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汽車界的科技先鋒,McLaren不僅於F1賽事中屢創佳績,更將源自賽道的頂尖科技落實到量產超級跑車當中,而其中最令人矚目的,莫過於品牌對碳纖維技術將近半世紀的執著與突破。從1981年McLaren MP4/1賽車首次採用全碳纖維底盤,到最新推出的極致超跑McLaren W1,碳纖維輕量化科技,已成為McLaren基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回顧碳纖維技術的發展,McLaren可謂是全球領先者。1981年的MP4/1賽車是史上第一部採用完整碳纖維單體底盤的F1戰車,由著名設計師John Barnard主理,不僅成功改寫了賽車的設計標準,更在當年意大利站John Watson以時速140mph(約225km/h)發生嚴重意外後奇蹟般毫髮無傷地走出車輛,徹底證明碳纖維的安全性與可靠性,從此為賽車安全標準立下新里程碑。
而1993年誕生的傳奇跑車McLaren F1更將碳纖維技術首次應用於量產道路車型,以全碳纖維單體結構及車身,締造輕達1,140kg的車重與627匹馬力的極致輸出,成為當時全球最快量產車。McLaren F1不僅在道路上展現卓越性能,更以GTR版本於1995年稱霸利曼24小時耐力賽,將碳纖維科技從賽道成功移植到道路,再度回歸賽道,成為汽車史上的經典傳奇。
進入21世紀,McLaren 12C於2011年以革命性的MonoCell單體碳纖維座艙,正式開啟品牌全新量產世代。MonoCell僅重75kg,具備極高的抗扭剛性,令McLaren成為首個將全碳纖維底盤大量生產的超跑品牌,也奠定後續車型的輕量化基礎,包括之後的McLaren P1於2013年推出的MonoCage全碳纖維座艙,更將高效能油電混合系統直接整合至結構之中,整個結構重量僅有90kg,為全球展示了電動化與輕量化並非相互衝突的可能性。
2017年的McLaren 720S再進化Monocage II結構,進一步強化車身剛性並降低車重,透過超薄車頂支柱設計改善視野及空間感,並以碳纖維強度實現「無需額外加固」的Spider敞篷結構,兼具日常實用與極致操控。2018年,品牌更於英國謝菲爾德投資建立了全新的McLaren Composites Technology Centre (MCTC),專注於開發新一代碳纖維技術,生產包括McLaren 765LT及後續新世代車型的關鍵碳纖維零件。
2021年登場的Artura採用全新McLaren Carbon Lightweight Architecture (MCLA)架構,專為混合動力系統設計,進一步提升底盤剛性、降低重量,亦是品牌首個於Woking以外大規模量產的碳纖維單體架構,並整合電池安全艙等先進結構,再次刷新碳纖維量產規模的新高度。
如今,2024年即將登場的McLaren W1將再次刷新品牌在碳纖維領域的極致追求。W1採用名為Aerocell的碳纖維底盤,透過預浸碳纖維(pre-preg)與模具高壓成型技術,達到更高結構強度與更低重量。此外,底盤結合空氣動力學設計,車室底板抬高65至80mm以形成真實的地面效應,而透過固定式座椅及縮短70mm軸距設計,W1不僅實現更極致的重量控制,也呈現更緊湊的車身造型。
McLaren更以全新自主開發的ART (Automated Rapid Tape) 自動快速成型碳纖維技術,應用於W1主動式前擾流系統,達成重量更輕、強度更高,並顯著減少碳纖維材料耗損,為未來的工程研發開創更多可能性。
McLaren的碳纖維發展史不僅見證了汽車工業的技術突破,更體現了品牌在輕量化與性能完美融合的堅持。從最初的F1賽道科技移植到現代量產超跑,McLaren持續引領碳纖維應用潮流,成為全球頂級汽車品牌的指標。未來隨著W1及更多車型的問世,相信McLaren將繼續站在超跑科技的最前沿,引領汽車世界的下一個半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