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 C
Hong Kong
Friday, February 14, 2025

Honda 三部社長:無法達成「單一治理體制」遺憾但必須接受


Honda 社長三部敏宏 於 2 月 13 日 召開線上記者會,回應與 日產(Nissan) 終止經營統合談判的決策過程。他強調,原先並未確定要合併,而是僅進入正式討論階段,並坦言「無法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合意點,這是非常遺憾的結果。」此外,Honda 也宣布解約 2024 年 12 月 23 日簽署的三方合作協議(Honda、日產、三菱汽車),意味著日系三大車廠的大規模合作計畫告吹。

Honda 為何改變統合方案?
在討論初期,雙方原本同意透過「共同持股公司」方式整合,Honda 將指派過半數董事與 CEO,日產與 Honda 則成為該公司的 子公司。然而,Honda 之後提出 「單一治理體制(One Governance)」,希望以 股權交換方式讓日產成為 Honda 的全資子公司,藉此 加速決策、避免整合過程拖延。

三部社長的解釋如下:
• 共同持股公司的管理體制可能影響決策速度,面對市場挑戰時,恐怕無法快速應對。
• 若 Honda 直接成為日產的母公司,可確保「單一治理架構」,提高整合效率,避免內部拉鋸。
• Honda 並未打算改變 Nissan 品牌的獨立性,且雙方員工仍可在原有體制下發揮專長。

但三部社長也承認,他深知這是極端嚴峻的決策,日產無法接受的可能性本就在考量之內。然而,更需要擔心的是「無法統合的後果」,可能讓兩家公司陷入更艱困的競爭環境,因此才選擇在這個時間點提出方案。

破局的真正原因?Honda 否認外界傳言
近來有部分報導稱,破局的關鍵在於:

1. 日產不滿 Honda 的收購方案
2. 雙方對於股權交換比率無法達成共識
3. Honda 對日產的「經營重整計畫」抱持疑慮

對此,三部社長 明確否認,並強調「這些並不是破局的真正原因」。真正的問題在於:雙方對於治理架構的想法不同,導致無法找到合意點,因此 Honda 最終接受現實,決定終止談判。

Honda 接下來怎麼走?不考慮收購日產,將專注自身發展
三部社長在 Q&A 環節中強調,Honda 現階段不會考慮收購日產,並計畫進一步優化自身的獨立經營模式。他表示:「我們當然希望達成整合,但強行合併後若無法成功,反而會造成更大傷害,因此這次的決策是不得不做出的選擇。」

此外,他也回應市場傳言,否認日本政府介入談判,並強調 Honda 未與海外企業(如鴻海)進行合作洽談,未來仍將專注於 Honda-Nissan-Mitsubishi 三方戰略合作框架,在 新世代移動出行技術(Mobility Business)上探索更多可能性。

Honda 與日產的統合破局,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日系車廠在全球競爭中的挑戰。與 Volkswagen、Tesla 等品牌相比,日系車企的電動化進程相對保守,若無法透過整合提高市場競爭力,恐怕將進一步落後於全球電動車市場的競爭對手。

從 Honda 的角度來看,他們希望建立一個快速決策、有效率的治理架構,避免出現管理層內部意見分歧,導致電動車與自駕技術的開發步調受阻。但日產顯然更重視自主性,擔憂自身品牌影響力下降,這點從內田社長的發言中已經可以看出。

長遠來看,這次的談判失敗不代表 Honda 與日產不再合作,未來仍可能在電動車、電池技術與共享平台等領域保持戰略夥伴關係。但從全球汽車產業變革的角度來看,日系車廠若不盡快在電動化與軟體定義汽車(SDV)領域取得突破,可能會進一步拉開與歐美競爭對手的距離,這才是更值得關注的問題。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