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 C
Hong Kong
Friday, February 14, 2025

【內田社長回應】日產與本田經營統合談判終止


日產汽車社長兼 CEO 內田誠 於 2024 財年第 3 季度財報發表會上,正式宣布與本田技研工業(Honda) 終止經營統合談判,並解約去年 12 月 23 日簽署的 基本合意書。同時,包含三菱汽車的三方合作協議也同步解約,象徵這場備受矚目的日系車廠整併計畫正式劃下句點。

談判過程與 Honda 的新提案
內田社長表示,日產與本田自去年 12 月宣布進行統合協商後,立即成立統合準備委員會,並在初步討論階段確認雙方整合後的協同效應(Synergy Effect) 潛力。然而,在談判過程中,Honda 提出了與原本協議不同的收購方案,希望透過公開市場收購,讓日產成為 Honda 的全資子公司。

Honda 認為,此舉能 加速整合進程、提升運營效率,但日產經過董事會審慎討論後,決定無法接受。

日產拒絕合併的核心原因
內田社長強調,日產無法接受 Honda 提案的 最關鍵因素 在於:
1.自主性問題:如果日產成為 Honda 的全資子公司,將喪失品牌獨立性,未來發展空間將受到限制。
2.內部發展潛力:日產認為自身仍有 強勁的市場競爭力與技術優勢,需要保有足夠的戰略靈活度,才能最大化潛能。

內田誠進一步表示:「我們的目標是透過合作 打造更強的企業體,提升全球競爭力,但在新的提案架構下,日產能否真正發揮自身潛能,仍存有重大疑慮。因此,我們最終決定無法接受 Honda 的提案。」

未來展望:戰略夥伴關係仍持續推動
儘管統合計畫終止,內田社長強調,日產仍將持續尋求戰略合作關係,並將重點放在 「創造新價值」與「更有效率的合作模式」,以確保企業的持續成長。

這場日系車壇的重大整併案,原本被外界視為 對抗全球電動車與自動駕駛競爭的關鍵戰略,如今卻因雙方發展方向不同而破局。接下來,日產與 Honda 是否會以其他形式展開技術合作,或各自尋求不同的聯盟夥伴,將是未來觀察的重點。

這次日產與 Honda 的談判破局,反映出兩大日系車廠在企業文化與發展戰略上的差異。Honda 可能希望透過 一體化管理提高效率,但日產顯然更重視品牌自主性,擔憂被收購後將失去市場靈活性。

從市場競爭角度來看,全球車壇正進入電動化、智能化的關鍵時期,Tesla、BYD、Volkswagen 等車廠都在積極擴張電動車版圖,日系車廠若想迎頭趕上,確實需要更緊密的合作。雖然這次合併失敗,但日產仍保有 Renault-Nissan-Mitsubishi 聯盟,Honda 則可能尋找新的合作夥伴,例如 Sony Mobility。無論如何,這場未能成局的合併案,將成為日系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轉折點。未來,日產與 Honda 是否會透過不同形式展開合作? 日產是否會 選擇與其他國際車廠聯手? 這些問題都值得業界持續關注。

相關內容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