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升學,轉而投身職業賽車的 Charles Ng(伍家麒),由亞洲房車賽鬥至世界房車賽,漂移由美國漂至大陸,他所用的 Infiniti G37,是由報消的 savage title 一手一腳改裝出來。
請給我們簡述一下你的賽車經驗
「這大概可從我 14、5 歲看日本汽車影碟說起,開始對賽車尤其是漂移產生興趣;19 歲我到美國升學,當時有部萬事得 MX-5,自己落手落腳改裝,並與同學和朋友鑽研漂移技術,2004 年首次在賽車場上成功連續的做到漂移動作,很有成功感,自此真正開始深深愛上這玩意;其實一切算是無師自通。
「第一次落 track day 玩,主辦者見我技術很好,問我是否賽了車很久,有否興趣為他們擔任 track day 教練,但其實我那次真是首次玩 track day 的,自此我在教人之時也可免費落場玩,算是由這刻開始賽道生涯。
「我的賽車發展大部份時間都在美國發生,早年 drifting 還未流行,以駕駛場地賽多,例如 time attack 計時賽,後來有改裝舖頭邀請我做司機,有駕駛 Corvette 和 S2000 等,贏過組別冠軍;期後有參加全國性的萬事得 MX-5 單一賽 one-make-race,2008 年贏得西部系列的總冠軍,也算是這樣正式開始轉為職業賽車。2009 年,漂移和賽車我也有同時參與,瓢移方面,贏得美國 Formula Drift 的 Rookie of the Year 新手賽冠軍,賽車方面,我有參加 ATCC 亞洲房車賽。2010 年也是兩個賽系同時參加,Formula Drift 則轉攻職業賽,得全美 17 位,Rookie 新人榜第二,亞洲房車賽得年度總冠軍。之後數年我有機會到歐洲參加 FIA 的 WTCC 世界房車賽,澳門也有賽過,駕駛寶馬 320TC,2013 年得過日本 Suzuka 站的獨立杯第三名,總成績是排名最高的亞洲車手。
「今年 2017 年,有國內車隊邀請我參與全年的中國 D1 漂移賽,另有馬來西亞贊助商找我到東南亞地區包括馬來西亞和泰國參加漂移比賽,全年會有十多場,全都是漂移;同時也會與香港 Infiniti 合作,為他們進行些表演和示範駕駛。」
FR 車中,常有人說某些較易 drift,某些較難,你有何見解?
「確實有這情況,例如我擁有過一部本田 S2000,這車前後重量比例 50:50,軸距也短,甩起來的時間回軚反應要很快才能救車,這種車本身很穩定,很平衡,所以由穩定至甩的狀態來得很突然,就像鐘擺般,一擺便很難收拾;對於用作漂移的車來說,車頭較重有 55 甚至 60% 重量,車尾較輕如 40 餘 %,操控會較易,車尾擺出來會較易救,我這部G37就是這樣,前後 50 餘和 40 餘 % 重量比例,車頭有較好指向性。」
可否介紹一下你開的這部 Infiniti G37 嗎?
「用來漂移的這部 Infiniti G37 其實我在 2011 年買下,當著手進行改裝時,因要參與世界房車賽,所以撇下了它幾年,2014 年才用它重回漂移比賽,首年的第 3 站我在 60 多部參賽車中得到第四名,有這成績我很滿意。2015 和 16 年我都是用它作漂移比賽。G37 其實很大部,很笨重,似部房車,漂移起來比較難『就』,但我偏偏喜歡這個挑戰,用一部大車也可勝過好些較小形又矯捷的其他汽車,我亦因為作為一個香港人,到美國能挑戰當地的高手而感到自豪。
「讀書時我本來比較喜歡 G35,但當時買不起,後來遇上這部經大撞的『savage title』(被報消)G37,而且是自動波,但因為只需萬餘元美金便可買得,所以便買來改裝。我很喜歡它的外形,人家喜歡開細車,我偏偏要用部大車來改裝。」
對於有興趣玩甩尾的車迷,改裝上你有何提議?
「最好當然要是棍波車,自動波不是不行,但棍波車可用腳來控制動力分離,會好得多,一定要有 limited-slip differential 差速鎖來令兩個後輪鎖上,不然只會內輪空轉,要有手動的手制來做 hand brake turn,桶櫈也是值得購買的,它可讓你更集中駕駛,無需用腳頂著中控台來穩定身體;懸掛設定方面,如果汽車本身馬力不大的話,車尾可調校得硬些,胎氣打高一些,讓車尾較易甩。」
賽車尤其漂移,需要很敏銳的油門反應來控制汽車的動態,渦輪增壓引擎有 turbo lag,是否對油門控制有影嚮呢?
「絕對有,以我這部雙渦輪增壓的 G37 為例,turbo lag 很大,它 4,000 轉前無甚扭力,然後兩個渦輪同時『來』直至 8,000 多轉,那反應是相當突然的,我們會『磨』clutch 配合,避免轉數跌得低過 turbo『來』的水平,同時比賽時我們會在 2,500 轉至 5,000 轉加氮氣,補償未有渦輪壓力時的引擎反應,讓轉數上升得快一點,5,000 轉後便 cut 氮氣,淨行 turbo,這會是比賽時的對策;個人而言,自然吸氣 V8 引擎,800 匹輸出便理想不過!」
文、攝:James Chan