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卜力工作室又一力作,《紅花板上的海》由宮崎駿改篇自1980年的少女漫畫,導演是其長子宮崎吾朗。畫功方面固然有點失色,然而在宮崎駿的改篇之下,全片故事流暢,幾個戲肉的部分都處理到位,整個紮實的劇本顯然突出了宮崎駿寶刀未老的講故事技巧。
父子的作品比較起來,明顯看到宮崎吾朗在人物的描繪部分欠缺風格。譬如宮崎駿處理《龍貓》中姊妹們的輪廓,她們的表情、頭髮的晃動等;相反,《紅》的人物角色,無論面孔或動作上也沒有讓人留下鮮明的印象。再者,在背景的處理中還看到多少貌似「趕工」的質素。雖然有所失色,但影像的空間仍能讓觀眾看到日本六十年代的背景細節,包括女主角海在住宿裡的生活細節等等,這些所呈現給觀眾的點滴,都是人民的寶藏——文化。
之所以稱戲中的文化是寶藏,原因是在《紅》入面,每每能夠感受到事物即將消逝的感覺。例如「拉丁樓」的拆卸計劃,在這個情節當中,多少會令香港人有所共嗚。令人想到香港在急速發展的步伐,去或留多數也不能靠自己掌握。我們的碼頭、我們的街市、我們的士多、我們的酒樓…
在「拉丁樓」以外的主要情節,大部分圍繞海和風間的感情著墨。其實換去色彩,用真人演繹,這會是粵語長片的橋段。或許感到老套,但看電影該看裡面的因果。《紅》的故事刻意避開二戰的傷痕,留給海的經歷是朝鮮一戰中失去父親的體會和她的成長。二戰、冷戰、韓戰過去了,直到迎接1964年日本舉辦的東京奧運會,在此之後,日本的現代化步伐令全世界震驚,但一直馬不停蹄的發展對社會非好事,傳統的剝落,人民生活機械化等等問題湧現。相信宮崎父子藉著借往事來警世社會民主的重要。
文︰賈圖
《紅花板上的海》
導演︰宮崎吾朗
片長:91 分鐘
級數:I
語言︰日語 (中文字幕)/ 粵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