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反覆思考,究竟在香港擁有一部私家車的成本其實要多少之際,近日有國際通訊社的一份調查報告指出,比較全球 60 個國家 / 城市在 7 月 9 日至 23 日期間的油價後發現,香港居然以每公升 HK$17.65 排名第四!僅次於挪威(HK$20.69)、土耳其(HK$19.36)及以色列(HK$18.99)。繼樓價之後,香港再次以「高價」「揚威」海外了。
大家高興嗎?
加快減慢已經是本港油價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我們的港府卻一直以「積極不干預」為原則甚至擋箭牌,巧妙地使出四兩撥千斤這門絕技,拒絕以適當的介入以遏止失控的升勢。油公司方面亦一貫以國際原油價格波動、成品油離岸價難有下調空間等理由,「解釋」油價高企的原因。
各位接受嗎?
很可惜,現在港府眼見路上各類車輛數目有增無減,於是索性不理油價節節上升,成為控制車輛甚至增加稅收的手段。稅金到手了,可有真正檢視甚至落實改善全港道路系統嗎?油公司方面在商言商而非開善堂、虧本生意無人願做,這點任何人都可以理解。但是有必要引進高辛烷值汽油嗎?路上的私家車可不是 Formula-1 或 DTM 戰車啊。另外不少國家 / 城市都沒有出產石油(或非常有限),但為何定價可以比香港低 30%?
長此下去,油價居高不下、塞車問題毫無改善跡象,買車養車的人卻同時承擔環保及道路使用權的成本。與此同時商用車的營運成本與日俱增,最終只能轉嫁成本至客戶身上。油價、車費、運輸成本樣樣都加,大家又估下五隧一橋、停車場等相關設施,最終又會唔會加?
我們經常說社會缺乏流動性,其中一個原因是連生活的成本亦無法降低,市民難有機會撥出資金做其他事,讓自己更進一步,同時亦損害了其他人的機會。
不要以為筆者危言聳聽,以為上述純粹亂估,大家嘗試一下繼續「乜都唔關我事」就會明白,只怕到時後悔已經太遲。
文:SV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