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長遠計有升無跌、環保相關的排放條例亦日益收緊,驗車難以過關的機會逐年遞增。對於「年年有餘」的朋友來說,頂多只是為環境著想而更換低排放車款,但是預算有限、卻仍需要駕車的朋友,這可是一個叫人頭痛的問題。或者新型省油車、小型車、混能車或電動車,將會是不錯的解決方法。筆者嘗試與各位一同看看它有何優缺點,從而協助大家選擇。
請注意,筆者並不打算在此推介個別車款,下列出現的車款車型僅屬舉例。另外部分養車成本如停車場及輪胎更換幾乎是固定,但是燃料方面則可以因為車輛性能、車重、負載、實際路面狀況、行駛里程、駕駛習慣及國際油價變動而有明顯出入。另外油價變動頻率較高,而且個別油公司定價亦可能有出入,因此本文會統一採用「 7 月 14 日普通無鉛汽油每公升售價 HK$16.29」計算。
本文只算是「拋磚引玉」,旨在讓各位思考更多,於決定買車換車前多留意、多準備,讓您的支出更合理。
a.新型慳油車
香港常見的 1.5 ~ 2.5L 容積、卻已配備先進省油技術的車款,近年不時在路上看得到,反映愈來愈多駕駛者正視燃料成本的問題。與此同時,駕駛者仍然擔心維修是否容易、配套設施是否足夠等。所以裝備了省油技術的新款車,始終是駕駛者的首選。另一方面,我們不能忽略傳統汽油引擎,經歷百多年在不同領域上的發展和演變,技術頗為成熟,因此性能表現較佳,駕駛的樂趣亦是難以取代。
以近年大受歡迎的 Volkswagen Golf 系列、當中的 1.4 TSI(122ps)為例,官方公布的平均耗油為 6.0L/100km,折合約 HK$0.98/km。再舉一例,Mercedes-Benz C180 BlueEFFIENCY 房車版本配備的 1.8L(156hp)引擎,官方數字為 6.8L/100km,折合約 HK1.1/km。兩者大致上符合不少車主「keep 住 1 蚊 1 公里左右」的期望。兩者由於排氣量不高,加上汽油霧化、點火及燃燒效率比舊款更高,所以排放量亦較低。
選擇新型慳油車,最大考慮是因為款式較新,車價難免偏高。雖然市場上亦有機會找到同款二手車,但卻難以百份百確定上手車主有否為它做足應有的保養,從而降低了車輛本身應有的省油效能。此外車廠在新車的減磅方面亦會下一定工夫,採用更輕物料以及避免安裝無謂的裝飾就是最佳例子,所以無論買入全新抑或二手,車主們應盡量避免畫蛇添足,安裝和放置多餘的物品及配件。
大熱車款 Volkswagen Golf,其 1.4 TSI 版本有 122ps 輸出之餘,耗油量可以控制在 HK$1/km 以內。
一直以來 Benz 車款給予人們「大食」的印象,但是 BlueEFFIENCY 徹底改變了人們的觀感和認知。
b.小型車
若根據引擎容積 / 排氣量劃分,0.66L 或 1.3L 以內的車款,已可劃分為小型車類別。這類車無論在舒適度及性能表現,肯定比上述 a 類有所不及。但是它們車身更輕,所需燃料亦因應減少,故此耗油量會更低。最近福特的 1.0L 3 汽缸 EcoBoost 引擎獲頒年度風雲引擎大獎,反映細容積引擎不僅是大勢所趨,而且隨著科技不停進步,細容積引擎的性能同樣可以「越級挑戰」。
鈴木(Suzuki)Every 這部 0.66L 小型客貨車,在本港不時看到它的蹤影。排氣量低加上手動變速,理論上應該很低,但是它的油耗大概是 6.33L/100km,折合約 HK$1.03/km。這個數值實在有點意外,不過翻查官方網站,發現 Suzuki Every 始終是貨車,所以廠方需要稍為提升引擎的功率,以應付載貨之用。反而同樣是 0.66L 的日產(Nissan)MOCO,卻因為定位為私家車,加上可於 9km/h 車速下引擎自動熄火,所以平均耗油可達 27.2km/L,折合約 HK$0.6/km。沒有自動熄火系統版本亦達 23.2km/L,折合為 HK$0.7/km。
小型車的燃料成本平均比 1.5L 為低,但要留意若然經常全車滿座,行駛的路段又是以市區為主,耗油量肯定有所增加。另外車輛尺寸細小,內裡空間自然有限,舒適度就要妥協一下。
經營小生意的朋友,以 Suzuki Every 作為業務車,其實比不少常見客貨車更化算。
自動熄火系統,大幅提升 Nissan MOCO 的省油表現。
c.混能車
同時裝備了汽油引擎與電動馬達的車款,一般會在充電池完全沒有電力的情況下,才會完全交由汽油引擎驅動並再次充電,待電力足夠後轉為馬達驅動車輛。駕駛者亦可以透過車內的控制系統,讓兩組動力裝置一同運作,提供最大輸出。由於可以在一段時間內只用電力驅動,所以就算一部 1.5L 的混能車,它的平均耗油往往比普通 1.5L 私家車低一半以上。而且純電力驅動情況下扭力更高,所以實際行車性能其實不會比普通汽油引擎車款差。排放方面當然更低,為環保出一分力不是夢想。
另一方面,絕大部分混能車均可於剎車時,透過制動碟上的摩擦力為電池充電。這款源自電動火車的技術,現在應用在汽車方面,可謂物盡其用。至於近年的「Plug-in Hybrid」,意思是於現有混能車的基礎上,加入直接為電池充電的功能,但因為未有車廠在本港正式推出,所以暫不比較。
1997 年豐田(Toyota)推出全球首部混能車 Prius ,15 年過去,它已踏入 Prius C 版本年代,官方在本港環境實際測試下,得出 26.5km/L(HK$0.62/km)的數據,對於希望有 1.5L 車款性能,卻又具備 0.66L 的低耗油量的駕駛者來說,的確十分吸引。另一款較常見的混能車是 Toyota Alphard Hybrid,平均油耗為 16.8km/L(HK$0.97/km),相比於普通 2.3L Alphard 的 9.2km/L(HK$1.77/km),耗油量近乎是一半。
選擇混能車,最大考慮當然是比同一引擎低一半的油耗。但是內部結構極複雜,因此維修保養就只限於原廠及極少數的專門店,換言之想駛進任何一間車房、期望能夠解決問題,現階段是不可能。另外因為充電池有其使用期限,更換成本亦需要考慮。還好現在本港政府繼續對獲認可的混能車提供稅務優惠(已反映於車價內),首次購車的負擔有所減輕。有關稅務優惠及認可車款問題,可參閱環保署網頁。
累積 15 年經驗,Toyota Prius C 同時在耗油、排放與行車性能同樣更上一層樓。
豪華七人車 Toyota Alphard 即使重達 2 公噸,但憑藉混能系統,油耗比普通版本節省 1/3 以上。
d.全電動車
完全脫離對汽油的依賴,而且就車輛本身來說的確是零排放,行車時更寧靜,噪音污染亦更低,這是上述任何一類汽車都無可比擬。另外它與混能車一樣可於剎車時,透過制動碟上的摩擦力為電池充電。
由於沒有汽油引擎,加上本港的電力公司及地產商旗下停車場,一律免收充電費用(部分停車場更提供 6 小時免費泊車),再者電動車可獲豁免繳付首次登記費,所以現時全電動車的燃料成本幾乎等於零。因此由初期只有工商機構及政府部門採用,到現在逐步有更多消費者加入。
不過免費充電和豁免首次登記稅的安排,始終有一日會完結,尤其是前者。因為愈多全電動車行走,發電量亦相應增加,發電廠排放就更高(至今本港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依然緩慢)。另外與混能車一樣,全電動車的維修保養問題亦不易解決。車價更因為技術與配套限制了生產數量,售價自然偏高。
充電站亦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現時為止香港總共設有 300 個充電站,照顧百多部全電動車「其實唔難」。不過以現時市面可供購買的三菱(Mitsubishi)i-MiEV 及日產(Nissan)Leaf,一次充電可行走約 20-30km 計,充電站的位置及距離則影響甚大。有關充電站的位置,可以參閱此網站。
首部在本港市場推出的全電動車 Mitsubishi i-MiEV,車身細小輕盈,耗電量自然有限。
外型與車廂比較接近傳統私家車的 Nissan Leaf,實用性質較高。
有用的充電站資訊︰
中華電力充電站
港燈充電站
恆隆地產旗下停車場充電站
電動車輛充電設施位置一覽
結語︰因應
曾經聽過「汽油引擎發展逾百年,技術十分成熟,要一時三刻取代它實在非常困難」這一番話,某程度上筆者是認同的。所以不論是新款車、小型車、混能車還是全電動車,它們在燃料成本、廢氣排放、舒適度、性能等均有其可取之處。至於怎樣選擇,仍要各位因應自己的意願、負擔能力及實際需要。期望本文能夠刺激各位思考多一點,達到「brain storming」之效。
文:米高索夫
(以上純屬作者個人言論及創作,並無科學根據,亦不代表本公司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