的高低起伏,我坦率需要點時間消化。贏到法國利曼參賽資格是個天大的鼓舞,這是所有車手夢寐以求,全球最具歷史,最享負盛名的殿堂級耐力賽。多年的嘗試失敗,我沒想過會在什麼時候甚或至會不會實現,默默耕耘就是。我非常感謝隊友Klaus和Joel,Manthey Racing以及保時捷,與我一起度過的這段旅程。接下來,還有很多工作等著我們!」

Hyundai IONIQ 5 N TA Spec 刷新最速 EV 記錄!Tsukuba 攻速成功登頂!


Hyundai IONIQ 5 N TA Spec 在今年的「Attack Tsukuba 2025」賽事上,成功刷新了電動車在著名日本筑波賽道的最速圈速,勢如破竹,為 Hyundai 的 EV 技術實力再次打下堅實基礎。這場賽事於位於茨城縣的筑波賽道舉行,這條賽道以其短小精悍的設計著稱,對車輛操控和駕駛技術的挑戰極大,亦是展示車輛性能的最佳舞台。Hyundai 此次帶來的正是專為攻速設計的 IONIQ 5 N TA Spec,並由日本賽車名將田邊信宏(Nobuteru Taniguchi)親自駕駛。

田邊信宏在賽後表示:「能夠駕駛 IONIQ 5 N TA Spec 刷新我的電動車最快圈速,我感到非常榮幸。這輛車的煞車表現非常出色,操控極為穩定,讓我能夠充滿信心地將車輛推向極限,無論是在過彎還是加速的穩定性,都有著非凡的表現。」


IONIQ 5 N TA Spec 是 IONIQ 5 N 的運動版,雖然設計上保留了大量原型車的核心技術,但在細節上進行了大量升級,從而發揮出更為強悍的性能。這輛車的最大馬力提升至 687 PS,比起標準版的 IONIQ 5 N,後電機的輸出功率更是增加了 37 PS。而這一切提升,都依賴於 Hyundai 的先進軟體調校,並保持著大部分量產車零件,如電池、馬達和控制電子系統等關鍵部件。

除了動力系統外,IONIQ 5 N TA Spec 還配備了多項賽道級升級,包括超過 120 分貝的 N Active Sound+ 音效系統、18 吋 Yokohama ADVAN 005 光頭胎、賽道級減震器和剎車系統、以及經過 PPIHC 規格調整的安全設施等,這些升級使其在競爭中無懈可擊。

IONIQ 5 N TA Spec 完成的最快圈速為 57.446 秒,這不僅讓它超越了同場所有 EV 車輛,還比第二名的 EV 競爭者快了將近兩秒。這一成績,無疑是 Hyundai EV 技術實力的絕佳寫照,也印證了 Hyundai 在全球車壇上越來越強大的競爭力。


對於 Hyundai 來說,這一記錄不僅是一次技術上的突破,更是品牌在日本乃至全球電動車市場中地位的提升。Hyundai Mobility Japan 最近也推出了全新的 INSTER 小型電動 SUV,進一步擴大了其電動車型的市場份額。

從更大的視角來看,這不僅僅是一次賽道上的勝利,更是 Hyundai 進一步鞏固其高性能 EV 形象的關鍵一役。IONIQ 5 N TA Spec 用大部分量產零件挑戰極限,不僅證明了品牌在電動車領域的先進性,也顯示了 Hyundai 將運動性能與可持續發展結合的能力。未來的電動車,可能真的不只是一部環保工具,更是一部能夠帶來駕駛樂趣的高性能機器。

作為車迷,我個人對於 Hyundai 的這項成就非常讚賞。畢竟,在電動車逐漸取代傳統燃油車的未來,能夠兼顧性能與環保,將是每個車廠的必修課。而 Hyundai 的 IONIQ 5 N 系列,無疑讓我看到了更多可能性。或許,我們距離真正擁有一部不僅環保,還能帶來駕駛樂趣的電動車,已經不遠了。

Kia EV4 轎車與掀背雙車型同步亮相


Kia 近日正式揭曉 EV4 的外觀設計,並確認將推出 轎車(Sedan) 及 掀背車(Hatchback) 兩種版本。這款全新電動車將於 2025 年 Kia EV Day 在西班牙塔拉戈納(Tarragona)正式發表,展現 Kia 在電動車市場的嶄新戰略與設計語言。Kia 全球設計總監 Karim Habib 表示:「EV4 不僅重新定義了電動車的可能性,更透過轎車與掀背雙版本,滿足不同消費者的生活方式與駕駛需求。」


設計亮點:Opposites United 設計哲學,打造與眾不同的電動車
Kia EV4 延續品牌 「Opposites United」(對立統一) 設計理念,以大膽的對比元素呈現出獨特的美學風格。車身輪廓融合銳利線條與強烈的科技細節,賦予這款電動車與現有市場產品截然不同的形象。無論是轎車還是掀背車,EV4 的設計皆強調自由與探索精神,展現 Kia 電動車家族的前衛與實用性。


Kia EV4 轎車(Sedan):流線動感,突破傳統框架
•全新 EV Tiger Face 前臉設計,搭配 垂直排列頭燈 及 Kia Star Map 光影識別,展現科技感十足的運動氣息。
•低重心車頭 與 長尾設計,重新詮釋轎車的比例美學,提供更穩定的高速行駛表現。
•雙層後擾流板,搭配 19 吋鋁合金輪圈,強化車輛的空氣動力學與視覺張力。
•簡潔後保桿設計,以幾何紋理點綴,使整體造型更具未來感。

EV4 轎車的車身比例與細節,充分展現 Kia 電動車的前瞻性,並賦予駕駛更流暢、穩定的行駛體驗。


Kia EV4 掀背車(Hatchback):靈活百變,動感十足
•懸浮式黑色 C 柱設計,塑造穩重而俐落的車身輪廓。
•肌肉感十足的輪拱 與 19 吋切削輪圈,強化動感與越野風格。
•後窗傾斜角度大幅提升,搭配寬幅尾燈與鋒利車身線條,呈現獨特的車尾設計語言。
•幾何圖騰點綴車側下方,進一步突顯 EV4 的科技氛圍。

EV4 掀背車擁有更靈活的空間配置與運動感外型,適合熱愛探索與多元駕馭的消費者。

Kia EV4 GT-Line:專屬性能版本,運動感再升級
EV4 GT-Line 在基礎車型的基礎上,加入專屬運動化元素:

•前後保桿採用類飛翼設計,讓車身線條更加俐落。
•獨特三角形輻條 19 吋輪圈,進一步提升未來感與運動氣息。

GT-Line 版本為追求極致駕駛體驗的車主,提供更具張力的外觀與操控表現。


Kia 將於 2025 年 2 月 24 日 在西班牙舉辦 Kia EV Day,正式發表 EV4 轎車與掀背車,並揭示品牌最新的電動化戰略。完整產品資訊與細節將於 2 月 27 日 公開,屆時 Kia Worldwide YouTube 頻道也將發布官方影片,讓全球車迷搶先感受 EV4 的未來魅力。這款結合創新與實用性的全新電動車,將為 Kia 電動車市場開啟新的篇章。

McLaren 限量 MCL38 慶祝版 Artura 及 750S 超跑紀念 F1 九冠榮耀!


隨著 McLaren 在 2024 年 Formula 1 世界車隊冠軍賽中奪下第九座車隊冠軍,品牌為慶祝這一歷史性勝利,特別推出了極為限量的 MCL38 慶祝版超跑,其中包括九輛 Artura 和九輛 750S,每一輛車都能讓車主深度參與這場 F1 巨大成就的慶祝活動。McLaren 在 2024 年賽季的阿布達比大獎賽中奪冠,這也是自 1998 年以來的首度車隊冠軍。車手 Lando Norris 和 Oscar Piastri 以 McLaren MCL38 車型共奪下 8 次桿位及 6 場大獎賽的勝利,為車隊帶來這份榮耀。


這兩款 MCL38 慶祝版超跑(Artura 和 750S)均採用了 McLaren Special Operations 設計的專屬車身塗裝,色調靈感來自 McLaren 在賽車界標誌性的橙色(Papaya Orange)及炭灰色(Anthracite)。車身的標誌性圖案包括了品牌自豪的「冠軍月桂葉」及「九星」標誌,並且還在車身的多個細節處加入橙色點綴,包括引擎蓋條紋和剎車卡鉗。

McLaren 汽車執行長 Michael Leiters 在談到這些慶祝版車型時表示:「追求卓越是 McLaren 品牌的核心精神,2024 年我們在賽道和公路上都展現了非凡的成就。這些超限量的慶祝版車型,將是對 McLaren 全體車隊成員奮鬥精神的最好致敬。」

這些慶祝版車型的內裝同樣令人驚艷,座椅頭枕上繡有「冠軍月桂葉」,而且每輛車的駕駛側「視覺碳纖維延伸門檻板」上,還親筆簽名由 Lando Norris 和 Oscar Piastri 親自簽名。此外,每一輛車還附帶了一塊極為珍貴的紀念牌,這塊牌上嵌入了來自 MCL38 F1 車的碳纖維車身部件。


這些限量車型所具備的特色如下:
McLaren Artura MCL38 慶祝版:
•專屬車身塗裝
•視覺碳纖維延伸門檻板,並簽名由 Lando Norris 和 Oscar Piastri
•MCL38 F1 車身部件紀念牌
•座椅頭枕上的冠軍月桂葉
•獨特的賽道記錄牌
•Papaya 12 點方向盤標記


McLaren 750S MCL38 慶祝版:
•專屬車身塗裝
•視覺碳纖維延伸門檻板,並簽名由 Lando Norris 和 Oscar Piastri
•MCL38 F1 車身部件紀念牌
•座椅頭枕上的冠軍月桂葉
•獨特的賽道記錄牌
•視覺碳纖維方向盤,並附有 Papaya 12 點方向盤標記及橙色扣環
•橙色後視鏡條紋
•橙色前分流器領邊條紋


這兩款車型都配備了 McLaren 頂尖的性能技術,包括 Artura 的 3 升 V6 混合動力系統,以及 750S 的 4 升雙渦輪增壓 V8 引擎。兩款車型都擁有 McLaren 經典的碳纖維單體式底盤及超卓空氣動力學設計,而 750S 更搭載了主動式後擾流器和 Proactive Chassis Control III 懸掛系統,為駕駛者帶來無與倫比的駕駛樂趣。

這些極限限量車型不僅是對 McLaren 在 F1 賽場上成功的紀念,也是 McLaren 再次向世界展示其在超跑技術領域領先地位的證明。作為車迷,我相信這樣的慶祝版車型不僅是收藏家的夢想,更是每一位車迷心中那個「頂尖駕駛體驗」的象徵。雖然限量至 18 輛,但我相信這份經典將不會隨著時間流逝而褪色,反而會成為未來車迷口中的傳奇。

XPENG 正式進軍英國市場!推出全球首款 AI 定義智能電動車及飛行汽車


XPENG 宣布正式進入英國市場,並開啟首款右軚車型的預售。作為一間植根中國、面向全球的高科技汽車企業,XPENG 以全新純電智能 SUV — XPENG G6,進軍英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與電動車市場之一,標誌著品牌全球化布局的重要里程碑。


XPENG 與英國經驗豐富的汽車經銷商 IML 達成戰略合作。IML 擁有近 50 年的車輛分銷經驗,具備深厚的市場基礎與信譽,將協助 XPENG 在 2025 年於英國開設 20 間授權經銷店,確保當地用戶獲得更全面的銷售與售後支持。IML 執行董事 William Brown 表示:「我們很榮幸能夠與 XPENG 這樣的創新品牌攜手合作,致力於塑造電動出行的未來。我們期待與 XPENG 一同開啟這場激動人心的旅程。」


AI 定義未來智能出行
XPENG 以 AI 驅動智能科技,為用戶提供更直觀、更安全且高度個性化的駕駛體驗,提升便利性與駕駛樂趣。在英國市場發布會上,XPENG 展示了一系列前瞻性產品,體現品牌在智能多維度出行領域的探索:
• XPENG P7+ — 全球首款 AI 定義智能電動車
• XPENG G6 — 超智能純電 Coupe SUV
• XPENG G9 — 超智能旗艦 SUV
• XPENG X9 — 超智能七座 MPV
• XPENG AEROHT eVTOL X2 — 亞洲最大 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企業 XPENG AEROHT 推出的飛行汽車

作為 XPENG 英國市場的首發車型,XPENG G6 已開放預售,起售價為 39,990 英鎊,並將於 2025 年 3 月開始交付。該車型結合卓越性能、前沿技術與零排放優勢,擁有 800V 超快充技術及超長續航里程,滿足英國及歐洲市場日益增長的智能電動車需求。此外,G6 內建全新一代操作系統,提供更流暢且整合度更高的駕駛體驗,重新定義英國電動車市場的標杆。


加速全球市場布局
自 2021 年進入歐洲市場以來,XPENG 已在挪威、丹麥、瑞典、芬蘭、冰島、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德國、法國、西班牙、葡萄牙、愛爾蘭等地開展業務,現正式登陸英國,並計劃持續擴展更多市場。


XPENG 創立於 2014 年,憑藉高速增長的高科技汽車實力,至今全球累計交付超過 62 萬輛智能電動車。2025 年 1 月,XPENG 宣布與 Volkswagen 及 BP Pulse 達成戰略合作,不僅共同建設超快充網絡,更將探索最先進的智慧出行解決方案,進一步展現 XPENG 在電動車技術創新領域的實力與全球化佈局的決心。展望未來,XPENG 計劃在 2025 年底前拓展至超過 60 個國家和地區,致力於成為全球智能電動車市場的領軍者。

BMW Vision Driving Experience 全面革新動態表現


BMW 正在為未來電動車打造全新的駕馭體驗,並透過高性能測試車 BMW Vision Driving Experience 來驗證這項技術。這款概念車雖然不會量產,但卻是專門用來測試 Neue Klasse(新世代車款) 的核心駕駛技術「Heart of Joy」,這項系統將徹底改變 BMW 電動車的 動態表現、能量回收效率與駕駛精準度。這輛原型車近期在美國 BMW Performance Driving Center 進行極限耐久測試,並將於 2025 年上海車展(Auto Shanghai 2025) 迎來全球首發。


「Heart of Joy」:BMW 新世代駕馭科技的核心
BMW 在 IAA 2023 車展上,正式揭示了這項未來技術。這個全新控制單元不僅將應用於 Neue Klasse 純電車系,更將為 BMW 帶來更高層次的「駕馭樂趣」(Sheer Driving Pleasure)。「Heart of Joy」是 BMW 四大高效能中央控制單元 之一,負責統籌:
動力系統(驅動、煞車、能量回收)
動態操控(過彎、牽引力控制)
充電管理(能量使用最佳化)


處理能力提升 10 倍,動態反應更精確
「Heart of Joy」整合了 BMW Dynamic Performance Control 軟體,能夠 比現行系統快 10 倍的速度 處理駕駛動態數據。這項技術完全由 BMW 內部開發,並結合超過百年的駕駛動態調校經驗,使電動車的操控更趨近於傳統燃油車,甚至更進一步。

這套系統在測試車上的表現極為強悍,能夠控制 18,000 Nm(13,269 lb-ft)的扭力輸出,證明其能夠輕鬆應對任何駕駛需求,從而確保在日常行駛時擁有最佳穩定性與精準操控。


極致能量回收,提升 25% 效率
「Heart of Joy」的另一大突破在於 能量回收系統(Recuperation),這項技術使得 98% 的駕駛情境都不需要使用傳統煞車,幾乎所有減速動作都透過能量回收來完成,只有在緊急煞車時才會啟動摩擦煞車系統。這項技術能夠讓整體效率提高 25%,同時減少煞車系統的磨損,降低維護成本,讓電動車在長途行駛時更具競爭力。

「Heart of Joy」帶來前所未有的駕馭感受
更精確的過彎表現:減少不必要的操控輸入,車輛能夠更穩定地維持行駛軌跡。
無縫的啟停動作:透過即時訊號處理,即使在低速行駛或停車時,也能帶來更平順的駕駛體驗。
可視化的駕駛反饋:測試車輛透過輪圈發光顯示不同駕駛狀態,加速時呈現綠色、能量回收時呈現藍色、使用摩擦煞車時則為橘色,提供直觀的動態變化視覺效果。


BMW 進入「超級大腦」時代統領未來
未來 BMW 將搭載高效能運算單元:「Heart of Joy」負責動力與駕馭表現,另外三個控制系統則負責:
自動駕駛與輔助駕駛系統
資訊娛樂系統(Infotainment)
車輛基本功能(如氣候控制、舒適性設定、車內外照明)

這些「超級大腦」的整合,意味著 BMW 的下一世代車款將擁有更高智慧化與更直覺的駕駛體驗。


BMW 在 Neue Klasse 純電車系上的布局,顯然希望透過「Heart of Joy」重新定義電動車的駕駛體驗,而不是單純強調電動車的環保與效率。目前 Tesla 仍是純電市場的領導者,但 BMW 這次的技術突破,意味著其電動車不僅能夠在續航與充電速度上競爭,更能在操控與駕馭樂趣上,擊敗許多競爭對手。2025 年的上海車展將是這項技術的全球首秀,接下來就看 BMW 是否能真正讓電動車駕駛體驗超越燃油車,並改變市場對純電車的印象。這場電動豪華車市場的競爭,才剛剛開始!

Toyota Hiace 專屬 Modellista 空力套件 11 年來首次大改款


Modellista(Toyota Customizing & Development)針對 Toyota Hiace 進行 11 年來首次大規模升級,推出 全新空力套件,強化視覺侵略性與空氣力學表現。新款設計不僅帶來更具科技感的造型,還針對 Hiace 這款多用途商用車進行細節優化,確保兼顧高級感與實用性。


全新空力設計,更具侵略感與功能性
1. Front Spoiler Version I(LED 日行燈版)
• 採用 煙燻鍍鉻飾條包圍 LED 日行燈,提升車頭科技感與高級感
• 更具立體感的設計,左右黑色處理增強運動氣息
• 價格:11 萬 1100 日圓(素地) / 12 萬 1000 日圓(塗裝)

2. Rear Skirt(全新造型後下擾流)
• 採用 方正立體設計,同時黑色部分設計導流口,能排出氣流減少阻力
• 確保 Hiace 在行駛時更加穩定,且保留其豪華氛圍
• 價格:4 萬 9500 日圓(素地) / 5 萬 9400 日圓(塗裝)


3. Front Spoiler Version II(高級鍍鉻造型版)
• 大範圍金屬鍍鉻設計,嵌入黑色元素,提升質感
• 兩側更具外擴感,讓車頭視覺上更低趴、更有層次感
• 價格:6 萬 7100 日圓(素地) / 7 萬 7000 日圓(塗裝)

4. Aero Kit(完整空力套件)
• Version I 套件組(前擾流 + 側裙 + 後擾流):20 萬 200 日圓(素地) / 22 萬 9900 日圓(塗裝)
• Version II 套件組(前擾流 + 側裙 + 後擾流):15 萬 6200 日圓(素地) / 18 萬 5900 日圓(塗裝)


額外升級部件,實用性與個性化再強化
Signature Illumination(前霧燈上方 LED 燈條)
• 霧燈周圍新增 黑色一體化造型,搭配 LED 燈條,視覺更寬廣
• 售價 7 萬 7000 日圓

LED 黃光霧燈泡
• 增強惡劣天氣(如大雨、濃霧)中的照明效果
• 售價 1 萬 5400 日圓


車窗專用遮陽簾(附側窗網狀設計)
• 針對 前擋風玻璃 + 側窗 設計,附帶防蚊網,提升車內舒適度
• 售價 2 萬 4200 日圓

Luggage LED(尾門照明系統)
• 與尾門開啟連動,LED 照亮車尾空間,提升夜間裝卸便利性
• 售價 2 萬 7500 日圓

賓利 Bentley 揭幕全新質檢與發布中心加速邁向純電未來


賓利汽車(Bentley)於英國克魯(Crewe)總部正式啟用全新質檢與發布中心,這座最先進的設施將成為品牌首款純電車型的關鍵生產環節,標誌著 Bentley 在電動化轉型上的重要進展。新中心的成立,主要是為了確保 Bentley 在邁向純電時代的同時,依然維持其一貫的高品質標準。透過最先進的測試技術與智能製造流程,品牌希望確保未來電動車型能夠擁有與燃油車相同的工藝水準與駕駛體驗。


Bentley 計劃在 2026 年推出首款純電車型,並透過新中心進行組裝測試與品質監控,以確保新車在性能、續航、內裝細節等方面都符合超豪華市場的標準。此外,新設施還將導入最新的數位化與可持續製造技術,進一步強化 Bentley 在電動車領域的競爭力。

品牌過去一直以 Flying Spur、Continental GT、Bentayga 等車系為核心,隨著市場逐步邁向電動化,Bentley 也設定了清晰的轉型計劃,目標在 2030 年前全面轉型為純電動品牌。而克魯總部也將進一步升級,打造全球領先的可持續製造中心,以確保品牌在未來能持續提供頂級的豪華駕馭體驗。


這次 Bentley 的動作,顯示出超豪華品牌的競爭已經進入「電動奢華體驗」的新階段。與 Rolls-Royce 早一步推出的純電 Spectre 相比,Bentley 目前仍然缺乏電動產品,因此 2026 年的首款純電車型將成為關鍵競爭點。然而,品牌特色之一的 W12 引擎即將消失,如何保持 Bentley 的獨特性,將成為電動時代的重要課題。

隨著 Mercedes-Maybach 也積極推動 EQS SUV 的電動豪華升級,未來 Bentley 是否能夠在純電市場站穩腳步,將取決於新車型的技術表現、品牌定位與市場接受度。這場「純電超豪華競賽」,才剛剛開始。

Maserati at The I.C.E. St. Moritz 豪華與性能的極致呈現


Maserati將於瑞士聖莫里茨的傳統高端盛會“The I.C.E.”,在2月21日及22日大放異彩!這場活動不僅是冬季賽車界的一大亮點,還是全球頂尖汽車愛好者、收藏家及賽車迷的年度聚會。今年,Maserati將帶來兩款獨家世界首發,完美詮釋義大利豪華與性能的精神,並再次向世界展示三叉戟的驕傲。

位於著名的英高丹(Engadin)地區,聖莫里茨的冰湖成為舞台,讓參與者在壯麗的雪景中感受賽車的魅力。這場集文化、娛樂及極限駕駛挑戰於一身的賽事,無論是對汽車愛好者還是收藏家來說,都是不容錯過的年度盛事。

Maserati的亮點將聚焦於GranTurismo及GranCabrio兩大車型,無論是內燃機還是100%電動動力系統,都將配備全輪驅動(AWD)與氣壓懸吊系統,保證在極端條件下仍能提供卓越的駕駛體驗與舒適性。全輪驅動系統將在冰雪覆蓋的路面上大放異彩,向大家展示三叉戟品牌在極限環境中的卓越動態性能與駕駛樂趣。


此外,Grecale系列將也將亮相,而以競速基因為特色的MCXtrema及全新Maserati GT2 Stradale,則將展示品牌在賽車界的無畏精神。經典的Maserati 6CM及Maserati 200 SI將參與優雅比賽,帶領大家回顧三叉戟的歷史與傳奇,展示品牌的經典與豪華。

聖莫里茨的“冰湖”場地充滿魔幻色彩,而Maserati的車型在這裡的表現無疑是品牌的一大亮點。作為汽車愛好者,我覺得這場活動不僅是賽車的盛會,更是一次極致奢華與工藝的展示。每年都會有一些車迷因為這些獨家首發而激動不已,尤其是當你親眼目睹這些車輛在冰雪中馳騁時,真是難以言喻的震撼!這也是Maserati不斷挑戰自我,突破極限的最佳時刻。#Car1hk

Nissan 擴大「綠色鋼鐵」應用!2030 年減碳 30% 目標更進一步


Nissan 日產汽車於 2 月 7 日宣布,將大幅增加「綠色鋼鐵(Green Steel)」的使用,至 2025 年度,日本市場生產車輛所使用的綠色鋼材比例將較 2023 年增長 5 倍!這項舉措是日產「2050 年碳中和計劃」的一部分,並進一步加強從材料採購階段便落實減碳策略。

綠色鋼鐵是什麼?為何對減碳重要?
傳統煉鋼過程中,高爐(Blast Furnace)還原鐵礦石的過程會產生大量 CO₂,而「綠色鋼鐵」則透過以下方式大幅減少碳排放:
低碳還原鐵技術:用低碳還原鐵替代鐵礦石,減少高爐排放量。
電爐製鋼(Electric Arc Furnace, EAF):用電力代替燃煤高爐,CO₂ 排放量可大幅降低。
馬斯平衡法(Mass Balance Approach):將 CO₂ 減排效益集約於特定鋼材,確保碳足跡最小化。

日產已採用多家鋼鐵商的綠色鋼材
2023 年起:採用 神戶製鋼(Kobenable Steel) 作為首批綠色鋼材供應。
2025 年起:進一步擴大應用,新增以下綠色鋼材品牌:
• 日本製鐵「NSCarbolex Neutral」
• JFE 鋼鐵「JGreeX」
• 韓國 POSCO「Carbon reduction allocated steel」

目前,車輛結構中的鐵部件約佔 60% 車身重量,因此大幅使用綠色鋼鐵,將對整體碳中和目標產生顯著影響。

日產的減碳路線圖:2030 年減 30%,2050 年全面碳中和!
2030 年目標:汽車「全生命週期」碳排放量減少 30%(包含材料、生產、使用、回收)。
2050 年目標:全面達成 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讓生產與行駛都實現零碳排放!

日產這次加速推動「綠色鋼鐵」,可說是全球汽車業碳中和戰略的重要一步。傳統內燃機車款的排放受到電動化影響而逐步減少,但造車過程中的碳足跡仍然是一大挑戰,尤其鋼鐵製造是碳排放大戶。這次日產與多家鋼鐵商合作,讓碳減排不只是從「電動車」本身開始,而是從「材料端」就落實環保理念。

不過,目前綠色鋼鐵的生產成本仍較高,未來能否廣泛應用,還取決於產業鏈的規模效應與技術發展。此外,綠色鋼鐵的「馬斯平衡法」雖然能有效分配碳排放,但其實仍是過渡性方案,最終還是要完全採用低碳煉鋼技術,才能真正達成碳中和。整體來看,日產這次的舉措值得肯定,未來若能擴大應用至全球市場,甚至影響其他車廠加入,「低碳鋼鐵 x 電動化」的組合,或許才是真正的汽車產業減碳終極方案!

2026 Honda Passport 全新設計、V6 動力與真正的越野實力


Honda 全新 2026 Passport 今日正式登陸美國市場,以 更剛毅的外觀設計、V6 動力與強悍的越野能力,進一步強化品牌在 中型 SUV 級距的競爭力。新車型提供 RTL、TrailSport 與首度推出的 TrailSport Elite 三種主要版本,起售價為 $44,750 美元(不含 $1,450 目的地運費)。


這代 Passport 不僅在公路行駛表現優異,TrailSport 版本更成為 Honda 史上最強悍的越野 SUV,搭載專屬 越野懸吊調校、全地形輪胎、鋼製底盤護板、橙色重型拖車鉤,以及更進階的 i-VTM4 智能四輪驅動系統,為熱愛戶外探險的車主提供無與倫比的性能。


越野實力再進化,TrailSport Elite 震撼登場
TrailSport:Honda 史上最強越野 SUV
• 專屬越野懸吊系統,提升崎嶇地形適應能力
• 鋼製底盤護板,保護關鍵機械部件
• 橙色重型拖車鉤,增強脫困能力
• 全地形輪胎,提供更優異抓地力

TrailSport Elite(旗艦版)
• TrailWatch™ 環景越野攝影系統,提升車輛越野視野
• 高級打孔真皮座椅,提升豪華感
• Bose 12 揚聲器音響系統,帶來更高層次音響體驗

Honda 預計,TrailSport 車系將吸引 更多年輕族群與戶外探險愛好者,進一步擴大品牌影響力。


越野專屬配件與個人化改裝
Honda 為 2026 Passport 提供史上最豐富的 原廠改裝配件,包括:
18 吋專屬輪圈
鋁製前下護板
不銹鋼側踏板
全尺寸越野備胎

此外,Honda 也針對 Overlanding 探險旅行 推出一系列車用裝備:
車頂行李架平台
MOLLE 模組化儲物系統
可變形折疊式露營桌(可容納四人,表面設計靈感來自 Baja 地形圖)

為了滿足不同需求,Honda 也推出 七種改裝套件,包含 冒險套件(Adventure Package)、寵物套件(Pet Package)、HPD 運動化越野套件(HPD Package),滿足各種生活風格。


更高安全標準,全方位防護
Honda 一直以來秉持 「Safety for Everyone」 理念,2026 Passport 標配 最新 Honda Sensing® 駕駛輔助系統,提供更全面的安全防護,包括:
新一代前排乘客安全氣囊
升級側氣囊,進一步提升側撞保護
新增駕駛與前排乘客膝部安全氣囊

美國本土生產,V6 動力穩定輸出
2026 Honda Passport 將繼續於 美國阿拉巴馬州 Lincoln 廠生產,這座工廠自 2001 年以來已生產超過 1,000 萬輛輕型卡車,其中 超過 650 萬輛來自阿拉巴馬州工廠。搭載的 3.5L V6 自然進氣引擎 亦於 阿拉巴馬州工廠製造,提供充沛動力與穩定輸出,展現 Honda 在北美市場的本土製造承諾。

極致奢華的嗅覺體驗!Rolls-Royce Bespoke 香氛


勞斯萊斯(Rolls-Royce) 在香港正式發表 Bespoke 香氛,透過專利擴香技術,為車主帶來 極致沉浸式嗅覺體驗。這款 專屬訂製香氛 由勞斯萊斯調香專家精心調製,旨在提升車內天然材質所散發的高級氣息,進一步深化 Rolls-Royce 多重感官的奢華享受。

香氛成分:
• 阿米香木(Amyris):溫暖木質調,帶有淡淡煙燻感
• 雪松(Cedarwood):沉穩內斂,略帶辛香
• 玫瑰木(Rosewood):乾爽微甜,增添層次感
• 鳶尾花(Iris):融合土壤氣息的優雅花香

專利擴香技術:
• 透過特殊結構 緩釋香氣,確保車內持久飄香
• 針對 溫度與濕度變化 進行測試,確保穩定性
• 香氛 歷經 30 多個版本開發,確保完美平衡

Rolls-Royce Phantom 首度搭載
這款 Bespoke 香氛將率先應用於 品牌旗艦 Phantom,展現 Rolls-Royce 對細節的極致追求。每輛 Rolls-Royce 皆經過嚴格嗅覺品控,確保皮革、木材、羊毛等內飾材質的氣味達到最完美的呈現。Bespoke 香氛的誕生,不僅提升 Rolls-Royce 乘坐體驗,更象徵品牌將奢華工藝推向感官的全新境界。

誕生 20 周年!Toyota Hiace 200 系特別版「Super GL Dark Prime S」正式登場


Toyota 正式推出 Hiace 200 系 20 周年特別版「Super GL Dark Prime S」,為這款經典商用車帶來更豪華、更強悍的升級版本。此次特別版採用 2.8L 直列四缸柴油渦輪引擎,動力提升之餘,懸掛系統亦經過專屬調校,確保更穩定、更舒適的駕駛體驗。


售價資訊
2WD 版:420 萬日圓
4WD 版:450 萬 1200 日圓


強化動力與舒適性,開創新世代 Hiace 駕馭感!
2.8L 柴油渦輪引擎(1GD-FTV)
• 最大馬力:158PS(116kW)/ 3400rpm
• 最大扭力:330Nm(33.7kgfm)/ 1200-3200rpm
• 引擎輸出經過優化,提供更強勁的加速性能與低轉速高扭力輸出,無論滿載或空車狀態,皆能保持穩定行駛。
• 懸吊系統升級:專屬 高性能避震器,提升舒適度,即使空車狀態也不會感到過度顛簸。


專屬設計,低調奢華更顯霸氣
外觀升級
LED 頭燈 & 煙燻處理燈組,搭配專屬 鍍鉻點綴,更具高級感
20 周年紀念徽章 & 特製門檻飾板,彰顯 Hiace 經典歷史
專屬鍍鉻外觀套件,包含前格柵、後視鏡等細節修飾


內裝升級
碳纖維紋路飾板(儀表台上方 & 排檔桿)
Dark Prime S 專屬內飾,提升質感與細膩度


Modellista 版本同步登場,空力套件再進化!
Toyota 旗下改裝品牌 Modellista 亦針對 Hiace 200 系 20 週年版本推出全新 Version I / Version II 空力套件,包含:
全新設計的前下擾流(Front Spoiler)
加大後下擾流(Rear Skirt)
更具侵略感的視覺升級,突顯 Hiace 的霸氣外觀!


Hiace 作為 Toyota 最具代表性的商用車之一,已經成為不少業界人士、露營玩家與改裝迷的首選。這次的 「Super GL Dark Prime S」 版本,不僅在動力與操控上進一步強化,更透過內外觀升級,提升整體豪華感,讓 Hiace 從單純的商用車,進化為更具個性與駕駛樂趣的車款!

Modellista 空力套件的更新,亦讓 Hiace 的改裝潛力更上一層樓。未來如果 Toyota 進一步推出 四驅 + 高頂版 或 更具性能化的 GR Hiace,相信會讓 Hiace 迷更加瘋狂!

Polestar 4 來自星星的 SUV


電動車之中,產品設計屬其一最具科技感的 Polestar 繼房車款的 Polestar 2 和 Polestar 3 SUV 後,有這部斜尾 SUV 形的 Polestar 4,車子繼續有如同太空船重返地球的外型,在吉利領導下同樣有與 Zeekr、Lotus Eletre、電動 smart 等一式一樣的大屏幕控制大部分功能的操作模式;車系同樣有 Single Motor 單摩打後驅和測試的 Dual Motor 雙摩打四驅型號,後者有 544 匹輸出,只需 3.8 秒便可加速至 100km/h,是 Polestar 現時加速最快的汽車。


外形設計取材自 Precept 概念車的 Polestar 4,車身的 4,840mm 長度大約如同 Lexus RZ、平治 EQE、Audi Q8 e-tron 那些中大形 SUVs 的大小,1,534mm 的高度與比房車高半級的 smart #3 差不多,比 Polestar 3(1,614mm)稍矮,在同個吉利 SEA(有時叫 Sustainable Experience Architecture 又有時叫 Sustainable Electric Architecture)可拉長撳扁的底架構造之下,2,999mm 的軸距比 Polestar 3(2,985mm)長丁點,外觀又長又扁,很有跑格。Polestar 玩設計玩至 Polestar 3,頭燈仍有與 Volvo 一樣的「T」形「雷神之鎚」日行燈/指揮燈,Polestar 4 的頭燈則改為上下兩截各有「L」形燈飾簽署的模樣,上面細燈,下面大燈,我們對於他們不再堅持過往「傳統」感到有點可惜,但另一方面又覺得這新設計很是有型,就如 Zeekr X 和 009 般科幻;另車頭徽章有背光,尾燈循例是紅色燈條狀,封閉的尾玻璃說是要給予後排乘客獨特即「黑媽媽」的乘坐體驗;Polestar 3 的 C 柱設計與 Lotus Eletre 有點相似,Polestar 4 則有塊斜尾房車般的小三角窗。


主要數字方面,Polestar 4 的後摩打 Long Range Single Motor 有 200kW(272 匹)/343 牛頓米輸出,0-100km/h 加速需偏慢的 7.1 秒,電池容量 100kWh,續航距 620km。測試的雙摩打Long Range Dual Motor 共有 400kW(544 匹)/686 牛頓米輸出,0-100km/h 只需所說的 3.8 秒;續航距 590km,用 220kW 快充,10-80% 需 30 分鐘,22kW 慢充,0-100% 需 5.5 小時。後驅款的「一換一」售價由 $499,000 起,車系如同 Polestar 2 可加錢裝配其他增值套裝,就如「齊料」的示範車裝有豪華的 Plus Pack(包括 12 喇叭 Harman Kardon 音響、電動前座、HUD 投射儀錶、後排 LCD 顯示控制板、後排椅背電動調校、電動腳控尾門冚)、Nappa Pack(有 Nappa 真皮座椅、前座頭枕喇叭、前座按摩功能、後座豪華頭枕)和高性能 Performance Pack(有 22 吋鍛造輪圈、Pirelli 電動車 P Zero 輪胎、金色 Brembo 前後制動卡鉗、金色輪胎氣咀蓋、加大 Brake 碟、高性能懸掛調校),車價要 $689,900。


Polestar 2 的錶板設計有筒形儀錶盒加細細塊的垂直中台屏幕,在電動車之中有着自己的特色,Polestar 4 則完全歸入吉利的格局,錶板由一大一細屏幕組成,然後各種各樣控桿和鈕制的功能歸為「督」Mon 進行,剩下像 Tesla 般的簡約錶台。車子依然有比宜家傢俬更「宜家」的室內設計,用料和做工我們敢說是吉利出品中最優秀的。車子有的豪華裝備,如前座椅有三種強度、四種按摩模式,雙層的前排中橋,上層有氣氛燈光條和波棍,下層有膠兜,後排有中橋和B柱出風口,窗邊有掛勾,中橋顯示屏板可控制空調、音樂、後座暖氣、椅背角度調校,全黑的尾冚令「後尾枕」漆黑一片,望後視野要透過車頂鏡頭傳至電子睹後鏡。從大屏幕「督」的功能,有前座按摩、調校門鏡、調校軚盤、調校座椅、彈尾冚、彈開首飾箱、彈開充電蓋,改變冷氣出風口角度也要像 Lotus Eletre 般在屏幕「捽」,捽來捽去也不敢肯定風吹到哪裡,更不要說行車期間想微調一下風向。


在門壁版的「粒粒」圖案也有光透出來的氣氛燈光,以太陽系星體為主題,雖然都是 8 個「大路」顏色,但在屏幕會顯示各星球的表面溫度、自轉速度、直徑等冷知識,加添了一些科幻感覺。伸至後排的天幕天窗,可撳制變朦。駐車模式有「Tow mode」拖車、「Car Wash」洗車和設定車廂溫度的寵物「Animal mode」。電動車不能不玩的環保物料,Polestar 4的地毯夾層採用 100% 循環再造膠樽,地毯所用的 Econyl 物料含回收魚網,標準座椅採用一「Tailored knit」循環再造塑膠布料。由 12 個鏡頭、12 個聲納探測器、一個雷達組成的安全系統,有 LKA (Lane Keep Assist)離線扭軚輔助、前後自動剎車、Exit Assist 開門有障礙警示、倒車橫向障礙警示和剎車、自動跟速跟距的 ACC 智能巡航。

在雙摩打滾動下,四驅的這部 Polestar 4 有着壓肺的加速力,直路之間你想怎去它便怎去。在電動車如常沉沉贅贅的車體反應下,車子有比得上 Lotus Eletre 的貼路性能,制動反應算「應」,四驅系統分動和穩定系統反應一如電動車般電光火石的快,操控性能屬強的那一範,車子沒有古靈精怪的合成聲響發出。

車子沒有古靈精怪的合成聲響發出,儀錶屏幕開可顯示大地圖、「車仔跟線」或是簡單的幾格主要數字。可改變反應的地方,有 Range 和 Performance 踩電反應,Range 時會開透過離合器將前摩打分離行後輪驅動慳電,踩 Performance 時有足 544 匹加速力;三種軚盤重量各有各的虛假;三段懸掛軟硬各有用處;另有 Creep 蠕動 On/Off、HDC 落爬、穩定系統 Sport mode、One-pedal Drive 單腳踏控控制快慢或兩段拖慢充電,好在可以在同一頁面中全部展現出來,方便行駛中在手指拋浮時看你的運氣來更改。總結經驗,Polestar 4 有有型有款的外型,別緻有格的車廂,行車質感和操控要好,以及鼓勵你找 Tesla 來挑戰的加速力,除了那「黑媽媽」的封閉尾冚和大屏幕操作模式有點麻煩。


Polestar 4 錶板由一大一細屏幕組成。


Nappa Pack 有 Nappa 真皮座椅、前座頭枕喇叭、前座按摩功能、後座豪華頭枕。


氣氛燈以太陽系星體為主題,有 8 個「大路」顏色。


安全系統有 LKA 離線扭軚輔助、前後自動剎車、Exit Assist 開門有障礙警示、倒車橫向障礙警示和剎車。


封閉的尾玻璃說是要給予後排乘客獨特即「黑媽媽」的乘坐體驗。


安全系統有 LKA 離線扭軚輔助、前後自動剎車、Exit Assist 開門有障礙警示、倒車橫向障礙警示和剎車。


可改變反應的地方,有 Range 和 Performance 踩電反應、三種軚盤重量、三段懸掛軟,另有 One-pedal Drive 單腳踏控控制快慢或兩段拖慢充電。


從大屏幕「督」的功能,有前座按摩、調校門鏡、調校軚盤、調校座椅、彈尾冚、彈開首飾箱、彈開充電蓋等。


在雙摩打滾動下,四驅的 Polestar 4 有著壓肺的加速力,0-100km/h 只需 3.8 秒,直路之間你想怎去它便怎去。


駐車模式有「Tow mode」拖車、「Car Wash」洗車和設定車廂溫度的寵物「Animal mode」。


全黑的尾冚令「後尾枕」漆黑一片,望後視野要透過車頂鏡頭傳至電子睹後鏡。


1,534mm 的高度與 smart #3 差不多,比 Polestar 3 稍矮。


Performance Pack 有 22 吋鍛造輪圈、Pirelli 電動車 P Zero 輪胎、金色 Brembo 前後制動卡鉗、金色輪胎氣咀蓋、加大 Brake 碟、高性能懸掛調校。


後排有中橋和 B 柱出風口,窗邊有掛勾,中橋顯示屏板可控制空調、音樂、後座暖氣、椅背角度調校。


Polestar 玩設計玩至 Polestar 3,頭燈仍有與 Volvo 一樣的「雷神之鎚」日行燈/指揮燈,Polestar 4 則改為上下兩截各有「L」形燈飾簽署的模樣。

基本規格
動力單元:前、後永磁同步摩打
電池容量:100 kWh
最大馬力:544 匹
最大扭力:686 牛頓米
續航距離:590km
體積:4,840 X 2,008 X 1,534mm
重量:2,355kg

詳盡規格表

售價:「一換一」計劃:$689,900
網址:www.polestar.com/hk
查詢:2927 3388(Wearnes Motors (HK) Limited)

文、攝:James Chan
編:Teddy Leung

Toyota 發表第 3 代燃料電池系統,耐用性翻倍、鎖定大型商用車市場


Toyota 宣布成功開發 全新第 3 代燃料電池(FC)系統,並計劃於 2026 年起 在 日本、歐洲、北美及中國 市場推出。新系統不僅擁有 2 倍耐久性、1.2 倍燃油效率,更首次擴展至 大型商用車與多用途應用,進一步推動 氫燃料技術的普及化。這款全新 FC 系統將於 2 月 19 日的「H2&FC EXPO(水素・燃料電池展)」 上全球首度亮相,屆時 Toyota 也將分享 氫能技術的最新戰略與未來規劃。

第 3 代燃料電池系統的 3 大核心升級
耐用性大幅提升

• 耐久性達 傳統柴油引擎等級,實現 長壽命與低維護
• 商用車可達零維護(Maintenance-free),大幅降低營運成本

續航力提升 20%
• 燃料效率提升 1.2 倍,更省氫、更長續航
• 針對 長途行駛需求優化,FCEV 乘用車的實用性再提升

成本降低
• 電池結構與生產流程革新,有效降低製造成本
• 系統體積縮小,更容易搭載於不同車款

應用擴展至大型商用車與多用途市場
Toyota 這次的第 3 代 FC 系統,除了應用於 新一代燃料電池乘用車,還將進一步拓展至:

大型商用車(貨車、物流車、公車)
定置式發電機(氫能發電)
鐵路與船舶

其中,針對 大型商用車市場,Toyota 強調 新系統擁有柴油引擎級別的耐用性與高輸出能力,並透過 體積縮小設計,讓氫燃料電池技術更容易被廣泛應用。


Toyota 氫燃料技術的全球布局
Toyota 早在 2014 年推出全球首款量產 FCEV「MIRAI」,至今已在 全球 30 多個市場銷售超過 28,000 輛。此外,Toyota 於 2019 年開始供應燃料電池系統,至今已為 全球 100 多家企業提供 2,700 組燃料電池動力模組,應用於:
氫能巴士(如東京、福島的公共運輸系統)
鐵路與船舶試驗計畫
定置式發電機應用

新一代 FC 系統的開發,正是 基於這些實際應用所累積的技術與市場反饋,進一步推動氫能技術的成熟與普及化。

H2&FC EXPO 展會亮點
Toyota 將於 2 月 19 日 在東京 「H2&FC EXPO(水素・燃料電池展)」 上發表第 3 代 FC 系統,並由 Toyota「氫能工廠」總裁山形光正 發表主題演講,內容涵蓋:

Toyota 氫能技術的未來戰略
如何推動氫能社會發展
FC 系統如何進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普及率


Toyota 一直是全球燃料電池技術的先驅,而這次的 第 3 代 FC 系統明顯是「市場化」的關鍵一步,尤其是:
耐用性達到柴油引擎等級,意味著燃料電池商用車真正具備競爭力
續航力提升 20%,解決 FCEV 一直以來的續航問題
降低成本,意味 Toyota 正在加快氫能技術的商業落地

目前全球新能源車市場以 純電動(BEV)為主流,但氫燃料技術的潛力仍不容忽視。尤其在 大型商用車、長途運輸、定置式發電 等場景,燃料電池相比純電車 擁有更快的補能速度與更高續航里程,是電動化轉型的 重要補充技術。這次 Toyota 將氫燃料電池技術推向商用市場,代表著 氫能應用邁入新階段。接下來,就要看 市場是否能接受,基礎建設(如氫燃料補給站)是否能同步發展,這將決定氫能技術未來的發展速度。

Mazda 進軍泰國電動車市場,Mazda 6e 預計 2025 年登場


Mazda 正式宣布將在 泰國市場推出全新純電車型「Mazda 6e」,並計劃於 2025 年內發表。這款新世代電動車由 Mazda 與長安汽車的合資企業 長安 Mazda(Changan Mazda) 負責生產,除了 中國市場 外,也將拓展至歐洲與東南亞,顯示 Mazda 對全球電動車市場的積極布局。

此外,Mazda 還宣布 投資 50 億泰銖(約 1.4 億美元),將泰國 AutoAlliance Thailand(AAT)工廠升級為 全新緊湊型 SUV 生產基地,年產能可達 10 萬輛,進一步強化泰國作為 Mazda 在東南亞的 出口與製造樞紐。

Mazda 6e:電動化布局的關鍵一步
Mazda 6e 是品牌電動車戰略的重要一環,根據規劃,Mazda 2025 至 2027 年 將在泰國市場導入 5 款新能源車:
2 款純電車(BEV)
1 款插電式混合動力(PHEV)
2 款油電混合(HEV)

這意味著 Mazda 6e 是未來 Mazda 在泰國電動化產品線的第一步,隨著當地政府積極推動新能源車政策,這款純電車型將成為 Mazda 搶占市場的重要武器。

泰國工廠投資計劃:成為東協 SUV 生產樞紐
Mazda 除了導入新電動車,也同步強化泰國生產基地的規模,50 億泰銖的投資 將讓 AutoAlliance Thailand(AAT)工廠 成為 緊湊型 SUV 的全球生產中心,預計將供應:

• 泰國 本地市場
• 東協(ASEAN)市場
• 日本市場

這項計畫顯示,Mazda 不僅看好泰國新能源市場的發展潛力,也將其視為全球戰略的一部分,未來可能進一步將泰國打造為純電 SUV 主要生產基地。

Mazda 社長毛籠勝弘(Katsuhiro Moro)發言重點
Mazda 社長 毛籠勝弘 在記者會上表示:

Mazda 深耕泰國 70 年,擁有堅實的市場基礎
電動化將成為 Mazda 未來發展的核心戰略
透過新能源產品與投資,進一步強化泰國市場地位

他強調:「Mazda 將持續致力於滿足泰國消費者對電動化產品的需求,並強化日本與東協市場的小型車出口樞紐地位。」

這次 Mazda 在泰國的電動車布局,明顯是 品牌全球電動化轉型的重要一步。但值得關注的是,Mazda 雖然開始積極推動 BEV(純電車),但與 Toyota、Honda 相比,仍較晚進入電動車市場,這可能會面臨以下挑戰:

市場機會:
• 泰國政府大力推動 EV 政策,提供補貼與稅務優惠,對於 Mazda 6e 來說是 有利的市場環境。
• AAT 工廠擴建將讓 Mazda 降低製造成本、提高競爭力,並可能進一步擴展至東協、日本、甚至歐洲市場。

潛在挑戰:
• 目前泰國電動車市場由 BYD、Tesla、MG 等品牌主導,Mazda 的電動車必須有明顯的產品優勢 才能突圍。
• 供應鏈與電池技術仍需提升,長安 Mazda 的技術能否滿足全球市場標準,仍有待觀察。

總結來看,Mazda 6e 代表著 Mazda 加速電動化的決心,但未來是否能在泰國市場與全球市場站穩腳步,還需要進一步觀察其定價策略、技術規格以及市場接受度。

Honda Freed e:HEV 繼續天下無敵


由本身已是天下無敵的 Jazz 改成的本田 Freed,將類似多人保姆車的裝備擠進一部 20 餘萬元的小車裡,有電動趟門、三排座椅的載客量、座椅可反轉再反轉的靈活性、車廂佈滿可載物件的窿窿罅罅和其他便利設施,加上駕駛和行車感覺相對高質,車廂用料和造工相對精緻,自 2008 年首代推出至 2016 年第二代以來,一直穩佔小型七人車市場的領導地位。因此,當第三代全新款登場時,我們已經毫不懷疑它會繼續延續這個神話。


新款 Freed 在日本市場提供 6 或 7 座的 Air 版,以及 5 座的 Crossstar 露營車版本,各搭載 1.5L 引擎,同時車系首次引入 e:HEV 混能動力。香港市場的 7 座版 e:HEV 售價為 $269,880,車身比舊款稍長 45mm,但軸距保持不變。外觀方面,頭燈設計採用兩粒日行燈,而垂直排列的「田」字型紅黃尾燈帶來時尚且帶點科幻感的視覺效果。側窗至尾門玻璃的水平腰線設計,令車廂有如金魚缸般開揚,加上取消窗台三角窗及門邊後視鏡改為裝設於車門上,進一步提升駕駛者與乘客的視野。


首次搭載 e:HEV 系統的 Freed,其雙摩打混能系統與 Jazz、Civic 和 StepWGN e:HEV 相同,透過一個摩打發電,另一個摩打驅動汽車。所謂的 e-CVT 變速箱其實只有兩個固定波牙比率,行電時使用 2.454,高速行駛時引擎會經離合器連接,採用 0.805 的比率,模擬 6 速變速箱的效果。1.5L Atkinson 循環四汽缸引擎輸出 106 匹/127 牛頓米,而摩打則輸出 122 匹/253 牛頓米,平均耗油量為 26.5km/L。e:HEV 系統會自動調節 EV 純電行駛、Hybrid 混合動力及 Engine 引擎驅動三種模式,根據電池電量與行駛條件作出適當調整。

駕駛體驗方面,Freed 承襲了 Jazz 的優良基因,行車質感相當不錯,懸掛設定舒適但不會過於浮動,軚感直接,快彎時車輛的穩定系統會透過內側煞車輔助入彎。Honda Sensing 主動安全系統亦一應俱全,包括 LKAS 防偏航、ACC 主動巡航、CMBS 前撞警示及自動煞車,在高速公路行駛時,系統能夠主動維持車道並跟隨前車行駛,駕駛者只需偶爾觸碰軚盤即可。


車廂設計依然充滿 Honda 的貼心元素,前座椅經過優化,讓乘客能夠輕鬆在車內移動。車底的扁薄油缸設計,使地台由前至後完全平坦,進一步提升車內空間靈活度。後排座椅亦變得更輕、更薄,摺起時的高度更低,減少對行李廂空間的侵佔。6 座版本提供更高級的獨立中排座椅,方便通行至第三排;而 7 座版則以較實用的長椅設計為主,支援前後滑動與椅背角度調整,並可完全翻摺連接前排座椅形成平躺式床鋪。座椅材質採用合成皮革及防水、防污的「Fabtect」纖維物料。


便利性方面,車廂充滿各種收納空間,包括錶板台上的多個儲物格、B 柱扶手、趟門窗簾與樽格、前座椅背袋及充電插頭等。此外,新款 Freed 亦新增中排獨立冷氣控制及出風口,提升乘客舒適度。綜合來看,以 $27 萬入手一部配備完善、空間靈活、行車感高質的小型七人車,Freed 依然是市場中的佼佼者,雖然它的優勢在意料之中,但這種穩定的高水準表現仍然令人佩服。


車子稍稍比舊款長多 45mm,軸距一樣;扁油缸設計,造就由頭至尾平坦地台。


秉承 Jazz 的良好體質,Freed 有相對高質的駕駛和行車感覺,相對靚靚的車廂用料和造工。


可大半細半的前後趟動和調校椅背角度的中排座椅「只是」平坦的板凳,巴士座椅也有較佳的弧度。


後排座椅現改得較輕和較薄。


天花加設中排獨立冷氣控制板和出風口,是同類沒有的「豪華」設備。


改為垂直擺放的「田」字型紅黃尾燈帶來時尚得來有點科幻的外型設計。


後排整張摺起掛在牆邊時的高度較低和較垂直,讓兩張櫈的距離增加 16cm,減少侵佔行李廂空間。


拆除頭枕後,中排椅背可向後摺低與尾排連成床的模樣,與伴侶攤唞時的靈活性高。


座椅採用合成皮革加防水、防污的「Fabtect」纖維物料。


1.5 升 Atkinson cycle 四汽缸引擎與Jazz e:HEV一樣。


電池夠電的話,e:HEV 系統在起步和慢速時會行 EV,車子平均耗油量 26.5km/L。


波棍台和冷氣控制板與 StepWGN 的一樣;司機可參與的有「Eco」慳電模式和「B」for braking 落斜拖慢,沒有軚盤拖慢撥片玩。


在路面不太複雜的高速公路上只須偶爾用手逗逗軚盤,車子便懂得自動跟著前車和自動扭軚保持在線的中央。


前座椅經過改動,方便乘客在中橋的走廊走動。


儀錶中間可選擇顯示動力流程、里程概要、安全系統「車仔」,在左右側邊有電錶和油缸錶,與 Jazz 一樣。


B 柱有扶手,趟門有窗簾和樽格,前座椅背有袋子和充電插頭。

基本規格
引擎設計:直四汽缸自然吸氣引擎 + AC 同步電摩打
排氣量:1,498cc
最大馬力:106 匹/6,000-6,400 轉時 / 摩打最大馬力 122 匹/3,500-8,000 轉時
最大扭力:127 牛頓米/4,000-4,500 轉時 / 摩打最大扭力 253 牛頓米/0-3,000 轉時
波箱設計:2 速自動波 (電動模式: 2.454, 引擎模式: 0.805)
體積:4,310 X 1,695 X 1,755mm
重量:1,480kg

詳盡規格表

售價:HK$269,880 起
網址:www.honda.com.hk
查詢:2380 2231(Reliance Motors Limited)

文、攝:James Chan
編:Teddy Leung

adidas x Mercedes-AMG PETRONAS F1 全新聯名系列,顛覆賽車與潮流文化界限


adidas 與 Mercedes-AMG PETRONAS F1 車隊 正式推出 首個聯名系列,標誌著賽車運動與運動時尚文化的新紀元。這次的合作不僅為車隊成員帶來專業運動裝備,也讓 F1 迷能夠以全新的方式展現對 Mercedes-AMG PETRONAS F1 的支持。

整個系列圍繞著 「黑、白與標誌性 AMG PETRONAS 綠松石色調」 打造,融合 運動機能、競技風格與潮流設計,涵蓋 技術服飾、鞋履與配件,讓每位團隊成員 – 從車手、技師到工程師,都能獲得最佳支援。

專業運動科技加持,提升車隊競爭力
車手戰袍(Driver Wear)
• 專屬 George Russell & Kimi Antonelli 賽道戰服
• 採用 AEROREADY 技術,確保高壓環境下保持乾爽與專注
• 輕量化設計,提升靈活度與舒適性


技師工作服(Mechanic Wear)
• 耐磨抗撕裂布料,適應高強度機械操作
• 符合人體工學剪裁,提升靈活性與行動效率
• 前後反光設計,提高工作安全性

工程師服裝(Engineer Wear)
• 透氣技術 Polo 衫,取代傳統工程師白襯衫
• 融合 賽車工程與街頭時尚,展現專業與潮流並存的美學

全新 Fanwear,讓 F1 迷與車隊同步升級
adidas 也為 Mercedes-AMG PETRONAS F1 推出全新粉絲裝備,將 賽車運動與街頭潮流文化結合,讓車迷不只是在賽道上,日常生活中也能展現 F1 精神。


運動休閒服:包括 連帽衫、T-Shirt、休閒套裝,打造隨性街頭風格
部分商品採用回收材料製作,呼應 Mercedes-AMG PETRONAS F1 的可持續發展理念
專屬車手系列 將於 2025 年稍晚推出,帶來更多 Russell 與 Antonelli 的個人化粉絲服飾

這次 adidas 與 Mercedes-AMG PETRONAS F1 的合作,不只是將賽車服裝帶入運動機能領域,更是一次 F1 文化與潮流時尚的深度融合。從技術服裝到粉絲裝備,每個細節都體現 賽車運動的極致性能與街頭時尚的獨特風格,這種跨界聯名策略,不僅能擴大 Mercedes-AMG PETRONAS F1 在年輕族群的影響力,也讓賽車文化更貼近日常生活。

這樣的聯名策略,未來是否會延伸至鞋款、更多配件,甚至 F1 週邊商品,值得期待。而這股「賽車 + 潮流」的風潮,勢必會讓 F1 在全球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展。

Audi Q4 40 e-tron 電動豪華 SUV 再升級,更長續航更高效充電


Audi 正式為 Q4 e-tron 車系推出全新高續航入門車型 Q4 40 e-tron,配備 63 kWh 電池,續航力可達 412 公里(Sportback 版本為 423 公里),並支援 165 kW 直流快充,在 24 分鐘內從 10% 充至 80%,提供更高效的充電體驗。這款全電動豪華 SUV 不僅擁有優異的續航表現,更標配豐富科技設備,為駕駛者帶來更智能、更便利的用車體驗。

核心規格與性能
• 動力輸出:204 PS(150 kW) 後輪驅動,0-100 km/h 加速 8.1 秒
• 最高時速:160 km/h
• 續航力:Q4 40 e-tron 412 公里 / Q4 Sportback 40 e-tron 423 公里(WLTP 標準)
• 快充能力:10 分鐘內可補充 150 公里 續航,最高 DC 充電功率 165 kW
• 拖曳能力:最大可拖曳 1,200 公斤

新車搭載永磁同步馬達(PSM),確保高效能輸出與流暢動力表現,適合城市通勤與長途旅行。


高效充電與智能維護
Audi 進一步提升 Q4 40 e-tron 的充電體驗與維護便捷度:
• 手動電池預熱(Battery Preconditioning):可透過 MMI 介面開啟,確保在快充時達到最佳充電效能
• 智能預測維護提醒(Predictive Maintenance Reminder):透過 myAudi app,即時監測車輛狀態,如 煞車片、12V 電池、急救包 等,並可自動與經銷商聯繫安排維修

這些升級讓駕駛者無需依賴智能路線規劃,仍可獲得高效充電與便捷維護。

數位化座艙與科技升級
• MMI 觸控螢幕 內建 Audi 應用程式商店,可直接存取 新聞、音樂、Podcast、娛樂內容
• Audi Virtual Cockpit(10.25 吋數位儀表) 提供即時駕駛資訊
• 支援 Google 地圖導航與無線 Apple CarPlay / Android Auto,確保最佳駕駛體驗
• 內建 ChatGPT AI 語音助理,提升語音控制精準度,讓駕駛者專注於路面

豪華標配與售價
Q4 40 e-tron 以 46,150 歐元 起售,Q4 Sportback 40 e-tron 則為 48,150 歐元,標配包括:
• Audi MMI Navigation Plus 與 Audi Connect 連網服務
• 電動尾門(可選腳部感應開啟)
• 前座加熱功能

新車將於 2 月中旬歐洲開放訂購,為尋求豪華與續航兼備的電動 SUV 車主提供全新選擇。

Audi Q4 40 e-tron 這次的升級重點在於 更長續航、更高效充電、更智能的數位體驗,尤其是手動電池預熱與預測維護功能,進一步提升日常使用的便捷性。相較於 BMW iX1、Mercedes-Benz EQA 等同級競爭對手,Q4 e-tron 在科技感與續航方面仍具優勢,但動力表現相對保守。對於強調續航、充電效率與智能體驗的買家而言,Q4 40 e-tron 無疑是一款值得考慮的入門豪華電動 SUV。隨著電動車市場競爭加劇,Audi 透過技術升級來提升競爭力,但未來仍需進一步優化動力輸出與價格策略,以吸引更多消費者加入純電行列。

DEEPAL S07 正式香港登場!今年第二季開始交車


香港新能源車市場迎來全新力軍!大昌行汽車與長安汽車攜手引入 DEEPAL S07,這款旗艦純電 SUV 不僅擁有超前衛設計,更搭載一系列智能科技,讓駕駛體驗更上一層樓。S07 的外型設計毫不妥協,強調極致空氣動力學。流線型車身搭配 0.258cd 超低風阻,使其在行駛時更節能高效。無邊框車窗與電動隱藏式門把手進一步提升科技感,讓整部車呈現簡潔俐落的未來感。不僅如此,S07 的燈組設計同樣充滿未來風格,貫穿式 LED 頭尾燈讓整體輪廓更具辨識度,夜間行駛時更顯霸氣。


走進 S07 的車廂,豪華感撲面而來。採用環抱式設計的駕駛艙靈感來自遊艇,讓駕駛者與乘客都能享受高級舒適的氛圍。前排座椅更採用雙零重力運動型座椅,不僅支撐性極佳,長途駕駛也能輕鬆應對。1.9 平方米的全景天幕加上電動遮陽簾,無論是白天沐浴自然光,還是夜晚觀星,都能帶來極致的視覺享受。此外,64 色車廂氛圍燈與 14 喇叭高級音響的加持。

S07 內建 15.6 吋超高清向日葵中控屏幕,結合 AR-HUD 抬頭顯示器,讓行車資訊一目了然。搭載 L2 級駕駛輔助系統,如主動巡航、車道保持、自動泊車等功能,讓駕駛更加輕鬆安全。最值得一提的是「金鐘罩電池」,確保電池組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並獲得 2024 Euro-NCAP 及 C-NCAP 雙五星安全評級。


續航力強勁,輕鬆應對日常與長途駕駛
DEEPAL S07 提供兩種續航版本:
• 標準續航版:NEDC 485 公里
• 長續航版:NEDC 560 公里


對於香港都市駕駛來說,這樣的續航表現已經相當充裕,無論是日常代步還是周末遠行,都能輕鬆應對。DEEPAL S07 的登場,無疑為香港新能源市場帶來了一股新勢力。它不僅外型前衛、科技感十足,豪華座艙與智能安全技術更是同級之最,加上大昌行的完善售後支援,確實有潛力成為港人新一代新能源 SUV 熱選。不過,市場競爭激烈,港人對電動車的接受程度仍在提升中。S07 能否真正站穩市場,關鍵還得看其在實際駕駛體驗、充電便利性,以及後續保養等方面的表現。無論如何,這款車的確為新能源市場帶來更多選擇。

S07 共提供兩個版本,標準續航版一換一意向價為 HK$248,880,長續航版一換一意向價為 HK$266,880,現享限時早鳥優惠高達 HK$16,000,預計 2025 年第二季開始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